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的基本判断和路径选择(1)论文

2019-02-02 18:44:19浏览:86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摘 要] 本文阐述了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或转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珠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或转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的路径选择,对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的效果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对于人们了解和促进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有一定的帮助。 【论文关键词】 加工贸易新政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和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把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有力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占用土地多,能耗物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技术外溢作用不够明显等。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减少贸易摩擦,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布了新的限制类商品目录,新政策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执行。加工贸易新政对珠三角地区有多大的影响,如何寻求应对加工贸易新政的对策,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 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或转移的必然性 1.加速转型升级是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升级和竞争加剧,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以及价值规律共同作用下,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必然“水涨船高”。不仅如此,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本身蕴藏着升级的内在机制,不升级就可能意味着死亡。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推动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加速转型升级已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外在要求。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可以卖到9.9美元,但在我国珠三角地区,生产一个芭比娃娃,中国企业却只能获得0.35美元加工费。深圳宝安一家生产碟机的企业出口的VCD每台赚不到人民币1元钱,DVD每台赚不到人民币5元钱。即使是珠三角最具代表性的电子、家电行业,根据商务部2005年第一季度数据,全国平均利润率为3%,而广东仅为2.4%,而上海则高达16%。然而,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如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塑料制品、家具制造等低附加值的下游产业,大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长期以来,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企业靠国内低廉的自然资源价格、廉价劳动力,以及政府在环境管制上的漏洞赚取微薄的利润。如果对这类加工贸易企业和产品仍进行政策保护,则无异于鼓励生产者将中国劳动者的血汗、中国的自然资源廉价地出售到国外,而把污染留在自己的国土上。淘汰“两高一资”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企业和产品,正是政府中长期政策目标的重要内容。 3.将工厂迁移到综合成本更低的地区,是经济规律的客观需要。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受劳动力、土地、水等资源要素成本的上升影响,加工贸易规模的简单膨胀式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劳动密集型产业迫切需要转移。由于广东基础职业教育薄弱,大量技工缺乏,导致了2011年珠三角就出现了缺口高达200万的“民工荒”,而且这种情况在继续恶化。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大量企业员工出现迫切增加工资的要求。再加上珠三角地区的各级政府最近几年积极落实国家的劳工福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工成本持续上涨和劳动力短缺并存使得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成本骤然上升。 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行动,迫使高污染、高耗能的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在珠三角地区投资的港商、台商大多从事传统产业,而目前这一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推进“节能减排”行动和产业调整,对传统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实施严格控制。珠三角地区各级政府落实“节能减排”的政策会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在此背景下,很多珠三角港商、台商,特别是从事传统产业的港商、台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纷纷打算迁移。 5.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珠三角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事“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其产品的核心技术部件都是来自国外,这些企业主要给外企、港商、台商做加工生产。在严格意义上,这些加工贸易型企业不是一个企业,只是一个车间,因为它们没有销售、没有投资、没有技术研发部门,只是一个生产环节。这种加工贸易型企业大量长期驻守在珠三角,必将造成珠三角动力不足和能力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加工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从低端向高端不断转型升级。如果珠三角企业不利用当前的契机进行产业升级的话,珠三角未来的发展非常令人担忧。 二、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或转移的可行性 1.跨国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为加工贸易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大分工的不断深入,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进入高潮,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跨国公司不仅由于“成本驱动”把采购、加工制造、组装配送环节转移到中国,同时由于“市场驱动”把技术、管理和资金带进中国。而且,由于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不得不主动把区域研发中心、运营管理总部、地区物流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这为珠三角拓展加工贸易的空间、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比较优势。从发展前景看,经济全球化不仅可以带来使珠三角加工制造能力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机遇,而且能够创造把加工贸易升级为综合优势的机会,使加工贸易开始新的转型。 2.珠三角地区具有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交通便利,为加工贸易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5年底,杜邦、本田、日立、三星等知名跨国公司在珠三角就已设立了研发机构243家。这些研发中心上接研发源头,下连规模生产企业和市场,为珠三角吸收和承接国外高水平技术的转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平台。随着珠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更有利于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 3.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已经出现良好的势头。珠三角的一批企业在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创建自己的品牌和研发机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惠州的TCL、德赛,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这些企业大多是从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做起,对国外先进生产的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实现了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到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变,如今已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珠三角地区的一大批加工贸易企业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国际品牌服装、鞋类、家具,如耐克、阿迪达斯、宝路等都是在珠三角地区 通过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加工,其生产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均处于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加工贸易正从生产传统产品为主发展为生产机电产品为主,IT产业迅速发展使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塑胶制品和家具制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纺织企业也在加强技术改造,采取电脑纺织机代替人工纺织,产品的新型面料和辅料质量档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珠三角的加工贸易无论在方式、内容、质量或是种类、技术含量上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中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具备接受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中西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基础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比较优势,在某些生产制造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不少地方政府有发展加工贸易的极大积极性和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加工贸易新政对中西部地区有特别优惠的具体措施。