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现在仍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GDP总量仍能保持着8% 一10%的增长率。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推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
(一)中国居民消费者现状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的3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 中国的人均GDP也有所增长,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如果说中国居民的主要消费品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那么恩格尔定律的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我国居民消费率随着经济的增长下降。但是与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和Et本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明显要低了很多。中国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7% 大幅下滑到了2007年的36.3% ,2009年更是跌到了34.0% 的新低。而美国和日本的居民消费率则分别保持在70% 和55% 左右的水平上,高于我国几十个百分点。并且,据估算,美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68,而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48,二者有着明显的差距。经比较可见,中国确属低消费国家。
(二)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从中国政府一再地强调要扩大内需,我们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投资、消费与出口虽然一直被并称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中国国民经济一直较为依赖出口。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形成的消费互补局势,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动荡的连带冲击。再从国内来看,中国的投资市场一直不够成熟,投机氛围过重,而如果只有投资的增长而消费跟不上的话只会引起投资市场缺乏商品市场的支撑,产生更多的经济泡沫而已。同时,中国也一直存在着生产过剩危机,只是将过剩产品都以巨额顺差的方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了。消费不足、投资过度、产能过剩这些问题,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十几年,这都是中国经济一些隐蔽的诟病。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就成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中国居民消费者行为的几点特征根据恩格尔的理论,我们可以从生活方式的四个维度, 即态度(attitude)、活动(activity)、观点(opinion)、人口统计特征(demograp hic)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1)子女的养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居民消费习惯很符合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他们习惯于以整个生命为计划范围来分配自己的消费。
可以说,中国居民存储除了应对风险以及未来养老,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未来的消费考虑了。我们不妨将子女的养育考虑进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此理论称为父母生命周期理论。
举例来说,某人从20岁开始工作,同时要养育孩子到40岁,然后计划到60岁退休,预计在80时去世,这样他的生活年数(NL)为60年,工作年数(WL)为40年,育儿年数(ML)为20年,而每年的工作收人(YL)为300,000人民币,则他的终身收入=YL:I:WL=12,000,000(人民币)。
根据父母生命周期理论的假定,人们总希望自己一生能够稳定地消费,包括在养育自己子女时也能保证子女能同自己保持一个消费水平(假设一个父母养育一个孩子),那么他在育儿年数(ML)里会消费两倍的平均水平,相当于他的消费周期在原有的生活年数(NL)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育儿年数(ML),因此他的每年的平均消费水平将是:在这个例子里,该人在非育儿时期内将每年工作收入的wL/(NL+ML) =1/2用于消费,而在育儿时期内将每年工作收人的2WL/(NL+ML)=1用于消费。由此可见子女的养育在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程度,中国居民尤其是如此,因此他们偏好储蓄胜于消费的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于养育子女的压力。
(2)奢侈品消费和外国品牌效应中国人对于奢侈品,尤其是国外奢侈品有着独特的爱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亚洲国际豪华旅游博览与胡润百富14日共同发布报告,2010年中国旅游者的购物花费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占全球跨国消费的17%。英国《卫报》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名牌时装购买能力预料将占到世界的44%。甚至世界奢侈品协会不久前刚宣布, 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属于第四层 尊重的需要,人们往往追求奢侈品消费的目的就在于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标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再通俗一点说,奢侈品消费其实就是面子消费,人们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不得不消费奢侈品。再加上中国消费者群中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外国品牌效应,即中国消费者更为偏好其他国家的品牌和商品。最终导致了中国家庭对于外国奢侈品的病态消费。大量对于国外奢侈品的消费造成了中国家庭宁愿牺牲原本该有的本国消费水平,增加了别国的居民消费,浪费了中国的消费能力,最终也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而已。
(3)高投资挤占消费如今的中国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全民投资的社会,由于中国银行的实际利率常年保持为负值,很多人选择以投资代替储蓄。散户进入资本市场原本是有利于资本的健康流动的,但是中国散户中往往存在着盲目投资的行为。
出现这种情形与中国人民由生俱来的强烈的敛财感有关,对于个人来说这并无大碍,但是如果全民都这样盲目投资,只会导致投资市场要么形成大量泡沫,要么就被不法内幕操作所操控,进而造成中国投资市场的畸形发展,也导致下一轮的投资成本更为高昂,进一步挤占了消费,最终形成了一个高投资挤占消费的恶性循环。
譬如说高房价就是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和炒作造成的,结果过高的房价导致众多的买房者在房地产上花费过多的资本,反过来就挤占了这些买房者本该有的消费份额,最终抑制了消费。
三、对中国的政策启示以上所分析的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的形成都源自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偏好与倾向,所以我国刺激消费的政策制定应该也要将这些消费行为特征考虑进去。详细地来说,中国政府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努力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的改善中国教育资源的改善一在于师资的平均分布,二在于对学校收费的严格管理。中国的教育发展到现在,师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但是问题就在于中国的优质教师资源往往集中于某一所学校或某一个地区,这给那些想为自己子女找更好学校的父母们带来了很大的搜寻成本。在政策上给与那些中小型学校一定的扶持,至少保证一个市级地区有不会少于三所的优质小学、中学和大学,尽量避免出现垄断性的学校。再加上严格管理各大学校的收费,尤其是一些隐形的收费项目,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父母们在子女教育上花费的成本,从而达到刺激父母消费者们的富余消费的作用。
(--)树立中国民族企业的奢侈品品牌中国人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偏好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够将中国居民对于国外奢侈品牌的热爱转移到国内民族企业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上来,那将对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正的刺激,进而对中国经济也能产生正面影响。
中国要想树立自己的奢侈品品牌还需要来自于多方的努力,但是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既可以给与研发奢侈品的民族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与优惠,也可以多启动一些开发项目来鼓励相关的民族企业进行创新以及品牌的创立。如果能大大地改善奢侈品市场都是外国产品独大的局面,那么中国人将有不小的消费份额回流至中国境内,变回为能够刺激中国经济的有效居民消费。
(三)肃清投资市场要想改善中国高投资挤占消费的情况,政府就应该大力清理整顿投资市场。从抑制私人盲目投资人手,投资市场应该有更为规范的主体来引导民间的资本流向,让散户们能够参与到更为公正、公平、公开的投资市场中来。
同时,对投资市场的黑幕交易和恶意诱导大众投资方向的不法行为要采取零容忍 的态度,并且要坚决打击一切不法的交易平台和私募基金。尽量遏制各种形式的非官方的投资建议行为,如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投资节目等。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肃清中国的投资市场,才能还中国投资者一个干净而又活络的投资环境,进而还中国消费者本该有的消费份额。
(四)改善民生保障除了以上三个针对中国居民消费习惯的改进之处,我国政府在刺激居民消费上还有很多。如通过推行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分布,改善医疗保险制度等,政府能够减少居民医疗支出从而刺激消费;通过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政府可以从养老和失业两方面来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使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更加乐观,从而增加居民的富余消费能力;政府还能通过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等,来扭转如今中国人收紧消费也要买房的局面
总结: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几点分析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