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从效率与公平视角探讨构建“和谐陕西”(1)论文

2019-02-02 18:45:06浏览:32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摘 要] 文章立足陕西省情,从效率与公平探讨构建立体的“和谐陕西”,即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实现人与

[摘 要] 文章立足陕西省情,从效率与公平探讨构建立体的“和谐陕西”,即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科技等产业,化解效率与公平的对立,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制度创新与财政政策,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分配领域,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论文关键词】 效率 公平 和谐 陕西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这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都是不利的,势必引起严重后果。陕西作为内陆西部不发达省份,这种影响也日益凸显出来:一方面陕西省面临着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赶追东部发达省份的任务,效率问题对整个陕西的发展非常关键;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大量资金投入到民生工程,确保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公平问题,效率与公平在现阶段形成尖锐的矛盾。在构建“和谐陕西”的关键时刻,如何解决尖锐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直接关系到陕西未来的发展。 一、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我国产业分布中,东部地区已经形成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及其产业链,中部地区承接相关形成相关的配套产业链,而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应发展服务于东部的休闲娱乐、生态优秀的旅游、休闲的中国后花园,形成东西中梯次分工的区域功能布局,这要求陕西应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使效率与公平保持均衡。 1.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可以解决陕西省人与自然的矛盾 陕西省是黄河、长江上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主战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植被极端匮乏,水灾、干旱、风沙、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也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所以,陕西省绿色生态状况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同时,陕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缓解黄河水土流失、首都北京的风沙灾害,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可以打造更强势的陕西旅游品牌 可以使旅游产品体系趋于优化和完善。政府可以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主体,强抓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加快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唐华清宫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黄帝陵等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有步骤地推进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的建设。依托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合理发展自然旅游景观,建设了华山、太白山、乾陵、朱雀森林公园、南宫山、秦岭植物园等一批景区旅游设施,开发了黄河壶口瀑布、洽川、瀛湖和南湖等自然风景名胜区。这样形成以西安为中心,陕北红色经典和黄土风情文化、关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陕南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三大板块联动的旅游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3.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使陕西传统优势产业得以进一步拓展 绿色生态产业使陕西水果生产区域优势更加明显。渭北27个苹果基地县面积460多万亩,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集中连片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优生区面积由63%提高到77%,产量由74%提高到86.5%。在无定河以南到渭河以北的河流沿岸可建成酥梨基地,在黄河沿岸可建成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可建成猕猴桃基地。同时,绿色生态产业也使畜牧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可得到发挥,可形成关中奶畜、禽蛋,渭北肉牛肉羊,陕北白绒山羊,陕南瘦肉型猪四大畜产经济带,区位特色更加突出,竞争力明显增强。 绿色生态产业的主导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效率与公平良性互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实现陕西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通过科技等产业,化解效率与公平的对立,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也是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因此,陕西要进行跨越性的飞跃,必须依赖于陕西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人力资源,形成大规模的人力资本和科技附加值高的科技产业、创意产业和能源产业,利用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缓解对传统经济生产要素的依赖,化解效率与公平的尖锐对立,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1.发展创意产业 陕西应充分发展创意产业,通过智力资源减少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存度,把科教大省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创意产业的出现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它特别强调的是创新。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陕西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陕西应利用自身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与现代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使陕西形成文化创意的竞争力,形成极富规模的创意产业。 陕西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强大优势。首先是自身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西安是世界文明古都之一,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其次是人才资源优势,西安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80余万人,人力资源丰富;再次是具有雄厚的产业支撑优势西安是国家信息化、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等方面的试点城市;它有应用基础优势,先进的IP宽带网、数字电视网、移动通信网,为以动漫游戏为主的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最后是具有成本优势,陕西的人力成本、生活成本和物业成本,均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继续加大科技项目的研发投资 科技是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可以使产业进行跨越式发展。陕西对科技投入一直都相当重视,陕西省所投入的研发经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较高,基本都在2.8%~3.4%之间,是国家平均水平的2~3倍。这种稳定而持久的研发经费支出是陕西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要素,由此带动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才会对未来我省经济质量的升级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科技项目的投资布局上,陕西省应制定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为重点,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及软件出口、航天航空和新材料与环保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策略。最终要使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成规模,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一批有竞争力、有优势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形成和规模化发展。 3.利用能源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 2000年,陕北能源基地开发取得重大进展,陕西省石油产量达到全国第三,成为我国石油大省。陕西应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接续区为重点,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资源开发,推动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能源化工大省。这样,预计到2010年,能源化工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在此基础上,推进陕北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和汉江水电的规模化开发,形成“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新格局,可使陕北成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重化工基地,为陕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附加值高的科技、创意和能源产业所占陕西经济的比重和拉动作用越来越大,这些产业群对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力正在逐步显现,有效地化解效率与公平的尖锐矛盾,加快陕西跨越式发展,从而促进陕西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通过制度创新与财政政策,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分配领域,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对于陕西省这个经济综合体,必须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中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就意味有增进公平的机会。但是,再次分配尤为重要,它最大限度地抵消社会各个阶层的“累积性不平等”,实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1.实施制度创新,缩减城乡差别 从下表分析,近年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增大,生活水平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表现突出,已经导致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十五”期间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农村,按照“十五”的平均速度来计算,陕西省城镇居民每提高1000元大约需要2年,而农村居民每提高1000元收入则需要将近10年时间。城乡收入比由2001年的3.61上升至2005年的4.03,一直高于全国水平。陕西必须实施制度创新缩减城乡差别,否则直接影响“和谐陕西”的建构。 制度创新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城乡户籍制度,消除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的权利安排,使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其次陕西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和政策环境,改革现行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增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农村青少年都享有平等的国民教育机会;还要加快建立陕西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在农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同时,要深化农村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2.实施财政政策,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十五”期间,陕西省十市一区经济发展都实现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但增速地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两市GDP年均增长超过15%,陕南不足10%,关中地区年均增长同陕西平均水平(11.5%)大致相当。从人均GDP来看,西安市一直保持在10000元以上,2005年之前都远远高于其他市区,2005年延安异军突起,达到17670元,比西安高出1745元,列全省第一,宝鸡以11126元排在第三位,其他市区都不及全省平均水平(9878元)。市区之间人均GDP极差在逐年扩大,相对极差在最近两年才稍有回落。这说明陕西省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和协调程度不足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因此,陕西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扶持性财政政策来缩小地区差距。省上应通过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对落后地区进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改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减免税收、贴息等货币税收政策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和东部产业转移;在落后地区实施优惠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土地政策等,吸引外商和东部投资;对于落后地区加大信贷投入,设立地区开发金融机构等等。 这样,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科技等产业,化解效率与公平的对立,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制度创新与财政政策,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分配领域,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和谐陕西”。 参考文献: 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宋圭武:公平、效率及二者关系新探.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 奥 肯:《平等与效率》中文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张 井: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南方日报,2005年3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与中间制度安排

上一篇:

从国债票面利率浅析我国的国债机制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