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介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科学哲学

2019-02-02 19:25:51浏览:7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虽然有观点认为,独特的问题使得一个学科成其自身,然而这种观点也已经暗藏了实在论的指向。虽然哲学社会学亦有其局限性,但也是

虽然有观点认为,独特的问题使得一个学科成其自身,然而这种观点也已经暗藏了实在论的指向。虽然哲学社会学亦有其局限性,但也是接近真理的一种工具,并且避免了哲学、沦为哲学家个人抒情式的呓语、,契合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建构主义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些代表人物,而这些代表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对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及其来源进行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厘清学术演进过程。其中,批判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波普尔(Karl R Popper)是一位对科学哲学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而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 则是一位几乎让科学哲学陷入混乱的学者,并且这两位学者的学术成长也有交集,因此,对两人进行哲学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理论依据,还有现实依托,无疑将会给予我们某些启示。

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往往会奠定不同的哲学理论。波普尔的科学划界标准影响非常大,他的思想从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开始。逻辑经验主义解决划界问题诉诸于经验、实验等可证实性标准,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它区别于中世纪的宗教非理性的盲目信仰,宗教常常否认客观事实,但科学却始终相信以观察为基础的经验归纳法。这样,科学就与非科学区分开来。但波普尔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猜想与反驳,科学的进步正是在不断地猜想和反驳中进行的,最终站着不倒的那个理论才是唯一的最好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自己的证伪主义是严格逻辑的结果,是完全可靠的。若单纯从逻辑严格性上来看,波普尔的这个自评也无疑是中肯的,因为反驳其实也就意味着怀疑,不管是笛卡尔还是胡塞尔,都肯定了普遍怀疑和思维存在。然而,与其不同的是,他同逻辑实证主义一样,也预设了自然、科学规律和主观可把握性的存在。普遍怀疑的逻辑形式是超历史和超越经验的,当它与历史和现实结合时,就会产生矛盾。而费耶阿本德正是抓住了波普尔的这两个疏漏,阐述出了自己怎么都行的科学哲学思想。其实,费耶阿本德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波普尔的严格证伪主义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相结合,其结果就是他所展现的非理性主义。费耶阿本德不同意波普尔的严格证伪原则,他从历史主义的角度考察,得出没有一个理论会同其域内的全部已知事实相一致,一个理论被证伪可能是由于实验的错误,也可能是由于理论的不完善。他还批评了科学理论所追求的一致性原则,这等于是批评了科学研究的基本预设,他认为这种一致性追求与罗马教皇所讲述的宗教神话并无二致,而那些同充分确证的理论相矛盾的假说是用任何别的方法都无法得到的。

波普尔相信科学是进步的,这也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客观的肯定,他所要做的工作无非是要对这种现象给予一种解释。可以说,波普尔的科学进步理论影响了整个世界思想界,展现了一种不断自我批判和不断自我更新的理论进步图景。虽然波普尔批判历史决定论,认为没有理由认为历史就是进步的,更没有理由认为未来的社会就一定比现在的好,但他依然相信有一种相对较好的社会,并且他认为在欧洲和北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的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曾经存在过的最佳和最公正的社会。这是他与费耶阿本德在对待科学发展问题上存在重大差异的根本源头。

与波普尔相反,费耶阿本德并不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好的,他极力批判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极力宣扬无政府主义,向理性宣战。他认为,基本问题是理性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仅停留在肯定理性层面的理性认识问题。正是发现了理性与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费耶阿本德才对普遍流行的仅凭理性来发展的科学进步观表示怀疑。站在库恩的历史主义角度,他分析了塔的理论和与望远镜发明相关的诸多理论的产生过程,指出科学中存在着很多非理性因素,并且非理性因素也对科学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疑,费耶阿本德也承认科学是进步的,但在进步的最佳方式方面,他不同于波普尔的理性主义,他坚持无政府主义知识论,坚持什么都行,声称唯一不禁止进步的原则便是怎么都行。但很显然,费耶阿本德得出这一结论并不具备充分的理论支撑,非理性曾对科学进步起过作用并不能推出非理性就应当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动力,由是并不能推出应该。无疑,唯一不禁止进步的原则是怎么都行;同样,唯一不禁止倒退的原则也是怎么都行。虽然费耶阿本德承认科学进步,但他的实用主义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最终也将科学进步的标准给抹杀了。

波普尔是实在论者,其立场主要表现在他的三个世界理论之中。波普尔认为:事物的世界为第一世界,主观经验的世界为第二世界,自在陈述的世界为第三世界。第一世界等同于康德主义中的自在之物的世界,第二世界便是由人们的感觉经验构成的世界,而第三世界是人们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构成的理论世界。第二世界是沟通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第二世界运用第三世界来改变第一世界。波普尔认为,第三世界具有自主性,是实在的,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而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之所以存在,均是由于第一世界的存在。

严格来说,三个世界理论是波普尔的信念,是一种形而上学。从逻辑上来看,也比较容易理解,其严格证伪主义其实只是一种普遍怀疑的形式,这种形式若与世界发生关系则必须建立在某种信任之上,否则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怀疑之中。因此,波普尔不反对形而上学,他认为形而上学虽然不是科学,但却十分有意义。而作为继承者的费耶阿本德,则把他的老师波普尔的思想推到极致。他认为,不仅形而上学有意义,占星术、迷信和宗教都有意义。的确,这种推理和延伸具有合理性,因为形而上学与后者并无严格区别。这种结论是与费耶阿本德的真理观分不开的,若必须要界定的话,则费耶阿本德持有的是实用主义真理观,即怎么都行或能用就行的真理观。

波普尔在科学哲学界站稳脚跟后,有试图把自己的科学哲学思想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波普尔在反驳的立场上指出,通过革命的方式来促进社会进步是不现实的,因为革命之后就失去了反驳的基础,而没有这一基础一切就得从头开始。他将马克思主义连同弗洛伊德心理学一起推到了非科学的领域,因为它们怎么解释都行和不可反驳。当然,这种指责其实是说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哲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不是科学。当波普尔指责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时候,他也忘记了自己的理论也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也是一种非科学。

因此,科学哲学家的立场非常重要,他究竟是站在科学的、归纳的和实践的立场来研究,还是站在批判的、历史的、社会的立场来研究,都对其科学哲学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介于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科学哲学,因为其交叉学科的本质,若不能厘清两者的关系,很容易陷入混乱,或是从科学的角度反对一些科学哲学理论,或是强调哲学的立场来反对科学,这两种立场都是不客观的。科学哲学面对这种已经向我们敞开的问题,亟待重新思考自己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论日本产业战略创新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篇:

浅谈中韩两国自贸区战略对比及双边自贸区谈判展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