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1)论文

2019-02-02 18:54:57浏览:4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党中央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西藏在新世纪要实现“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

在党中央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西藏在新世纪要实现“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这既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国家安全的现实要求。20世纪末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西藏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同时也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标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区党委政府及全区各族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有机的结合,是本世纪初期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本文就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谈点己见。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和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指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提出来的,突破了过去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一是坚持全面发展,把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完善,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发展的总目标,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是“五个统筹”的实质,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邮曾强,最终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跨越式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打破旧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非常规的、跳跃式发展,跨跃式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是阶梯型上升的模式,具体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要利用后发优势,一年上一小台阶,几年上一大台阶,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较长历史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质和量的飞跃。跨越式发展主要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既要有数量的赶超,又要着力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必须达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二是创新的前提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是发展方式的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就是必须进行全面创新,在观念、体制、机制、科技、政策、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创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突破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打破常规、求新求变的过程。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是非均衡性,跨越式发展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规律,把可以争取的跳跃式发展与符合条件的循序渐进结合起来,全方位的齐头并进也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带动其它领域、产业和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不因循守旧、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鹜远、头脑发热,只有立足于自身实际,脚踏实地,找准突破口,才能从个体和局部的跨越带动整体和全局的跨越。 科学发展观与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兼容的,是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新突破,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认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阶段的最新实践。首先,要坚定“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点,认清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在前进的道路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实现西藏稳定、边防巩固、国家安全、祖国强盛、人民富裕,只有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句话只有发展才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次,要坚定科学发展观,把科学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任何背离了科学的高速度,不仅不利于当前而且危机后代,在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要把全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三,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统一于西藏的经济建设,积极探索非均衡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高速度效益型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把科学的发展观融于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过程。 二、确定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优势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确定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本文认为应该定位在与全国同步进人全面的小康社会,其基本要求是:(1)今后的17年间GDP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达到900亿元,人均达到2.7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分别为15%,20%,65%,城镇化比例50%,特色农牧业基础稳固,基础设施瓶颈基本消除,支柱产业规模效益已经形成。(3)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中央财政的支持主要用于大型项目投资。(4)社会发展程度全面提高,人口规模控制在320万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形成覆盖城乡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秩序达到良好状态,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二)在优势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目标,全方位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必须集中精力、财力在重点领域和产业实施重点突破,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发展优质特色的农牧业,实现农牧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藏2002年总人口266.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14.04万人,占总人口的80%。农牧业产值54.6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61.62亿元的33.82%,农牧业是西藏的基础产业,关系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没有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有西藏经济的小康,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牧区。新世纪发展农牧区经济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紧紧围绕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人,有效提高产业整体水平,进而提高产业的市场竟争力,在结构调整和优化开放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特色农业。