摘 要:针对目前湖南外贸的发展形势,对湖南外贸人才结构从年龄及学历结构,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偏好、外贸人才对自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对外贸人才结构需求作了预测,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于引导学生取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致力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论文关键词:湖南;外贸人才;需求结构;目标定位 人世后,我国国际贸易行业蓬勃发展,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在外贸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却出现优秀的外贸人才紧缺的局面,这也成为外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 湖南外贸发展形势 作为内陆省份,“人世”之前,湖南外贸出口主要依赖原材料型的粗加工产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也不足千家,“人世”后,湖南大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外贸经营主体由“人世”时的九百八十家增加到现在的三千三百七十四家,培育了十多类年出口创汇超一亿美元的产品,成长起株冶集团、华菱涟钢等多家年出口超过一亿美元的企业。2007年,我省进出口总额968987万美元,同比增长31.8%,比全国平均增幅高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52342万美元,同比增长28.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进口316645万美元,同比增长40.2%,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9.4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335697万美元,同比增长18.4%。随着我省经济飞速发展和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多的国有、民营、股份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不仅有利于湖南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容量必然进一步加大。 2 湖南外贸人才结构的调查 我们以随机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湖南省内15家进出口公司、专业报关公司、货代公司等50名从事专门外贸事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并从受访者的年龄段、从业时间、获得执业证书情况、知识结构体系等方面分析人世后湖南外贸人才的现状。 2.1 外贸人才受访者的年龄及学历结构 2.1.1 外贸人才年龄的分布 由于调查样本是随机的,20~30岁的占55%,30~40岁的占25%,40~50岁的占10%,52岁以上的占10%,由此可知外贸人才受访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外贸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也较符合外贸行业是朝阳行业的现状特点。 2.1.2 外贸人才学历的分布 由调查可知,在外贸人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38%,本科学历占47%,硕士学历占15%。所以说,外贸工作对学历要求普遍不太高。因为外贸行业实践操作性很强。学历已经不再是重点,外贸企业已经把目光直接对准人才是否有实践操作能力上来。 2.2 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偏好 2.2.1 外贸企业对人才专业对口的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企业对专业对口的要求并不非常严格,只有52.5%的企业要求外贸人才专业与工作要对口,但企业对从业经验要求却比较高,进一步证实丁外贸行业的务实,调查的样本中,有16%的外贸人才是化工电子专业背景,11%的是学外语专业的,并非外贸人才都是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对口比率为46%。 2.2.2 外贸企业对外贸行业证书的要求 调查数据表明,有52.5%的企业认为从事外贸业务并不一定需要行业证书,只有47.5%的企业要求人才必须具备从事行业所需要的证书。这一方面说明外贸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外贸行业全面推行行业执业证书还有一定的时间和距离。不同外贸行业证书在外贸企业所占的比重不同:外销员占3%,报关员占72%,报检员占20%,贷代占5%,报关员最高,这主要是因为报关员证书是执业证书,没有报关员证书是不得从事外贸报关工作的。 2.3 外贸人才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调查数据表明,有17.5%的受访者希望成为创造型人才,65%的希望成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7.5%的希望成为协作型人才,10%的希望成为专家型人才。以上数据表明,人才所需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是必然的,单一性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同时掌握几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日渐成为趋势,这些技能包括法律、谈判、管理、营销,其中35%的受访者认为法律更重要,中国入世,更多的是与世界接轨,掌握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熟知国际法,例如反倾销法,其次是营销(占28%),外贸行业已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单纯为了创汇而经营外贸出口的初级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以比较优势交换——以“双赢”为目的的新阶段,其中营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更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 3 外贸人才结构的需求预测 近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冲击,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重点外经贸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进出口和内销,外资企业的引进也直接导致外贸人才需求的上涨,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一是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一个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师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往往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风险。猎头市场常常对有执业证书和实践经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开出高价,但找到合适的人选却难上加难。 二是外贸经理:各类出口企业和外贸公司对中层业务、管理人员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外贸经理。外贸经理需要有丰富项目运作经验和客户资源,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那些在业内积累了几年操作经验和人际关系的外贸经理,往往是各个公司的业务骨干,也是业内“挖入”的对象。 三是跟单员:跟单员是出口合约的执行人员,他们要根据商务合约中出口商品的相关要求,代表公司选择生产加工企业,指导,监督生产进度,以确保合同如期完成。跟单员是联系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纽带。目前对持有“跟单员资格证书”的跟单员市场需求很大。 四是外贸业务员:外贸业务员是外贸企业中从事进出口贸易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的人员,有时可能还要兼顾运输、保险、报关、报检等业务,这类人员通常需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毕业,英语流利,有国际贸易经验,熟悉海外市场,熟悉国际贸易整个流程,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 五是单证员:一笔国际贸易业务需要买卖双方及运输、保险、海关、检验检疫、银行、港口等参与才能实现。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都要通过各种国际贸易单证来维系,因此单证制作的正确与否、专业与否,直接影响到各方当事人的权利能否顺利实现。取得“单证员资格证”是单证员从业的必要条件。 六是报关员;报关员是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上海持有全国通用的“报关员资格证书”的不到1万人,而上海现有自主报关和代理报关企业2万多家,人才极其紧缺。 七是报检员:随着外贸量的增长,对持证报检员的需求量增大。2007年,报检员开始实行全国统考,但在连续两年的报检员资格考试中,外贸从业人员的通过率较低。去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颁发的现有报检员证书,将停止使用,没有参加“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获得“报检员证书”的人员将不再具有报检资格,不得从事报检业务。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秘书长李永认为,造成放开后人才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现在一些学校外贸专业教授的知识与实际脱钩,培养出的只是外贸毕业生,不是外贸人才,根据教育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多万人才的缺口。 4 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我们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过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沿袭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不清,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学生取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致力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一专多能的外贸人才已经成为众多外贸企业争夺的目标。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报关、报检、物流、货代、外销从业执业证书的报考和学习。取得外贸行业资格证书虽然是进入外贸行业的敲门砖,但是也要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参加报考,如果仅仅是进入专业的报关行工作,那么报关员资格证书是必须的,如果同时获得报检员资格证书,那将无疑极大地增强就业竞争力,现在通常报关行的很多报关员都同时具有报关员和报检员两张资格证书,因为现在很多外贸公司委托报关行做报关的同时,也希望他们可以同时完成报检工作。这样不仅能够缩短货物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时间,也能更高效地经营外贸业务,如果想进入货运代理公司工作,那么就必须取得货代员资格证书。在调查中发现,外销员证书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而专业的报关行、代理报检企业、货代公司职员手中大多都有一到两张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取得一张或多张从事外贸行业执业资格的相关证书,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就业机会。在学生取得行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学好国际商法、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使其成为专业精深、知识开阔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