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一、对我国 电子 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基本判断
在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调整、深化的过程。信息技术的突破性 发展 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化浪潮、“新 经济 ”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得我们认真思考对于处在 工业 化中期阶段的 中国 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在结合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处理、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升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系列 问题 涉及的 内容 都关乎新世纪的国家竞争战略和工业化道路,其中最难把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与信息化相互 影响 、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发挥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解决工业化中期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借助信息化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意味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与处在后工业 社会 的国家有根本区别,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特征;二是更应注重发挥信息产业对整个工业结构升级的体系性效应。所谓“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从我国的现实基础出发,立足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于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出逐“阶段”升级的轨迹。这就需要对信息产业的当前地位与现实作用做出客观评价,发现主要矛盾,这也是我们制定今后一段时间阶段性目标和政策的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是出现了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有的现象,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我们观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轨迹,不难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在加工组装环节我国表现出了比较强而明显的比较优势,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正在形成向我国一些地区集中的趋势;其二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逐渐明显,不仅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我国的进入和布局,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原创技术的局部突破(如TDCDMA标准)和一些创新型高技术公司的活跃与成长。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制造优势(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和加工组装环节),以及正在逐步提升的面向生产和中低端产品的研发能力,是我国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两大特点,由此形成了我国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却出现高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独特现象。
上述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cript>
二、当前我国 电子 信息产业 发展 的基本特征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我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198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总量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国际地位持续稳步提升,已步入电子信息产品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而且提升的趋势还在持续,很快可以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产品门类相对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彩电、微波炉、视盘机、收录放机、电话机、扬声器、磁性材料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些产品占有全球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形成比较强的产业配套基础。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 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一是产业分工方式的改变,即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纵向分工方式的形成和高度细分化,以及由此推动的新一轮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并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此轮产业转移伴随着新的产业分工方式的出现——产业链纵向的高度分工化,即加工、组装、制造等相对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环节由发达国家转移出去,形成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布局其产业链,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与研发、设计、品牌等环节空间分离的格局;其二是一些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低成本发展 中国 家,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从而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带来了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的机会。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凭借着市场需求巨大、低成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智力资源等)、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获得了此轮产业转移的有利地位,已初步确立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制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及其大出大进国际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
如果我们将观察 问题 的视角放在加工制造优势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结构升级的明显步伐,产品结构由过去以家电类低端产品为主,调整到基础类、投资类产品的占有合理的比例,尤其在关键元器件——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据粗略预计,“十五”期间,全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投资可达100亿美元,相当于前30年投资总额的三倍,其中外资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3、产业聚集已经出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的区域聚集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苏格兰 科技 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台北的新竹科技 工业 园区、法国的昂蒂布、芬兰的赫尔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都是集群式创新的成功典范。产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化是出于提高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要素流动、共享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重目的,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在这些产业聚集区内,形成了主机 企业 和多级零部件供应企业分工高度细化的产业分工方式,尤其是形成了能够实现即时供应、交易成本较低的产业配套能力,使得区内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这些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使其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一些产业基地成为了某些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就此意义而言,这些信息产业基地正逐步发展成为 影响 全球市场的重要的世界生产制造基地。
4、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企业结构的变动是伴随着如下两个变化而发生的:其一是产业分工方式(如生产外部化或内部自治率的降低)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零部件供应企业,并且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细分化产品中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全能型”企业逐步被市场淘汰出局,同时出现了许多为国外公司生产的“代工型”(即委托生产)企业;其二是外资企业的增加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外资企业“独资化”的趋势。而地区结构的变化,是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形成而发生的,一些传统的电子信息企业较密集的地区衰落下去,出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地区分布的较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