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两岸三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经济合作方面存在强烈的互补行,在分工上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实现经济一体化。本文从合作与分工两个方面分析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 论文关键词:两岸三地 经济合作与分工 1997年香港的顺利回归对于祖国大陆来说意义深远,从政治意义上来看,这是祖国统一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从经济角度出发,这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台湾问题虽然仍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政治问题仍在左右着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前景,但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投资发展迅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两岸三地的经济合作与分工不仅可以推动“中华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因此是绝对有必要的。 一、港台的发展需要以大陆作为依托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也有部分负面报道(而且这些负面报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从未停止过,如中国粮荒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统计水分论等),但是瑕不掩瑜,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时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支独秀的局面,尤其在2003年,遭受SARS侵袭后GDP仍然能够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整个亚洲范围内,中国大陆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日本、东盟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可以预言,中国大陆必将成为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核心。目前,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合理;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买方市场基本形成;基础实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对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香港是国际货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中心,而在这一连串炫目的称谓之后,是祖国大陆对香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1949年前后,大量内地资产转移到香港,从而使香港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1979年以后,内地的改革开放又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大量廉价生产要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香港,没有大陆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能够保持繁荣稳定。没有大陆作为依托,香港至少将面临四个难题:1、虽然经济上有所建树,但是香港的政治影响力有限,而政治和经济是很难彻底分割的;2、没有坚强的后盾就无法保证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3、香港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多数没有科研开发机构,失去大陆的支持就不能利用内地的科研成果,产品的升级换代无法顺利完成;4、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失去大陆市场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都将是致命的。 同香港一样,台湾的资本原始积累也得益于大陆,并且从对大陆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中获益良多,但是台湾对大陆实施的是歧视性的贸易政策,阻挠直接“三通”,不允许大陆商人到台湾投资。作为WTO的一员,台湾的这种做法明显违背WTO的精神,直接造成了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一旦受到WTO的制裁,一旦大陆实行贸易上的报复措施,台湾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同时,台湾从大陆获得的优惠政策要少于已经回归的香港和澳门(毕竟港澳只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这一点上的劣势将在漫长的地区竞争之间体现出来,为台湾资本在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制造障碍。 港台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领先于大陆,但是受区位条件限制和自身市场狭小等方面的约束,必须以大陆作为自身经济发展的腹地,才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才可以避免出现经济边缘化——经济发展减缓、抗风险能力减弱。 二、两岸三地经济结构存在互补性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际上先后经历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转移:第一次是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二战后科技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开始转移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战后第一次全球性的海外投资热。第二次转移是发生于70年代,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向国外转移重工业,产生新一轮结构转移。第三次转移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转移。港台地区在这三次产业结构转移中获益匪浅,而大陆经济能够迅速崛起,其原因也是在于抓住了第三次产业结构转移的机遇。但是因为错过了前两次转移,大陆的经济水平与港台相比产生了一定差距,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经济技术梯度。处在不同梯度上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要强于竞争性。也就是说,大陆与港台地区之间的经济结构以互补性为主。这是三者之间合作与分工的基础。 1.祖国大陆的优势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部分产业将向仍处于工业社会的国家转移,大陆就是一个理想的场所,因为这里拥有几乎是无限的廉价优质劳动力。大陆正可以借此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壮大自己的制造业。有报道称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英国也曾经被成为“世界工厂”,那个时代的英国制造业产值占全世界的20%,而中国目前所占的比例不足5%;2003年中国大陆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其中无一家是制造业企业。因此,大陆的制造业只能称得上“粗具规模”,仍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祖国大陆将在接收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中发展制造业,迈向更高的梯度。 同时,大陆也拥有巨大的市场,并且这块市场的潜力仍然很大。