长期以来在自治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目标的指导下,我区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近年来,又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牧区经济的主线,着力于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综合发展能力,基本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逐步转向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饲料生产多元发展的道路。2002年粮食产量98.4%万吨,基本满足了当地粮的需求,但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成本过高,可以说国家对农区的水利等投人是不计成本的;二是粮食产量过低,并且是一季粮生产;三是农民收人水平低;四是区内对当地粮的要求在今后是程下降的趋势,对此对我区的农业生产要有新思路。第一,逐步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着力于特色农业,青棵是西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并不可替代的作物,所以,应在一江两河地区选择高产优质地段种植,保持一定的规模,基本保证人民生活的要求。种植面积的调减必然引发粮食安全的问题,本文认为不可孤立地看待我区的粮食安全,我区的粮食安全应当置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大环境看待。第二,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按市场经济规则,内地粮的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我区内地粮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所以在粮食的供求上除了必要的国家储备外,能用市场机制解决的政府无需大包大揽;第三,提倡对低产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西藏自然环境恶劣,林草对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的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从长远看也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政府要增加初期的资金支持,按每成活一棵树,每绿化一亩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若干年后,树可成为经济林,草地可以成为牧场,国家的支持也逐年减少。第四,调整种植结构,在城镇近郊增加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面积,在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开展水产和家畜的规模养殖,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人,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城镇及农区的生活结构;第五,在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加大科研投人和引进,尽量种植针叶林、小叶林和耐寒耐旱的草种,彻底改变我区目前以杨柳为主和野生草为辅的局面,再造西藏秀丽的山川,还四季以绿色。调整种植结构是一项宣传、科研、实践联动的工作,务必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才能确保农牧区的稳定与发展。 建立优质的牧业。牧业在我区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的位置,据2002年统计,我区有牧业县14个,半农半牧县24个,牧区预计占我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年末牛羊存栏数2415万头只,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和其它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我区牧业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品种改良,结构调整,草场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科研成果推广慢,科技队伍不足,科研成果推广慢,出栏率低,草场超载退化,流通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实现我区牧业的跨越式发展,第一,要加大科技投人,建设一支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高素质,事业心强的畜牧业科研队伍,不断强化畜牧业科研攻关,对制约我区牧业发展的品种改良、结构调整草场建设、生产周期等问题要有前瞻性的可行方案,积极借鉴和引进国际上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使我区的畜牧业走出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第二,要彻底改变思想观念.,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牧民的商品经济观念,采取行政和市场的双重手段,提高生畜出栏率,推进畜牧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的路子。第三,疏通渠道,通过建立畜产品交易市场,使我区的畜产品能作为我区经济的一大优势而走向全国。内蒙的“小肥羊”可以走遍全国,而我区的绿色牛羊却“足不出户”。要通过加大宣传舆论力度和疏通渠道,使我区的资源优势真正变成商品优势,成为牧民的摇钱树。第四,要深人开展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鼓励民间投资,建立肉类、绒毛、皮张的初加工、深加工基地,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 2、建立效益环保型的资源开发业。西藏资源丰富,蕴藏量大,锰、铜、菱镁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在全国前列,地热、水利、活木林等储量也在全国之首。科学的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第一,加强对资源的调查,包括其结构、储量、质量等。第二,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方案和产业政策,对国家有规定禁止开发的(如林木开发)要坚决执行国家的规定。第三,对矿藏的开发利用,开发价值较大的由政府开发,鼓励多种所有制形成,共同开发,在资源的有偿转让上,要实行招投标和公开拍卖,确保国有资源不流失。第四,严格制定排污标准,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开发坚决禁止。同时要制定资源开发的环保补偿办法,对开发之后的矿场要由受益人就地绿化,不符合绿化条件的要异地加倍绿化,对林木的开发也要实行伐一种二的补偿办法。第五,充分利用我区的水利资源,重点是根据我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加强中小水电站的建设,改善基层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兴水利工程,实施多段的筑坝储水,一方面一可以解决自流灌溉,发展水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发水上景点,改善自然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第六,加快对我区资源开发利用由开发型向半成品、产成品开发加工型的转化,重视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经济价值,不仅可以扩大财源,带动相关产业,而且可以缓解我区目前的就业压力。第七,加快青藏铁路和区内公路建设,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在运力上的瓶颈,降低运输成本。 3、建立符合西藏特色的优势加工业。工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西藏工业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尤其是民族加工业和特色的加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拥有了自己的品牌。2002年西藏工业产值达到21.63亿元,占GDP13.4%,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受交通、能源、融资、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西藏的工业基础仍然很差,是我区产业结构率最为薄弱的环节,更无法与全国相比。有学者认为,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的小康社会,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我区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性任务。本文有异议,工业化固然重要,但西藏的工业化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着力于把拳头产品做大做强,而不能面面俱到地建立工业体系,要承认落后,承认差距,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开创西藏特色的工业发展道路,而实现西藏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第一,科学开发利用我区的资源优势,选择强势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形成农畜副产品、矿产品的开发加工产业链。我区水电资源丰富,占到全国的29.17%。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发挥水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为突破口,加强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论证,力争纳入国家“西电东送”的开发序列,把西藏建成国家水电能源基地。第二,大力发展藏医药业,藏医药业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不仅走出区门,而且走向世界,成为我区的优势产业之一。藏医药的发展,首先要整合我区的资源加工优势,以资产技术为纽带组成几个大的藏药集团,改变目前“零散、乱”的局面。