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城市经济学 论文

2019-02-02 18:59:12浏览:6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城市社区经济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经营性和福利性并存为基础,以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为

城市社区经济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经营性和福利性并存为基础,以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提供产品的经济活动。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城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经济学范文一:城市经济发展论文

在我看来中国的经济在近30年内保持的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对私有化的肯定和对市场的开放。我们所谓的GDP粗略可分为四大块,投资,消费,政府消费和进出口。而中国的投资,政府消费和出口一直是中国的GDP的发动机,它们吸取了国外资金到国内生产通过廉价劳动力以提高利润。当然问题就在于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导致消费力疲软,经济只能单向地依赖对外贸易。而美国正抓住这个软肋,提高人民币汇率直接中国经济重蹈日本覆辙。

政府一方面逐渐升高人民币汇率,同时也把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这样有助于经济软着陆,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以免造成越来越依赖出口,而消费越来越疲软,政府也可谓用心良苦。 可是在此背后却又有更多的问题等待国人与政府携手解决我认为主要为以下三点:

1。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匀。太多人以不公平的优势或是市场制度漏洞取得与其贡献不符的财富。导致社会给人以误觉以为,财富与知识和技术无关等等错误观念。贫富差距过大,富翁比教授更受推崇,政府官员比民众要高一级等等不公平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都是由于分配不均所导致。社会各个职业都应受到平等地位

2。社会制度缺乏发展经验。一个健康的社会制度应提供可以供人们广泛合作的制度,同时每个于此相关的人都可以平等参与此合作。而我们的社会却是一个只顾私欲,不管社会所要对此付出多少浪费的狭隘的经济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不如印度人,尽管大部分印度人懒惰,但是他们肯进行社会合作。一个深切的体会在于,印度的企业可以坐在一起制定一个行业标准来节省开发成本。而中国呢?每个人闭门造车,你早你的我早我的。这样子的发展永远只会停留在你所迈出的那么一两部。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缺乏合作,不愿坦诚对待他人是我们民族的缺点。

3。急功近利。所有与生产无关或短时间内不能转化成金钱的东西统统被忽略掉了。由于处在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一切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作用的行业往往就被忽略。比方说,中学里学物理和政治的占绝大多数。因为他们代表着从事理工和商业管理等等专业。而诸如地理,历史等学科就冷冷清清了。与之对应的地理研究或考古研究自然就变成了人们所说的冷门。因为他们赚不到什么钱或者说从事这行的没有富翁等先例。可是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发展而非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按照木桶原理,发展最慢的行业到了其他行业发展后期必然产生制约因素。像诺基亚公司,他们设计手机的时候会用到人类行为学,动物学等专家来改进他们的产品。其实可以简单的以化学反应式来说明,很多时候需要催化剂来完成化学反应。在现实中化学反应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公司。对于中国的每个公司来说,要跨入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这是对一个企业文化和整个社会教育所提出的苛刻要求。

阻碍共青城市发展的因素

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快慢严重影响城市的建设,我个人认为影响共青城发展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阻碍共青城市旅游发展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城市竞争力相对较弱,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健全。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绝对因素和相对因素,其中绝对因素主要包括区位要素、形象要素和政策要素,相对因素是较容易发生变化的,包括景区景点、交通、住宿、购物、餐饮和娱乐六个要素。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住宿等相对因素的影响,使整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受到制约,从而进一步限制了相对优势向驱动机制优势的可持续转化。

2 经济成本投入过高,降低了收益率。

旅游业表面的繁荣,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企业及个人对旅游业的过热投资, 表现为旅游街区、旅游景点、旅游服务业超过旅游需求的现状,城市经济背负着维持过多的旅游设施运营的经济重荷。城市旅游的经济成本过高,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城市主题公园、会展业、大型活动与节庆的投入。近几年旅游发展迅速,使与此行业相关的行业或产业也随之升温,这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3 旅游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进程缓慢。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旅游业开发的重点在于以观光为目的的景区、景点建设,忽视了信息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大多城市在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其人造景观缺乏高科技的武装,娱乐项目缺乏科技吸引力。

4 城市对单产业的过分依赖,增加了城市发展的风险性。

旅游业的发展本身要依赖一定的经济社会水平,而城市旅游需求的客观存在使得城市对依靠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寄以厚望,以致旅游业的变动会明显影响城市经济良性运转,增加了城市发展的风险性。重点发展海洋、港口和旅游,这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所以经济的发展应主要依靠绝对优势产业,同时发展相对优势产业,避免过分的依赖某一行业。