对于这块市场的争夺已经有目共睹,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香港是大陆的有力臂膀 目前,香港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从高峰时期的87万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40万,香港的经济奇迹是依靠向大陆转移制造业、利用廉价劳动力完成的,这同时促进了大陆产业的升级,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在转移产业的同时,香港还为祖国大陆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成为大陆重要的融资场所,大陆每年外汇收入的40%左右是从香港得来的;服务业占香港总体经济的比重为82%左右,可以利用服务业的优势同内地企业展开合作。因此,香港经济对大陆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大陆与台湾经贸联系潜力巨大 大陆的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有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缺乏核心技术。而台湾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可以部分弥补大陆技术落后的缺陷。同时,台湾拥有的技术、国际市场开发能力都是大陆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累计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对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因素不在影响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前景将更加被看好,并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三、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与分工现状 1、大陆与香港方面。香港是大陆最大的转口基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虽然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原因,香港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但是香港地区的顺利回归使得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分工不存在任何障碍。作为一个贸易自由港,可以将香港形象的比喻成一张“口”,而大陆可以称得上是“腹”,“口”与“腹”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大陆通过香港完成的转口贸易,增强出口能力。通过京九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的连接,大陆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香港市场,保证了香港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扩大了大陆的出口,增强两地联系的紧密性。同时,香港也成为大陆资本投资的乐土,在投资增长的同时促进了两地之间人员的往来,物流的频繁,而人员与物流业务的发展无疑符合香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借此机会大力促进旅游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旅游业,该行业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消耗能源少、提供就业机会多、经济效益高,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动。目前,大陆是香港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客源消费地,无疑在香港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香港在大陆与台湾之间起到中转站的作用。由于两岸未能实现真正的“三通”,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要经香港转口,使香港从中获益。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香港仍将扮演这一角色。通过香港完成的转口极大的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且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一国两制”的思想起到了示范宣传作用,为大陆与台湾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早日解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处于不同梯度上的香港与大陆分工也很明显。香港应集中力量进行高科技研发,以服务业、物流业作为支柱,发展环保工业,同时继续向内地转移制造业。内地则应该积极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改善出口产品结构。而且,应该用政策引导香港资本的区位选择,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一分工形式属于垂直分工,双方都应尽力使垂直分工向更加有效的水平分工发展。 2001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赴京述职期间,曾向中央领导人提出两地建立“类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得到支持。2003年6月,CPE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宣告这一构想最终成为现实。这一协定的签署体现了中央的支持、有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内地特别是珠三角与香港的合作,还起到良好的样板作用,将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陆与台湾方面。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呈现出单向性的特征,以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投资为主,并且这些投资与出口是通过香港、以转口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大陆对台湾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大陆产品受台湾歧视性政策的打击未能在台湾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分额。而与此同时,台资从大陆市场上则获益颇多:制造业的转移使得产业结构的升级顺利进行,继续向信息社会过渡;大量对大陆出口为台湾积累了资本、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将大陆作为腹地,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巨额的对大陆贸易顺差弥补了对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进一步平衡;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政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台湾资本的注入也对大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吸收了很多比较先进的技术,科技含量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获得了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得资金,对大陆得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为大陆企业与世界接轨提供了便利;经济往来的密切增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两岸的早日统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两岸之间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三通”,大陆经济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收到了限制,大陆资本进入台湾市场阻力重重,大陆对台湾的巨额贸易逆差影响大陆的国际收支平衡,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增加内地与台湾的交易成本,更大的负面影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遇到阻力。因此,海峡两岸的合作机制还不完善,有待于双方进一步的磋商。 