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

2019-02-02 18:47:38浏览:91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论文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成因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 经济 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主要对双顺差

[论文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成因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 经济 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主要对双顺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2000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 金融 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过万亿,持有如此巨额的储备固然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由此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2.外汇资金的过度流入

(1)国内居民和企业的发展对外资的需要

我国的居民储蓄倾向比较高,而居民储蓄绝大部分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转化为投资的。由于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及内部机制不完善,效率相对比较低等因素,银行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资金转化功能。国家高速发展所引起的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不能使储蓄有效率的转化为投资供给之间的矛盾,是产生需求外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然而我国资本 市场 发育不完全,企业的 融资 渠道少。我国企业的融资大部分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融资。随着商业银行转向商业化经营,建立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各大银行都以追逐和保持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发放贷款数量,而对放贷地区、项目进行谨慎的选择以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在国内获取资金的渠道被堵塞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将目光瞄准了外资,产生了对外资的需求。同时,国内企业愿意与外资合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跨国企业的进入,我国国内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急需高新技术,先进的 管理 经验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外商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因此,国内企业往往通过引进外资的形式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2.国内 经济 政策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在制度安排上,明显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从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看,流入 管理 较松,流出管理较严。例如,鼓励外商来华直接 投资 ,限制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鼓励外债流入,限制国内 金融 机构 向境外提供债权,不允许非金融企业对外发放贷款;鼓励非居民向我国居民提供资本项目下捐赠和转移,限制居民向非居民提供资本项目下捐赠和转移等。

(3)外资的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主要动机就是寻求获利机会。首先,进行直接投资可实现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我国外贸 市场 的高额交易费用和存在的较高的贸易壁垒促使大量的 跨国公司 放弃 国际贸易 的形式而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体化策略。其次,我国廉价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和土地等,巨大的市场潜在容量,再加上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给予外资的一系列超国民待遇,更加吸引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外资大量超规模涌入,形成了负的储蓄缺口;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取代进口,加大出口,从而进口减少,出口增大,外汇的负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

(4)是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心理 预期对我国的资本流动始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002年以来,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和个人出现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媒体铺天盖地地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被强化。在存在价格落差(利率差、汇率差)的情况下, 社会 中的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会成为潜在的投机者。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出口企业会尽可能早收汇、多结汇;进口企业会推迟和减少购汇、付汇;老百姓也不愿意持有外汇。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我国资本流入增加和资本项目顺差扩大。从境外远期外汇市场看,人民币非交割远期汇率升值较高的时段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时期高度吻合。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奥伯斯菲尔德.海闻译:国际 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周莉: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分析:原因、影响及对策[J].管理科学,2008,(1)

[3]申宏丽:技术约束与我国外汇储备的 债务 性特征[J].世界经济研究,2006(7)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B)

上一篇:

泰国、香港和日本房地产市场逆转研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