5城市旅游容易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旅游者的到来刺激了住宿与餐饮的繁荣,其价格也会相应提升,旅游者的购物带动也带动了城市商品价格的上升。经营者也会借旅游发展这个契机提高价格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使城市物价整体上升,导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尤其是城市的RBD(游憩商业区)表现较为明显。这影响了居民的日常消费,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相对成本。

6 城市旅游使城市地价与房价不断攀升。

近几年地价和房价不断上涨,这个是居民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这其中少不了城市旅游业的功劳。城市旅游引起城市范围内的住宿、餐饮设施数量明显增多,使潜在的投资者对旅游业跃跃欲试,纷纷开发房地产,这使城市地价迅速攀升,尤其是城市中心地段和周边环境优美地区的房价更是居高不下,这加重了城市消费与建设成本,是城市通货膨胀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建议:

1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要更新发展观。30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相对而言,或多或少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星级饭店数量、新建景点规模等往往成为衡量发展成绩的主要风向标,成为各类旅游考核、评比的硬指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为了确保旅游服务质量与综合效益,应该适当控制开发数量与发展速度。

在确定十二五发展目标时,各地要区别旅游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速度与规模,确定发展重心,防止本届与上届、各地之间盲目攀比,更不要层层加码。要充分留有余地,对各类不利因素、突发事件要有足够的估计与充足的预案,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处理好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关系,实行集约、有限、高效开发

要更新旅游资源观。珍惜、节约、善待不可再生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大力利用各种当代社会资源(工业、农业、文化、科技、教育、康体、节事、现代科技工程等等),依托整个不断完善的城乡环境,依托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无限创造,不断创造新产品,扩大旅游供给的规模、品种和质量。

4要更新旅游产品观,进一步扩展到公务考察、商务、会议、展览、人才培训等具有生产性服务功能的新型产品。在继续开发观光、度假和康体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产品的同时,要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观念,处理好资源与产品开发中新与旧的关系。在旅游比较发达的地区,应把重点放在资源的深度利用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在旅游初始开发的地区,应坚持重点开发、集约开发和分阶段开发,在时空上留有充足后备开发余地,给后任者、后代人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防止遍地开花不结果的粗放式开发,制止急功近利的掠夺性开发。有些情况下,不开发可能是最好的开发。有些稀有性、脆弱性和濒危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要列为禁止开发范围,相信后人的智慧与技能会保护利用得更好。

4.创新旅游机制,促进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4.1 处理好国内、出境与入境市场的关系,全面促进旅游消费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国民经济向消费、投资、出口拉动型转变,把消费列为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首位。要从这一大局着眼,认识并处理国内、出境与入境市场的关系,适应市场已经发生的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国内旅游已初步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主体,成为拉动内需的生力军。随着国家财富分配将向国民倾斜、城乡居民收入会普遍较快增加;持续推进城镇化、农民工成为城镇居民的新成员,国内旅游的需求将从大中城市居民为主向小城镇与农村居民扩展,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国内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更加强劲。

4.2坚持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方针,当前的重点是从政策、制度、产品、价格等各方面,扩大国内旅游的覆盖区域与参与群体,建立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大众旅游的服务质量与旅游体验。

大力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观光、度假、会展及专项旅游产品,强劲开展国际宣传营销,抵冲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逆势而上奋力开拓入境市场,使入境旅游、特别是外国人入境旅游跃上一个新台阶。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积极的态度、更开放的政策、更宽松的办法发展出境旅游,并通过发展出境旅游带动我国旅游企业大步走出走。

4.3 处理好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五中全会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集中精力解决旅游发展战略、法规政策、部门协调、国际交流、形象宣传、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与安全保障等大政方略。大力培育各类旅游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发挥行业协调、自律、促销、联络、沟通、咨询、调研和培训等服务功能,五、处理好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横向关系,建立产业融合与部门联动的常态机制

4.4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产业的高度融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区域的融合。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是多个产业的结合体,商务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海洋旅游、地质旅游、体育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环保旅游等等,无不是多种产业融合的产物。

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性。旅游部门要更新旅游管理的观念,在落实过程中,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协商、合作,共同开发各类旅游资源与产品,优化旅游的社会大环境,在合作的实践中逐步密切联系、增强共识,建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旅游协调机制,使产业融合、部门协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4.5红色旅游的迅速升温给全市的旅游业注入了活力。

