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指出:“县(市)这一级,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关系到县域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贡嘎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自身积累能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对实现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农牧区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贡嘎县经济发展现状 贡嘎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农牧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3.4%,属于半农半牧县区域经济类型。改革开放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大多数农牧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贡嘎县委、县政府抓住全区社会局势日益稳定、湖南省长沙市对口支援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机遇,依托紧靠国际航空港、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较大、具有传统的农牧业基础、各种资源丰富等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加强和巩固了县域经济的基础,促拼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县城经济的主要指标不断增长。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同比增长17%;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23%;全县财政收人1118万元,同比增长4.68%;农牧民人均纯收人2038.05元,比上年增加348.43元。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呈增长趋势。 (二)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通过寻找区内外企业为合作伙伴、银行信贷部门贷款等方式,加大了对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达29家,从业人员达538人,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370.3万元,增加值992.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2.44%,113.56%。全县个体私营企业达27家,从业人员达441人,实现利润4998.10万元。 (三)农枚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县农牧业经济和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农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69:2:28:1。二是农牧业生产方式已从数量型逐步转向质量和效益型。昌果优质红皮土豆市场前景看好,已成为特色产品。三是农牧业产业化趋势逐步增强。全县已初步建成了红皮土豆、优质油菜、绿色蔬菜和黄牛改良、异地育肥等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同时,农牧区家庭养殖业和庭院经济不断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异军突起,农牧民收人稳步增加。 (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县委、县政府把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切人点,适时出台了《贡嘎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贡嘎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推出了以县茵开发建设、甲竹林镇花岗石加工厂、甲日矿泉水开发、昌果嘎玛加工厂、杰德秀休闲鱼庄开发、杰德秀湿地旅游开发、杰德秀传统民族手工业开发、甲竹林镇休闲城建设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加快了全县招商引资步伐,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国家投资和援藏资金的注人,完成了县城、甲竹林镇及机场周边的整体规划。2003年投资880万元,完成了县城下水道改造、德吉路路面硬化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几年的乡镇道路改造,全县通车里程达到440公里,乡镇通车率达100%。正在实施建设的国家投资项目江雄水库和雅江防洪堤等农牧区水利、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将极大地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制约贡嘎县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与其地理特色和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找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纵观贡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枚民群众竞争力差。农牧民群众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牧民竞争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落后。由于历史上延续至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断滋生了随遇而安、知足长乐、得过且过的观念和行为,广大农牧民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文化素质低下,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商品观念不强。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县巧至50周岁人口文盲率达6.4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9.43%。目前,除101省道周边部分农牧民群众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有所增强外,贡嘎县因区位原因,县域经济竞争的主体文化、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造成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充分供给为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供给充分,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经济规模的形成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研究指出:“基础设施能力是与经济产出同步增长的,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GDP就会增长1%0”近几年,贡嘎县域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县还有46.3%的乡村未通电,70%的农牧区不通电话。 (三)农枚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种植结构单一,种植业内部“粮、经、饲”种植比例不协凋,粮食作物种植比例高达69%,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比例只有3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良种畜比例严重偏低,牧畜出栏率低,饲养周期长、周转慢,导致富产品供不应求。 (四)县乡财政实力薄弱。贡嘎县县级财政收人虽然于2002年在全区率先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但仍然是一个典型的“靠吃饭财政”,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弱,乡镇一级几乎没有财政收人来源。县委、县政府用于搞建设、求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县乡财政不堪重负,导致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薄弱。 (五)农牧民增收问题较为突出。农牧业结构调整对农牧民增收的总体效果不明显,种植业比重、农牧区人口比重、传统农牧业比重仍然偏大;技术水平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商引资,束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增收手段不多,增收问题突出。 与此同时,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矛盾突出,人才资源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贡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推进农牧区小康社会建设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观念的大更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观念落后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要以全区深人开展“谋跨越、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农牧民树立勤奋进取、积极投人、积累财富的思想意识,克服“等、靠、要”的观念,引导广大农牧民增强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向工业要财富,向产业要效益,向特色要发展,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进而向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过渡,逐步实现农牧区经济的现代化。同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要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开拓意识和群众观念,深人群众寻找工作思路,克服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 (二)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枚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从县域资源和农牧区经济的实际出发,以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一是要加大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通过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力度,把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实用技术的推广上来,加强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培养农牧区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不断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应用率。通过引进、选育、推广优质品种,继续在沿江乡镇推广山油2号、藏油5号等优质油菜新品种。积极发展良种专业户、专业村,切实加快全县良种更新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岗堆镇小尾寒羊饲养的经验和面积,加大以绵羊改良、黄牛改良为主的畜种改良力度。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种养殖结构。种植业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形成;畜牧业调整本着稳定高山畜牧业,大力发展河谷畜牧业的原则,狠抓以黄牛改良、异地育肥为主的农牧业项目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发展一批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结合贡嘎县实际和目前资源,要以建立优质青裸生产基地、优质油菜生产基地、红皮土豆生产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花卉生产基地、绿色藏鸡生产基地等12大农畜产品基地为主,发展和培育一批种养殖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拓宽思路,进一步搞好国家投资项目的衔接和安排,精心编制项目规划,突出项目特色,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搞好“十一五”项目库建设,挖掘一批有潜力、有实力、有吸引力的项目。围绕航空港做文章,积极构思、布局一批有潜力、有影响、能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型项目。要将援藏项目引向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继续抓好人畜饮水、雅江防洪堤、江雄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和“电气化”试点县工作。 (四)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依靠人口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促进农牧区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把推广常规技术、优良品种作为农牧区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大科普力度。要巩固2002年扫盲验收成果,千方百计保证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人,狠抓农牧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确保今年“普九”验收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其示范和带头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县域科技人才前来创业,发展“能人经济”。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杜会的发展 小城镇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教育、科技、通讯的中心,对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聚、带动、辐射的综合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过剩”问题,带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要深化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认识。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聚集生产力要素的平台。要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就必须下大功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带领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纳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和部署。二是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要立足位于西藏国际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出一系列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路子,要把重点放在“101”省道沿线,形成由甲竹林镇及机场向东西扩张,县城“两桥一洞”向甲竹林镇及机场积极靠拢,并不断向周边辐射的小城镇格局。三是要加强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的瓶颈制约,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县各小城镇功能和支撑产业要科学规划,避免小城镇之间产业结构的趋同,要建立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小城镇。同时,鼓励和吸引个体经营业主、内地和各类企业来小城镇兴办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农牧民发展基地生产,并积极发展加工业,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城镇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六)全面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在《贡嘎县招商引资奖励措施》基础上,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以此大招商、招大商。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工作,积极推出招商引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分类分析、筹划和论证,对于重大的关键性项目,邀请专家、设计部门进行分析和规划,达到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便可开工的程度。紧抓援藏机遇,扩大招商引资领域。进一步加大与湖南省长沙市对口支援的工作面,邀请长沙市企业界来贡嘎县考察投资环境,共商经济发展大计,找准市场定位,努力开创互惠互利的招商引资新局面。 (七)深化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依靠社会各界的关心、参与和支持。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政府管理中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二是创新县域经济环境。要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形象。三是要切实更新人才观念。通过改革,提高贡献与报酬的联系程度,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靠待遇激励人,靠事业吸引人,靠感情挽留人。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那些嫉贤妒能的庸才、溜须拍马的歪才和排挤压制人才的官僚没有市场,为调动全县各族人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一个理想公平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