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湖北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1)论文

2019-02-02 18:36:04浏览: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论文摘要】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内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增强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内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增强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湖北应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和区位特征,选择发展自主发动型“雁式”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政府可通过帮助集群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等政策扶持,加快湖北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自主发动 “雁式”集群 政策扶持 所谓现代制造业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为手段、产业关联度强、综合效益好的制造业企业的有机集合。技术含量现代性、企业制度现代性和产业发展现代性是其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主要特征。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水平。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以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湖北省应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和区位特征,科学选择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快湖北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化对湖北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或相近产业的企业以及支持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聚集,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群体。集群存在长短不一的产业链,从纵向联系看,包括居于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及处于下游的产品再加工、分类、包装、销售、储存、运输、发配企业等;从横向看,它可伸延到互补产业和产品的制造企业、技术研究和培训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基础设施部门等,还涉及到金融、保险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分工的细化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因,又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由此带来劳动的高度分工、大量工序型中小企业和中间产品交易市场的存在、上下游企业进行密切交流协调,促进集群内产业链上各生产环节创新,直至整个弹性生产综合体创新与发展。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降低了创办企业的物质资源要求,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使单个企业承担某个特定的生产工序成为可能。在集群内部,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在区域内实现规模经济。集群可创造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更大,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广泛采用,为专业化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生存机会,也使得他们实现规模生产,两者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的生产效率。 2、交易成本优势 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日益发达,单个企业(即使是大企业)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囊括生产链上的所有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易的形式,来获得所需的产品与服务。这就意味着企业之间的交易频率必然不断增加,交易成本也就相应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考虑成本投入时的重点问题。而且由于企业间的交易本身也包含着区位成本,企业在空间上越分散,交易频率越高,交易成本就越高。但对于产业集群来说,企业间的空间接近可以降低每一次的交易成本,继而在连续的交易过程中减少总的交易成本。 3、创新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布局组织形式,使公司与机构具有相近性。它使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之间更容易形成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且创建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在这套行为规范的指导下,人们相互信任和交流,可加快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的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一个创新的内部环境。其次集群还带来创新压力。由于在同一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相同或相似产业的企业,集群内竞争十分激烈,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不得不加快创新步伐,提升产品质量与产品档次,改善服务;或者另辟蹊径,开发新的产品和工艺。同时集群具有巨大的创新吸纳能力。由于地理接近、业务联系紧、信息交流快,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都会快速的吸纳消化,并会在集群内扩散,各企业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产品的更新和升级。 二、湖北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浙江模式和广东模式。广东模式主要是依靠外来要素注入推动发展起来的,浙江则是由通过优化区域资源发展起来的。 1、浙江模式,也可称为自主发动形成模式 在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由具有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的宗亲、同学关系的主体,围绕某些特色产品和产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共同利益,形成产业集群。浙江模式的特点在于集群的社会网络严密,根植性强,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力较强。 2、广东模式,也可称为外来嵌入式形成模式 由于外资企业或跨国企业的迁入,吸引众多企业为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承接零部件生产,进入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或利用所吸收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著名品牌,逐步成为特定产品的制造中心,形成产业集群。广东模式的特点在于集群形成的速度快,根植性弱,发展不稳定,迁移风险始终存在,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缺乏拉动力。 湖北地处我国腹地,与港澳台商的地缘、亲缘联系较少,很难有大量的外部要素注入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湖北应学习浙江模式,依靠区域优势,重视自主发动型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现代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汽车制造业已经形成重、中、轻相结合的生产系列,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武重在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华中数控在五轴联动数控系统领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在全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水平最高;光通信设备及器件研发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光纤光缆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就单个现代制造企业而言,湖北已拥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但从整个产业来讲,湖北的现代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不强。以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吸引众多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分工,培育“雁式”产业集群来带动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湖北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雁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指众多中小企业依托某一个大企业集团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根据联结形式可分为:股权联结型(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群);契约联结型(半紧密层、松散层企业群)与其他联结型(松散层企业群)。通过依托大企业集团或拥有核心技术企业的带动,产业集群可提升整体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区域内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湖北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其构成主体及其相互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湖北在制定扶持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该注意各项政策的配套使用,避免单一政策实施带来的低效率。 1、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完善扶持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都有一个主导产业,而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生命周期,产业的生命周期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但产业的生命周期并不等同于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集群的创新能力能够影响集群的生命周期。集群可以通过创新来延长其生命周期,甚至可以创造出基于原有产业的新产业。现代制造业集群所带来的集群效应中集群创新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当面对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或是集群发展处于产业的生命周期末端时,仅仅依靠不太强大的集群创新效应来规避集群发展风险,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武汉经济圈在制定产业集群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规律,加大对集群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帮助集群提高创新能力,规避风险,创造新的竞争力。 2、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产业集群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与浙江人所具有的冒险、创新的独特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塑造良好的区域文化,既要求在发展中保持特色与优势,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和特征。地方政府应运用各种舆论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引导区域集群文化的形成,要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结合集群的内在特征,破除小农意识、封闭意识、保守意识,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开放型、学习型、创新型和善谋实干、信任与合作等特征的区域文化;要积极引导和推动自律社团组织的成立,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共同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共同制定产品质量、服务标准,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产业集群形象和区域竞争力。 3、致力于集群的品牌营销 集群的品牌效应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一方面集群的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使每个企业都能受益;另一方面,集群的品牌营销费用的投入很大,单个企业的财力有限而不愿积极参与投入,再加上还存在着搭便车的机会,因此政府应该积极组织集群内企业,形成区域营销的公共政策,提升它们基于特殊能力和专业性的集群专业形象。 4、构建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 在企业集群中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施基于企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切入点。作为企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点建设。不同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根据自身产业特点,既可以通过集群内相关行动主体共同组建科技开发中心,也可依托集群内某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政府通过对影响企业集群发展的某些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扶持,既可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也可体现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产业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的积极参与形成有力的科技创新网络,是集群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运作的关键。其中,院校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思想,为科技创新培养人才,为集群内科技创新人才更新知识;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了科技发展的国内外前沿信息,可以减少科技创新中不必要的重复,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企业及时地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是集群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直接拉动着集群的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朱英明:产业集群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 胡睿宪:现代制造业的现代内涵[J].经济纵横,2006(7).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论文

上一篇:

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特殊诱因分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