自从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孔繁森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指挥部旧址等的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党员和游客的好去处,党员纷纷赴景点上一堂党课,接受党的教育,重温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全国红色旅游景区都备受关注,红色旅游异常火爆。我市精心设计以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不断改善的城市环境,使我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新景点和新项目的出现,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使聊城市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江北水城不仅是山东的,而且是中国的,是世界的,在打造其旅游品牌的进程中,应该也可以走上世界舞台,参与竞争,寻求合作,可以联络发起一个世界水城城市市长年会,邀请诸如威尼斯、苏州等水城城市市长参加,研讨对水城的保护和管理,共商发展水城旅游业的大计,这种市长年会本身对扩大水城知名度和吸引游客,就是一种很好的形象宣传。还可以建一个世界水城博物馆,将世界范围内著名的水城都放在这个博物馆里面,这会大大提高江北水城的内涵,扩展其外延,增强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城市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伴随着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步伐,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城市在区域内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支持。城市旅游在给城市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如城市旅游对生态的破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社会安定的挑战等,可见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旅游的长期战略。

城市经济学范文二:对我国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城市经济学自西方传入我国20多年来,在我国经历了从兴起到不断繁荣的发展过程,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若干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国外的城市经济研究以解决城市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己任,在不断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市实际问题的解决。在现实经济问题的左右下,近年来,国外城市经济研究的内容可集中归结为4个主要的领域:区位分析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化;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设计;特定城市市场与城市经济模型的建立;城市经济问题、城市政府行为和城市经济政策分析。

国内的城市经济研究在改革开放后才起步但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世纪80年代 我国城市经济学集中研究了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全方位展开了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理论的研究,并对城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以及具体的城市问题、城市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概括而言,近年来国内城市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述5个方面: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研究;都市圈发展与城市之间经济合作及协调分析;区位选择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进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分析;城市政府职能与城市治理模式研究等。

城市经济研究直面时代重大问题。现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等领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越来越需要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需要促使理论工作者从经济学层面上积极进行探讨。就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的认识而言,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新见解。城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活跃。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性化研究的方式。与个性化研究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这与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经济研究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趋活跃。改革开放为我国城市经济学者提供了与国外进行广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各研究机构或高校的有关单位经常派出学者到国外进修、讲学、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国外城市经济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大大拓宽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组织建设和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时代呼唤着城市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此相呼应,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于2000年10月成立了城市经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担负起促进中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重任,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随着城市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推进,城市经济学教学工作在国内各高校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所大学开设了城市经济学课程,有10多所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近百名教师从事城市经济学及相关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经

济理论基本观点的表述不规范,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部分分离。城市经济学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对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不足。 城市经济学基础研究。一是在重视对特定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关注统领全局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研究及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工具、经济模型的研究。其趋势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范畴、结构等问题,创建相关经济模型,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增强其实践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相关概念的使用。

二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与内容,应融会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如可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包括城市及城市区域的生产系上层建筑、社会福利和行政区划等在内的问题,将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视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将所有权的分配、经济组织结构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结构都理解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应创新和发展城市化理论,把城市化研究放到城市化时代的高度加以认识。应反思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以及思想、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要提高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性,研究城市发展的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将城市经济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应研究城市化定理或定律,使之既接受实证主义的检验,又接受伪证主义的检验,成为经过科学论证和可以反复验证的结论及指导实际工作者实践的依据。城市化问题研究。一是研究城市化的方针政策。包括城市发展政策、城市产业政策、城市人口政策、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等。要加强以生产力为转移的城市化规律的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发展阶段性的研究和国情与地区差异的研究。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政府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

三是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少关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四是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城市规模效益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区域差别扩大与缩小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五是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如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极具参考价值。

六是研究城市化与教育、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国民生活方式转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化对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七是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应加强城市建设创新性与国际性关系的研究;加强民间建筑与公共建筑协调性的研究;加强城市建设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法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与定位。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和基本问题,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够清晰明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足,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二是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将集中在确立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和相应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上。

三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确立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四是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建设。研究精神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政治文明的推进措施;建树伦理经济和道德经济的产业文化观念;剖析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

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一是尽快建立一套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这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二是以城市综合竞争力来评价城市发展状况,对大城市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中小城市,特别是具有发展特色的中小城市则有失偏颇。因此,应建立可以用来评价具有发展特色城市的指标体系,使之与综合竞争力评价标准一起,构成完整的评价城市的指标体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经济学的发展与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城市经济学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相信在未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一定有快速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评析

上一篇:

关于加工贸易的一些有争议性观点(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