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围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的主题,就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用品牌引领发展的理念,构建用品牌整合资源的平台,走出用品牌提升产业的新路,并形成推进品牌战略的保障机制和社会环境。 论文关键词:品牌战略;吉林振兴;保障机制 一、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品牌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及产品内在特质的消费者认同,是企业质量、管理、创新、市场、信用、文化等综合竞争能力的集中标志。品牌具有独特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竞争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据联合国发展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而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甚至超过50%。因为不同品牌在消费者中形成的商誉和质量信任不同,同样品质的产品,销售价格可以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品牌也是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品牌的拉动,有利于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温州就是通过品牌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造就了中国鞋都、服装名城、锁都、制笔之都等1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原料贸易、产品贸易、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四个层次。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专有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显示出一般实物经济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维护经济安全、经济利益的战略武器。在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2008年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品牌同样占据了近一半的数量,而中国仅有15个品牌入选。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由于缺少品牌,我们的企业只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相压价,以至成批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破产关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世界刮目相看,但却时刻感受着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切肤之痛。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经济。实施品牌战略,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经济转型的紧迫要求。 从吉林省看,近年来,由于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有关方面和职能部门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吉林省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绩。2005年以来,吉林省有效注册商标由3万件增至4.8万件;中国驰名商标由8件增至22件;核准了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27个中国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就吉林省而言,这些成绩是突破性的,但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一是知名品牌的总量较少。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只占全国的1.8%和1.4%。二是支柱和优势产业品牌不强。三大支柱产业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汽车产业3件驰名商标都集中在一汽,光电子和信息产业只有1件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空白。吉林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还未出现。三是一些优势资源产业品牌“散、乱、杂、小”。如,吉林省绿色大米品质都很好,但品牌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长白山与阿尔卑斯山、北高加索并称为“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产地”,但吉林省的矿泉水却始终未能进入高端市场。四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品牌较少。吉林省注册的各类企业约有13万家,但真正拥有高科技含量核心技术的寥寥无几。五是相当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商标保护意识还不强,企业商标被抢注的现象时有发生。综上,不难看出,着眼未来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对吉林省来说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路和对策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相结合,以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和品牌,实现品牌数量和质量的整体升位,切实增强吉林省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一)树立用品牌引领发展的理念。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可以说,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如,由于丰田、松下、索尼和东芝,我们对日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波音、微软、通用、可口可乐、沃尔玛,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强大的美国;通过奔驰、西门子,我们认识了德国;通过三星、LG、现代,了解了韩国。同样,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和市场的渗透、占有和垄断,也是通过这些品牌实现的。正因为认识到了品牌的好处,他们高度重视品牌战略,许多国家把品牌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实,这些跨国公司大多也是从小企业甚至小作坊做起的。但他们始终把打造品牌作为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坚持不懈地围绕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培育企业文化、推进自主创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响力。 事实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战略,也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因此,要按照“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的要求,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把吉林省的品牌建设纳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之中,纳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局之中,纳入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之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要有敢做大品牌的气魄,要有做成大品牌的决心,要有做好大品牌的办法。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大品牌,逐步形成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以至吉林自己的产业航母和产业航母群。树立用品牌引领发展的理念,一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就是资源、就是市场的理念;二要强化政府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三要强化全社会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就是质量、就是信誉的理念。形成从企业到政府以至全社会推进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和工作合力,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 (二)搭建用品牌整合资源的平台。品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对相关经济要素进行重组,使其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集聚,实现经济形态的整体提升。当前,深入实施品牌战略,要具体抓好五个环节。一是培育和创造品牌。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和产品,要形成大品牌首先要有千千万万的小品牌。要切实强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培育品牌,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重视品牌的培育和研发,加大品牌创新推广的投入,坚持通过创建品牌发展壮大自己,不断开发出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牌产品。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同时,密切跟踪、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法规、标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认证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占据技术标准发展的制高点,在更高起点上培育和创造品牌。二是巩固和整合品牌。对于企业现有品牌,要进一步巩固提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针对一些产业品牌“散、乱、杂、小”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鼓励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进行品牌重组,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旗帜品牌。以医药产业为例,吉林省现有医药企业316户,药品批号数居全国第一,但相当一部分缺乏优势产品的企业产能闲置。