其次要加大科研力度,跳出“重传统”圈子,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加工技术和工艺的飞跃,做大做强若千个具有核心技术和竟争力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再次加强藏医药剂师的培训,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营销网络,改变国内市场供需脱节的矛盾。第三,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是现代工业的制高点,而我区的高科技产业目前几乎还是空白。首先,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与我区极具药用、食用价值的虫草、红景天、雪莲花、菌头等资源相结合,以开发绿色食品、保健品、新特药品等为终端目标,形成具有西藏特色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生物资源产业。其次,利用西藏的太阳能优势,加大太阳能转换的科研力度,推进太阳能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等新技术的发展。此外,西藏还可以积极探索发展新型材料、电子工业、自动化技术等高技术产业。 4、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西藏旅游资源丰富,并且独具高原特色。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后续空间,加快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区域经济开发,还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一,要认真贯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的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发展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旅游业与宣传展示新西藏的关系;发展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互动关系;发展旅游业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第二,按照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的思路,要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对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接待设施条件、景区景点条件,特别是进出藏旺季的客运瓶颈,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做好西藏旅游形象的宣传促销,打造西藏旅游业的特色品牌。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旅游业,最大限度的动员社会资本投人旅游业,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四,要积极开展旅游业的专业培训,规范旅游秩序,广泛深人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改善旅游业的软环境。第五,要树立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财源的增加,从而增加投人带动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上一个新台阶。第六,要拓宽旅游业的产业链,大力发展与配套的餐饮、娱乐、交通、民族手工业、旅游纪念品等相关产业。 (三)努力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在实现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西藏经济社会司持续发展的能力。 1、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一,发展教育事业,我区适龄儿童人学率还低于全国水平,要继续采取区内、区外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教育体系,逐步扩大区外的教育量。根据我区居住分散的特点,从小学起就采取集中(县城)教育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实行教育“三包”政策。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人改善教学条件,减轻家庭教育开支。按照国务院在重点地区逐步推行高中义务教育的精神,我区作为特殊地区要率先在全国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第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藏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树立扬弃的精神,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唱响主旋律,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第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要积极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城乡三级卫生保健网,不断的改善卫生条件和环境,逐步消灭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传统疾病和地方病,加强对多发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使人民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享受到相对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2、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进人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虽然近年来我区在推进小康建设工作中做了不懈的努力,到2001年建制镇112个,城市化水平12:35%,但比全国城市化水平30%仍低2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问题十分突出,并存在规划设计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规模小、污染重等问题。推进小城镇建设,第一,要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西藏的小城镇建设可以跳出现有的行政区划,重点放在人居环境较好、交通方便、有一定经济优势的地段。第二,要制定城镇建设标准,防止低水平扩张,建设标准应包括:规模、建筑风格、文教、卫生、商业服务、饮水供应、下水、垃圾处理、电力设施等要素,并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调整,对已建小城镇要验收达标,缺什么补什么,今后的小城镇建设必须按标准进行。第三,小城镇的建设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充分考虑其经济优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到一镇一特和几镇一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把扶贫搬迁异地脱贫纳人小城镇建设规划。第四,小城建设是一项牵动人民群众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故土难离的、有利益再分配的、也可以掺杂局部的宗教色彩,所以需要政府做深人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动员工作,以期使小城镇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区社保体系的建设应该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区的社保水平较低存在着覆盖面窄,体制不健全,保障水平低,资金筹集能力弱,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必须首先跨越。第一,要按照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确定符合我区实际的保障体系,应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纯福利性养老院、孤儿院、收容院。第二,扩大社会保障面,建立覆盖全区惠及每一个西藏人民的保障制度。第三,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城乡居民、农牧区群众能吃上饭、穿上衣、看上病,确保孤寡老人能老有所养,真正体现共产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改革开放的好处。第四,在筹资渠道上对公务员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可采取个人统筹国家补贴的办法,对没有效益和贫困的农牧区需要政府全额补贴,这也是政府的职能所在。第五,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程度。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是一个科学、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相信在党中央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凭借西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们自己描绘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主要参考资料: 1、《西部大开发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报告》王太福主编西藏社科院 2、(西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西藏大学课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

影响员工归属感的七大因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