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推动体育消费增加,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反之,体育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会促进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我国目前体育消费不足,体育经济发展潜力大。因此,本文探讨体育经济发展和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 关系 体育消费 体育经济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方面出要还存在:一方面可以看到体育消费的不足,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体育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因此,认真探索和研究体育产业化运作的实践和规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经济学界的讨论还不多。本文拟就这一课题做些初步探讨。 一、体育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地位与作用 我们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物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每个人都需要公共物品;第二类是私人物品,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第三类是混合物品,就是既有公共物品的特性,也有一定的私人物品特性。由此分析,消费也可以分为三大类形式:公共消费、私人消费、混合消费。 大多数的体育消费应该属于混合物品。全国健康就是公共物品,但个人参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消费又属于私人用品。由此可见,体育消费不仅国家、政府有这方面的需求,居民自身方面也有需求。 从本质上讲,体育消费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按照经济学理论,这一时期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总的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因此,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制的。从理论上讲,只要体育需求是无限制的消费需求,那么,体育产业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近年来,体育消费品在中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地区相继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合乎规律的变化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推动力的体现。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2000年~2005的五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在运动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己从672元增加到1688元,年平均增长20.2%。居民的体育消费明显快于收入增长。2002年~2007年,中国城市人口体育边际消费倾向是20,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它的体育消费就增加20%。这些都说明了体育市场发展的潜力。 二、“标准结构”与中国体育消费潜力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霍利斯·钱纳里等人在研究经济结构问题时,揭示了消费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联系,即“标准结构”。运用这个成果来分析居民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消费行为特征,对研究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的能力是有借鉴帮助作用的。 这个“标准结构”反映人均GNP从100美元以下上升到1000美元以上(均按1964年美元统计,下同)的过程中,经济结构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1)在人均GNP1000美元以下的时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储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2)在人均GNP增长到1000美元以上后,储蓄率、总消费率就大体稳定下来。(3)消费率在下降过程中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即在较低收入阶段,消费率下降得较快;在较高收入阶段,消费率的下降开始放慢。在人均GNP200美元后,储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速度比人均GNP200美元之前变慢了。 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之“标准结构”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点上。在同样的人均收入水平上,中国居民消费率远低于“标准结构”中的居民消费率。中国总消费率低(这意味着储蓄率、投资率高),但不是因为储蓄挤掉了政府消费,而是因为挤掉了居民消费。“标准结构”中的居民消费率在各收入基准点上平缓下降,没有反复;而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则有较大的波动。 通过分析,可知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会随着GDP的增长而提高,这对未来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是大有帮助的。只要能够推出受居民欢迎的体育消费项目,体育产业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至少在消费能力上是可能的。 三、起飞理论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时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理论(也称“起飞”理论)是一个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比较成熟和自成体系的理论。该理论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根据这一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对照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目前应该尚处在“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向“起飞阶段”过渡的阶段,但在局部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己经达到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这是由当地的GDP产值所决定的。 按照罗氏理论,体育产业真正的大发展,只有等到一国经济在整体上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之后,才可能实现。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譬如,美国是20世纪20年代进入“高额群体消费阶段”,70年代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西欧和日本是50年代进入“高额群众消费阶段”,70年代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一时间表示,与50年代~60年代体育产业在美国的大发展,以及60年代~70年代体育产业在西欧和日本的大发展是吻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得到提高。中国体育产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恰恰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如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开始率先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东部有些地区人均GDP己经超过3000美元。这些地区具有高出平均水平许多的货币支付能力和巨大消费力是拉动中国体育产业起飞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陈芳: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湖湘论坛,2007,(02) 康建敏:探析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与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