应以知名品牌为龙头,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快整合全省医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品牌规模效益,加快壮大医药产业。三是发展和提升品牌。要通过品牌建设,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吉林企业、吉林品牌走出省门,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更积极主动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吉林、发展自己。近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开始进入吉林省。我们既要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无牌贴牌变有牌,有牌变名牌”的经验,以引进知名品牌带动发展自主品牌;也要积极探索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通过与优势品牌联手来迅速提高自己品牌的形象,从而提升品牌层次,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逐步培育大品牌、强品牌。四是运用和经营品牌。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授权生产、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快速的品牌扩张、规模扩张、市场扩张。企业生产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经营品牌和标准。恒源祥通过商标许可和品牌经营,发展了上百家联盟体工厂,自身也成为最大赢家。世界上超一流的企业如微软、英特尔、耐克、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都是品牌经营型企业。吉林化纤“白山”牌商标被认定驰名商标后,大力推进商标许可使用,不仅每年收取使用费3500万元,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吉林省一些有条件的知名品牌都可以探索尝试,通过经营品牌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优势品牌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五是服务和保护品牌。要切实加强商标注册工作,不断拓展商标注册的领域和空间,引导企业积极注册并规范使用商标、商号。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标准化战略,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努力提高品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广泛深入地开展品牌建设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设的公共平台。加快建立知名品牌数据库,对国家、省、市三级品牌梯队中的重点企业,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为吉林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保障。 (三)走出用品牌提升产业的新路。实施品牌战略必须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来展开,围绕发展和扩张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需要来展开,通过品牌建设,打造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培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用品牌提升产业、用产业支撑品牌的经济发展之路。一是大力提升工业品牌。吉林省汽车、轨道客车、化工等产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要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提升汽车、化工及配套企业品牌,优先发展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品牌,积极培育食品、饮料等日用消费品和钢铁、建材、纺织等产业品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努力创造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品牌。二是积极发展农业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和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名牌,建设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品牌基地。鼓励农业企业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和有机认证,并规范使用和管理。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我省同类农业品牌资源。在增产百亿斤商品粮中,也应重视品牌培育,力争实现产能扩大、粮食安全保障与品牌创建的同步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三是注重培育服务业品牌。围绕服务业跨越发展,积极推广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和服务标准,促进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在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生产型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服务业品牌。四是加快发展传统、特色品牌。加强对老字号、知名商号企业商标、商号资产的保护和运用,鼓励企业推进商号、商标一体化,引导企业以授权连锁经营等方式,运作企业商号权资产,提升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围绕东北三宝开发利用,重点推进解决药食同源问题,使人参作为滋补品进入食品饮品领域,把特色食品产业做大,为发展人参、鹿业品牌创造条件。进一步开发利用好长白山矿泉水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集中优势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五是努力争创国际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境外开展马德里体系和欧盟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争创出口名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引导更多的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建国际品牌。 三、形成推进品牌战略的保障机制和社会环境 (一)建立健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组织推进机制。要在全省整体工作布局中把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吉林省的实际需要,抓紧制定《吉林省品牌战略实施纲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推进品牌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指导品牌建设科学发展。要设立推进品牌战略的政府专项资金,用于工作保障、政策引导和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政府奖励。要建立实施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在品牌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组织、协调、推进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职能的调整,逐步规范吉林省品牌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建立职责清晰、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品牌建设的指导、培育工作。加强人才培养,把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精通质量管理及品牌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不断强化实施品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除了对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国家级称号的企业给予重奖外,还要制定扶“名”扶“强”政策,在投融资、技术创新、项目审批、进出口管理等领域,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品牌建设发展的促进性政策和措施,集中全省力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和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在技术改造、引进、开发等方面优先扶持,在项目审批、基础管理、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服务,在生产要素和其他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 (三)健全完善驰名、著名商标品牌和名牌产品的保护机制。严格执行《商标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品牌保护的地方立法工作。支持名牌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企业商标、域名被恶意抢注等现象。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加强对合资合作过程中自主品牌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自主品牌被恶意收购。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吉林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产业,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保护性注册。对名牌企业给予特殊保护,有关部门都要加强和改进服务,为企业创造宽松条件,鼎力支持知名企业发展。 (四)大力营造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增强创牌意识,改进广告宣传,做好对商标、商号及名牌产品的宣传策划工作,扩大名牌产品及驰(著)名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设立名牌或商标专栏,重点介绍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以及推进品牌建设的有关政策、信息,加强对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推介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对假冒侵权行为曝光的力度。依法做好广告宣传的审查工作,坚决杜绝虚假广告,正确引导消费。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品牌、爱护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