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共同市场构建、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实质性的合作,以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本文在分析了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基础上,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利益共享与区域利益补偿三方面研究了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并提出推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两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圈率先实现了区域内的合作,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发展已使该区域成为实力雄厚、具有发展后劲的第三增长极。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东北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拓展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使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的共识。以基础设施、能源、环境与生态等跨省区的合作为开端,东北地区进行整体性的区域资源优化配置逐渐成为趋势。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以资本与技术的跨区域流动为特征,实现了产业之间跨省区的合作与重组,同时以参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载体实现外向型发展,不断拓展了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 (二)有利于提高东北区域整体竞争力 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多个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这需要发挥比较优势,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产业基础较好、互补性较强的特点,加强优势产业合作,培养出一批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有利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经济合作带来的错位发展、产业融合、分工与专业化,利用东北工业基础和农业资源的优势,发挥产业之间互补性、依存性较强的特点,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利用地缘优势和已有的合作基础,形成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二、构建完善的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要有实质性的进展,必须在涉及到区域共同利益关系方面进行一系列规范的制度性安排,通过构建完善的协调合作、利益共享、利益补偿等协调区域利益关系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东北区域共同利益分配的格局。在区域共同利益分配的安排上,区域协作机制是基础,区域共享机制是区域合作各方进行合作发展的动力,区域补偿机制是对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各方的约束。这三种机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区域协调机制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区域内生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层面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因而,区域协调机制的层次性是区域经济合作构架构建的基础。第一层次的区域经济协调来自中央政府对区域合作的支持。中央政府无疑是区域利益关系最主要的协调者。作为国家层面上的宏观区域经济调整主体,中央政府对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体现在对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目标的制定、对投资性政策的倾斜及对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性政策的支持,包括东北地区重大项目的建设,区域产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区域财政金融政策的倾斜以及跨区域合作的政策优惠等方面。这些协调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宏观政策是保证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实现的长期制度性基础,有利于倡导、保护、推动、鼓励区域经济合作。第二层次的区域经济协调来自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地方政府既是中央区域宏观发展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区域共同利益的享有者。因而区域内部政府间的合作体现了区域合作各方共同利益的追求。协调区域内部共同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人才流动、技术信息共享等方面,构造无显著差别的政策环境成为区域内部政府间协调的主要内容。在中央宏观区域政策的主导下,制定区域统一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的协调与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层次来自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民间组织虽然不是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不是区域共同利益的占有者,因而它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利益追求,不会产生地方利益的冲突。但其也可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二)区域共享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是区域内部各参与者获得共同利益的过程,在实现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各方都能凭借自身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所投入的成本获得收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参与经济合作可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提升地方的经济实力和扩大社会福利。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最为明显的是国有企业表现出的对政府的严重依赖,而政府经济政策的贯彻又表现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初始阶段,各种体系不是很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之一。一方面,区域利益共享是建立在企业在市场主导下的区域内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从而推进处于不同产业价值链条上的企业扩展产业链条的宽度和延长产业链条的长度,实现企业跨地域重组,形成在竞争机制导引下的企业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使处于产业链条上的分布在不同地域内的企业共,同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在政府宏观调控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合作环境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区域内部基础设施、统一市场、信息共享的要素流动环境,化解行政壁垒,降低区域交易成本,为企业在区域内部实现要素优化组合创造条件。 (三)区域补偿机制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是建立在合作共赢关系的基础之上,参与合作的各方都是区域共同利益的占有者,在共享区域经济合作带来共同利益的同时,参与区域合作的各方在合作中也要承担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各方所遭受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成为约束各方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以调动各方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性。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补偿机制建立应主要考虑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两方面。一方面,建立资源开发补偿制度。由于东北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较为丰富的资源一般集中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资源的使用者较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又由于我国资源价格长期处于扭曲状态,没有将资源使用或开采的环境成本、资源使用不合理及对后代人产生的资源基础不完整性因素考虑在内。因而资源所在地本应获得治理环境和由于资源枯竭进行产业转型的接续成本在资源价格扭曲中转化为资源使用者的利益。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可将治理环境成本和产业发展的接续成本补偿给资源的所在地,使这些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得必要的补偿。另一方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东北区域经济合作面临共同的生态问题。东北经济带比较集中在丁字形骨架之上,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东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特点是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使用不平衡,水资源分布较少的辽中南及长春市等主要工业区是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域。要通过建立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生态保障的援助机制,以调动其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三、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区域政府间的协商机制 东北三省区应尽快拟定《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率先走上合作发展的实质性步伐。以东北三省区政府高层论坛为主要协商方式,每一次论坛集中讨论一至两件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包括产业政策、全方位对外开放、统一招商引资政策、共同推进城市群与城市化建设、产业分工协作与企业集团跨行政区发展、金融改革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问题,并达成相关的协议。在寻求国家政策支持方面,东北三省区应协调立场,对涉及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应统一协商。 (二)促进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稳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建议国债投资向东北地区倾斜,尤其向蒙东地区倾斜,加快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三省衔接,为东北能源保障体系的巩固奠定基础。建立协调机制,在振兴东北办、交通部的主持下,由东北三省区交通主管部门参加,就跨省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协调,同时邀请城建、土地、环保、水利等部门共同参加,对涉及到的政策法规、土地使用、城建规划、环境保护等问题共同协商。另外,借鉴美国大都市区域规划组织(MPC)模式,整合东北区域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协调建设秩序,落实省区际之间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 (三)尽快将水力资源规划纳入区城经济合作规划 将水力资源规划尽快纳入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施“北水南调”、“东水西调”是惠及整个东北区域的重大工程,有利于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是在水利部及松辽委员会的直接协调下,协同三省区政府部门共同编制“东北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用于指导未来东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等重大问题。二是建立东北地区水资源使用补偿机制,建立“东北地区水力资源补偿基金”,资金由国家财政补贴、国债投资,适当提高重污企业排污费,资金用于补偿水资源输出区域、重点水利枢纽及引水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四)协调产业发展 成立东北三省区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协调委员会,签订一系列促进产权市场联合的协议。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东北地区股权交易柜台市场,由东北地区试点进行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促进区域内部存量资产的整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借鉴“欧洲农业保证和支持基金”的经验,建立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保证基金”,用于区域内部农产品价格保护、援助农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五)共同推进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东北亚区域合作,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共同推进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选择。以交通大通道建设为基础,提升口岸功能,加快东北整体开放进程。打通珲春至内蒙阿尔山至蒙古乔巴山铁路线,打造一条新的欧亚大陆桥,形成完善的连接内陆港口、海路港口的大通道,促进东北地区进一步开放;以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为交流合作的平台,构建图们江区域合作领导人会议机制,形成东北地区一个新的对外开放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