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三、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的挑战 1.加工贸易企业转移与广东水资源保护存在尖锐的矛盾。实际上,早在几年前,由于珠三角土地日益稀缺,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诸多原因,广东省各级政府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从珠三角地区迁往广东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向珠三角周边进行“扇状转移”。但是,向珠三角以外的广东边远地区迁移,如迁往广东河源等地,也会加大当地的环境污染程度,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广东和香港的水源地和流经地。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广东人们的饮水质量,而且会影响香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2.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综合成本高。为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工贸易新政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优惠政策。但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的老板认为,把工厂“北移”或搬往中西部地区的综合成本也不低。业内人士分析主要的问题有:一是迁往中西部,运费最少要占成本的10%,而目前在珠三角地区运费只占生产成本的3%左右;二是如果在北方设厂的话,企业就要买地建房,而珠三角地区已经有一个成熟的厂房租赁市场。即使在珠三角地区周边的市县,如新会、韶关、肇庆等,基本上也没有合适的厂房可以租得到;三是企业转移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认为:搬厂不像搬家那么简单,企业在当地建立的上下游产业链不可能照搬到外地,而重新建造配套设施、发展客户资源,将大大耗损企业的资金。 3.转移还是转型?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一是实现加工贸易的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等地区的梯度转移。和企业转型相比,企业转移阵地则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大部分在珠三角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也面临物流成本飙升、配套服务薄弱、招工困难等问题的困扰。根据加工制造业转移2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转移也并非长久之计。即使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迁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地,十年之后也会面临中国同样的问题。对于珠三角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是主动转型升级还是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将面临痛苦的抉择。 4.有可能中断深加工结转产业链。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结转至下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例如,棉纺厂进口棉花后不是简单地加工出口,而是将纺成的棉纱卖给国内织布厂,织布厂再将布卖给制衣厂,在国内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后,最终以成衣的形式出口。整个结转过程均在海关严格的保税监管下完成。其中,产业和企业间发生的产品结转“买卖”视同进出口管理,但在海关不做进出口统计。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通过深加工结转形成了大量配套产业链和完整的产业群体,纺织服装、鞋、家具、塑料制品的产业中各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产品之间已形成了紧密配套关系。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在IT、计算机和家电行业中,80%以上的手机部件、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和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内实现配套。广东省外经贸厅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中断和割裂不同产业、不同企业间已形成的配套产业链,不仅将影响产业集群和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还将“间接影响广东150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 5.如何缓解加工贸易企业迫切面临的资金周转困难?保证金台账实转后,加工限制类产品企业的资金压力急剧加大。最近香港五大商会联合公布了一个数据,这次实施的台账保证金所影响的资金超过1200亿元。加工贸易业内人士测算,保证金返回具有滞后性,要视企业的生产周期而定。如果从进料到制成出口需要一年,那么这笔钱就要押住一年,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会因此骤然上升30%。加工贸易企业无论是转移还是转型,都无法在短期内调整。但企业如果现在不能组织到相应的资金,那就意味着停产或关闭。怎样减轻目前运营资金的压力,实现加工贸易企业的平稳过度,既是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最实际问题,也是受限制加工贸易企业老板最头痛的难题。 6.珠三角经济发展有停滞甚至大倒退的风险。加工贸易的发展给珠三角地区的房地产、电信、酒店、餐饮、租赁、就业的空前繁荣,导致珠三角经济对外来人口有着依赖性需求,很多行业及其经营者的盈亏与成败都系于密集的人流。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外迁或倒闭有可能造成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空心化”,不仅会降低出口和投资,而且会使许多人失去收入的来源而减少消费,进而影响民生。如果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架马车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都失去了增长的动力,那么珠三角经济就会有停滞甚至大倒退的可能性。 四、珠三角地区实施加工贸易新政的路径选择 1.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关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为珠三角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全面推动加工贸易内销。广东省根据有关政策下放加工贸易内销审批权限,省内共160个市、县(区)的加工贸易合同审批机关均被赋予内销的审批权。这一举措将给加工贸易内销打开一条大路。 3.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东莞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协助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加工贸易是东莞的特色和优势。东莞早在2002年就开始大力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工作,在石碣和清溪两个镇各选择3家企业开展转内销试点工作。目前东莞市15000家加工贸易企业中,已经有5000家涉足内销市场。为促使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东莞市专门设立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金,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为“三资”企业或民营企业,企业转型所需环评、消防、土地办证等市属收费,该基金适当进行补贴;若企业成功开拓内销市场,转型企业自投产纳税之日起,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由市基金按一定比例返还,后两年减半执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按一定比例返还,后两年减半执行。 4.建立开放共享互利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合作机制。南海区政府共投入1.5亿元,依托主要行业,先后建立了纺织、五金、有色金属、家电、等8个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西樵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共为企业设计开发了12000多个新产品,市场命中率达80%,产品开发周期由原来的20天~30天缩短到3天~5天,开发成本下降50%以上。 5.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组建深港生产力基地,携手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港生产力基地是内地与香港科研产业合作的重要里程。基地既可以协助深圳与香港两地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升级转型,又可以进一步支援珠三角的港商发展。 参考文献: 陈 恩 刘 青: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7(05) 梁 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统计与决策 , 2007,(10) 龚 锋 李传志:本土化: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赢利能力[J].中国国情国力,2007,(04) 张胜利 刘 宁: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1)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试论解决发电企业运营中的煤电矛盾的路径

上一篇:

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法律思考(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