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辽宁省自主创新软硬环境分析(1)论文

2019-02-02 18:44:10浏览:8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论文摘要】 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个良好创新环境的支撑。根据国

【论文摘要】 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个良好创新环境的支撑。根据国内外创新环境理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创新环境分为创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图书资料的建设情况、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建设情况、科技人才发展、科技经费的筹集与支出是自主创新硬环境的有力支撑。一种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构成了自主创新软环境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辽宁省自主创新环境,将对辽宁省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创新环境 硬环境 软环境 辽宁省 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提出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中心环节。辽宁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此过程中,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辽宁省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自主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成为辽宁省首先要解决并引以为重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的硬环境 开展自主创新,要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也即硬环境作保障。它是实体的和刚性的环境,由物质环境(建筑和园地、仪器和设备、经费和基金、图书和资料及各类从事研究开发的基础机构与本地产业的融合程度等)和人才等组成。它是一个区域自主创新的各种要素流动的载体,能够构成自主创新活动的知识、技术支撑条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 1.图书资料、图书馆的建设情况 地区的图书资料、图书馆等建设情况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进行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障。目前,辽宁省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的种类和图书馆的建设情况良好,居于全国前列,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地区相比,各有各的优势。其中,辽宁省期刊和报纸的出版种类分别为322种和81种,图书出版种类为5424种。在图书种类上,辽宁省明显少于上海、江苏等图书出版种类过万的地区,但辽宁省拥有图书馆127个,在数量上略占优势,形成较大的普及程度。 2.科研中心、高校以及企业的建设情况 2006年,辽宁已建工程研究中心15家(国家级12家,省级3家),工程技术中心123家(国家级8家,省级115家),重点实验室95个(国家级9个,省级86个),企业技术中心169家(国家级26家,省级143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9家。 在高等学校建设方面,辽宁省拥有高校78所,与江苏、山东、广东等高校数量过百的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各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密切相关。2006年,江苏、广东等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是辽宁省的2倍。因此,辽宁应加大教育经费的支出,从而扩大地区的受教育普及程度,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自主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情况方面,作为辽宁省省会的沈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71个,从业人员89648人,总产值7511859万元。沈阳与上海、无锡、苏州相比,企业个数相当,然而后者在从业人员、总产值以及总收入上却是沈阳的2倍甚至3倍。南京、深圳等地区与沈阳相比,企业个数仅仅是沈阳的一半,然而在其他经济指标上却是沈阳的2倍。可见,沈阳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规模不大、整体竞争力不强。 表1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6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3.辽宁省科技人才发展 创新人才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自主创新活动是创新人才的活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要归结为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地区创新环境的重要指标。2005年,辽宁省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8.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3万人,广泛的分布于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见表2)。 表2 辽宁省科技人才建设(2005年)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06 4.辽宁省科技经费的筹集与支出 2005年,辽宁省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经费的筹集总额分别为26亿元和21.4亿元,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资助,金融机构的贷款为零。比照2000年的科技经费筹集数额(分别为23.4亿元和9.7亿元),均有所提高,尤其是高校的科技经费筹集额增长更为显著,说明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在R&D投入上,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投入额分别为11.2亿元和12.3亿元,其中,应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例普遍偏低,支出额分别为1亿元和1.4亿元,约占R&D投入的十分之一。基础性研究投入的不足必然制约原始创新的发展。因此,应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同时,扩充经费筹集的来源渠道。 另一方面,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并且仍在逐年增加投入,而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资金有限。在经费支出方面,主要应用于新产品研发上。2005年新产品开发费92.7亿元,约是2011年的2倍。其中,技术引进经费支出9.3亿元,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为0.8亿元,显然在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上,投入严重不足,这也说明为何一些先进技术只能停留在引进或低水平模仿阶段,而缺乏自身的创新。 总的来看,在一些重要的科研活动指标上,辽宁省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辽宁省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以及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三项指标分别达到1.57%、1.62%和29.7%,而这三项指标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3%、0.76%和24.1%。这表明了辽宁省科技创新形势发展良好,但绝不能满足于此,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和自主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自主创新的软环境 软环境是指一种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新发现、新创造的涌现。市场环境则包括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备的服务和中介机构以及由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创新评价体系等等。 1.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文化类型和社会价值观。开放文化和封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底蕴,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中国几千年来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它所遵循的是一种中庸之道,在这种中庸取向的价值观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中实施自主创新,会使创新活动因重重阻力而功亏一篑。总之,这种保守的文化氛围使很多创新的思想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或扭曲。从企业文化角度看,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长期埋头生产或受国家政策的保护而享受垄断利润,这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服从精神,不鼓励变革、不支持冒险、不容忍失败、不包容异议。企业管理经营者和企业员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求稳怕变,行为保守,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这样,造成很多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主要进行的是以价格战为主的低级别恶性竞争,而不是依靠自主创新追求产品差异化优势。 这种企业文化在辽宁省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体现较为明显。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国有体制改革不彻底,产权制度不明晰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基于此,应结合辽宁省企业自身的特点,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方面可学习美国硅谷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意识深处,并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2.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自主创新活动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而完备的科技中介机构又是自主创新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两者是自主创新市场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辽宁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渐建立,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辽宁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005年,辽宁省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1.57万件,比上年增长6.65%,位居全国第7位,同时,三种专利授权6195件,比上年增长7.76%,位居全国第7位(排名前六位的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北京)。但与前6位地区相比,差距显著。这就要求辽宁省政府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规章制度,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而缩小与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差距。 另一方面,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是市场经济中非常活跃、不可替代的元素,是科技、经济互动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纽带。同时,它还可以引导本地企业进行创新,帮助企业推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以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的连动发展。常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 同业协会、仪器设备的专业协作网络、用户协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管理顾问公司、创新评估委员会、银行金融机构等。这些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可以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提供信息、设备、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是创新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完善、高效的科技中介务平台是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然而,辽宁省科技中介务平台发展缓慢。仅以律师事物所为例,2005年,辽宁省拥有律师事物所484家,律师5134人,与广东、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因此,辽宁省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叶帆: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7) 何树全:试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问题与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5(5) 吴增基:论自主创新的条件[J].社会科学.2005(10) 潘正祥:创新性文化环境的营造和建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 Katharine Wakelin.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D expenditure in UK manufacturing firms[J], Research Policy. 200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谈现代房地产营销的CS战略

上一篇:

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研究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