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产业转移动因研究

2019-02-02 19:11:14浏览:9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区位优势或者竞争优势条件的变化,驱使产业自发地在国家或者区域之间、以企业为主体的转移活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区位优势或者竞争优势条件的变化,驱使产业自发地在国家或者区域之间、以企业为主体的转移活动,是一个具备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转移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空间、多学科的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因此产业发生转移的动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比较优势促发国际产业转移

赤松要最旱研究产业转移问题,他提出的雁阵模型描述了日本的产业发展路径为进口国内生产(替代进口) 出口扩大生产模式,形象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变换和产业在国家之间转移的过程,预示了比较优势是国家产业转移的动因;刘易斯研究了20世纪6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现这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率的自然下降,出现非熟练劳动力的大量缺口,导致劳动成本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因此这些国家不得不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该理论是建立在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之上的,认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间在非熟练劳动力丰裕程度之间的比较优势由于存在比较优势,先发国家应将本国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出现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转移到后发国家,这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是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产业区域间的空间移动,以规避产业劣势和发展先进产业却认为发达国家为了摆脱重合产业绝对成本的不利地位和实现重合产业的再次增值,将国际产业转移作为产业调整的策略。

(二)产品价值链的深化诱发产业转移

20世纪60年代,弗农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存在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特性差别比较大,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偏向也不同,因此会导致产品生产业务在要素禀赋程度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的空间转移。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就是为了顺应产品生命周期,回避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的生产劣势。伴随着产品内分工的逐渐深入和细化,产业价值链也在不断裂变和细化,产业链中不同技术含量和价值的环节因此能在不同地区或者国家之间拆分,进而引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心区位转移,产业转移的环节越细化,价值区分越精细,最终会导致整条产业链的企业集群式和组团式转移。

(三)微观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诱使产业转移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了OLI模型。他认为只有企业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才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或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随着国际分工更加细密,跨国公司顺势把业务不断拆分,在本国范围能达到生产能力极限之后把其中一部分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或者区域,于是促发了产业转移;企业的区位行为是企业主体与各类利益相关者就工资、税收、价格、基础设施等关键因素进行谈判的结果。企业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以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竞争区位和现有区位之间的赢利差额贴现值大于转移的成本时,企业就会迁移到其他地区。

总之,上述学者的研究能为了我们研究产业转移提供更明确的视角和更加全面的观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上一篇:

中国农产品如何面对绿色壁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