在分工问题上,出现的问题似乎要少一些。台湾应利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打下的科学技术基础及其与先进科技国家的联系,在两岸间继续发挥创新和转移国际高新技术的功能。大陆方面将利用生产成本、劳动力的相对优势,利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基础研究的作用,注重消化吸收,充分挖掘台湾的技术潜力,向更高的梯度转移。另外,要想方设法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争取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三通”将有助于促进内地与台湾的经济交往,但是显然台湾方面缺乏足够的诚意,利用政治问题阻挠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是困扰大陆的根源所在。内地对待台湾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即使在台湾一系列的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两岸关系达到历史低潮的阶段,两岸贸易的发展依然很迅速。究其原因,市场经济是一方面的力量,而更重要的是大陆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不愿通过军事手段或者经济上封锁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两岸关系的天平上,缺少的,正是台湾的积极合作这一最重的砝码。 内地与香港之间CPEA的签订对于内地与台湾的关系具有借鉴作用,能够在两岸之间形成某种类似CPEA的合作机制将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合作与分工。 3、香港与台湾方面。转口贸易将港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台湾对香港保持着数目客观的出超。通过香港的转口,台湾资本既大规模进入内地,又走向国际市场,双方都从中获益。但是如果内地与台湾的隔阂被消除,香港从转口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将大幅减少,港台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也将降低,因此,两地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开展合作。笔者认为,作为贸易自由港的香港可以为台湾走向世界提供平台:为台湾的技术优势提供软环境上的支持,促进台湾与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交流的机会,运用其金融中心的优势为台湾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香港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台湾服务业的兴起,提供技术和经验,在两地之间建立服务业共同市场,强化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 在分工方面,两地各自具有的优势在本文以上的部分已经指出,在此不多费笔墨。但需要强调的是,香港在内地与台湾之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内地与香港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台湾具有影响力,因此香港地区贸易政策的制定应向强化与内地联系的方向发展,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将对祖国统一大业其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转口贸易将收到影响,而弥补这一损失、保持香港繁荣将是三方共同的责任。 四、消除障碍,促进经济一体化 在三地的合作分工中,只是在内地与台湾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而在其他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势头。因此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解决两岸之间的矛盾成为问题的关键。 政治问题阻挠着这一问题的解决,但是政治问题是台湾政客的问题,而不是广大台湾人民,特别是精明的台湾商人的呼声。来自民间的反映是积极的,这是目前两岸经贸联系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与民间的“热”相比,台湾官方的态度则可以称为“冷”:制定歧视性贸易政策阻挠大陆资本和产品进入台湾岛内、将两岸的贸易关系限定于“民间、间接、单向”、阻挠直接“三通”的实施。其原因以下几点:台独势力嚣张,在若干问题上与中央政府持对峙、对抗的态度;依然幻想台湾能够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而不顾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大陆出口产品结构相似,有替代性,台湾可以通过进口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来替代需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因而对在制定对内地的歧视性贸易政策是有恃无恐。 在和平统一的前提下,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政府途径,但是更需要的是通过间接途径,从民间入手。从微观层次出发,最终影响宏观层次,是完成和平统一大业的必经之路。具体的措施是: 6.1强化内地的制造业,减弱其他国家对内地出口产品的替代性。东南亚国家已经能够感受到来自中国大陆的压力,并将其国内失业率上升的问题归罪于中国,但真正的危机不是来自于中国,而是来源于东南亚国家如何面对中国。继续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制造业为根本的路线是必死无疑,因为在这一领域中国大陆的优势十分明显,其真正的出路在于转型,同中国大陆合作,取长补短,而不再单单是相互竞争。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整个世界的制造业领域内扮演重要的角色。 6.2增强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性。如果打败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实现这一点将是水到渠成的。如果东南亚国家完成转型,那么台湾地区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原材料等将对大陆产品形成强烈的需求,大陆对于台湾的影响将加深,从其制定的贸易政策中获得的利益将增加,同时对其政治上的影响也将增强。通过战争手段未必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许通过经济手段能够得到完美的答案。 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并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事实可以看到:大陆与台湾实行经济整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们之间的互利互动和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将越来越走向“谁也离不开谁”的境界,积极应对这一潮流,对于祖国大陆与台湾而言,可以说是别无选择。 五、总结 抛开政治问题不谈,两岸三地已经开始走上经济融合之路,并且势头良好。CPEA的签署是一个里程碑,对香港与内地的合作特别是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同时对台湾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制度上的明确有利于两岸三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市场经济则是两岸三地合作与分工的根本所在。三方都具有自身难以被另外两者替代的优势,但同时各自的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根据市场规律办事,用WTO的规则规范各自的行为,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 如果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两岸三地的经济合作潜力将更加巨大:澳门也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极,而本文还未讨论这一地区;新加坡等地华人资本发达,也未在本文涉及之内。因此可以说,两岸三地的经济潜力是超出想象的。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融合,是两岸三地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