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生态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试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 辽西北生态状况
辽西北地区地处辽宁省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北为科尔沁沙地,东接辽河平原。本地区气候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日照长、积温高和降水少,导致风沙、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从自然生态方面上看,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是辽西北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
(一)降水不足,风沙、干旱严重
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一地区沙化严重,水资源不足。据统计,这一地区是全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全省倒数第一,阜新为481毫米,大水面蒸发量1 4001 800毫米。朝阳市年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风力23级。铁岭市为460毫米。这一地区平均最大风速15米每秒,较强的风力、干旱的地表以及毗邻科尔沁沙地造成了这一地区风沙及水土流失严重。
(二)森林覆盖率低
这一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地区之一,林业基础薄弱。1949年阜新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到2003年阜新市森林覆盖率已达233%。2006年铁岭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8%,2004年朝阳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35%,连续6年获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先进市称号,在2003年辽宁省林业系统1010工程竞赛中获九个单项先进,名列全省第一。虽然经过努力,已有成效,但是对于如何建设生态防护林,如何与辽西北自然状况相联系,建立起适应这一地区环境特色的生态防护屏障,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状况
2006年阜新市自然保护区的覆盖率555%。朝阳市在2004年自然保护区已经达9处,保护面积2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123%。2007年,铁岭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处,总面积145万公顷。
生态状况对经济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影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作为辽宁省的西北屏障,如果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得不到改善,将直接影响辽宁省其他城市,包括沈阳等相邻较近城市的环境与发展。所以辽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辽宁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
二、辽西北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辽西北所面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过去以GDP作为衡量指标的发展观以及高增长高消耗、大开发大破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忽略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方式等种种人类活动,是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改变与自然发展相悖的发展观、生态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等思想意识,这些都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
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概念具有文治与教化之类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成为在思想、观念、言行和举止上合乎特定礼仪规范的人。
生态文化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调整制度、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来适应自然规律,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意识文化是指在人类的活动中,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它是生态制度文化和生态行为文化之源,它包括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发展观、自然观和科技观等。辽西北在振兴经济过程中,反思以往的自然观与发展观,意义重大。而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人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或天人合一境界则为生态意识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与发展观。
生态制度文化是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与生态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旨在规范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行为,贯彻生态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包括立法机制、投资机制、监督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和舆论宣传机制等。生态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度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提高生态文化的建设水平,离不开相关的制度建设。
生态文化的制度建设也就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的生态化过程,完善的生态制度文化建设,是生态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