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

2019-02-02 19:38:18浏览:89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教育经济学从起源发展至今已有快100年的历史,在国外的研究取得了举目的成果,发展了丰富的理论。那么关于教育经济的论文怎么写呢?

教育经济学从起源发展至今已有快100年的历史,在国外的研究取得了举目的成果,发展了丰富的理论。那么关于教育经济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一:国际化高等教育经济理性模式

从国内宏观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着不同的理念、模式、战略、范式和框架。一种是基于知识公共品性、人类性、人文性和公正性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式的模式,其经典而漫长,具有长久性、稳定性,是合作导向的。另一种是基于高等教育与专业知识有偿性、市场性,其适应于全球化语境、激烈竞争的产业处境和产业知识化趋向的观念、战略和模式,其是新兴的、诱人的、适应性的、竞争导向的。

一、基于经济理性导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模式

1、国家化、企业化、一元论及标准化的理念和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国家的作用得以强化。特别是应用性强和理工科大学与国家、地方、社区及工商业有了密切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滞胀、石油危机,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知识技术以及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的超强,英、美、澳等国家政府削减财政支出,作为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被纳入由市场供应资金、资源并没法盈利的部门,迫使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寻找市场上的资金支持。从亲的经济增长理念显示,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本,使得国家和跨国公司从战略贸易、国家竞争、贸易顺差、收入最大化等经济理性角度理解寻找高等教育的产业性质,拓展海外市场、吸收国外学生、获得学费收入。

2、竞争取胜和支配、控制导向的原则基于经济理性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式,基本上移植了产业国际化和国际分工协作、国际竞争的思想的原则,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用顾客的眼光看待并要求大学的教学活动,认为价格应由成本和竞争形成,学生在全球内流动并选择大学,大学应关注职业的专业技能,以利润最大化为准则。国际化的评价、准入标准应由竞争取胜者制订,其它竞争失败者应是标准的遵守者。高等教育是一种服务品,符合服务贸易的原则。

3、基于商品和商业性质的高等教育国家化的定位营利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模式认为,虽然高等教育具有公共属性,但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告别是工程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完全或基本上完全商业化。高等教育服务的私人性、市场性、收费性是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必须从自身发展了的几个世纪的传统逻辑中走出来进入市场,接受市场。大学应在国际市场中重新定位、调整和改革,高等教育已是一种重要的出口产业和出口商品。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和交换关系,应自由地从一个国家流向另外一个国家。

二、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设计的启示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处于自身体制改革及政策设计与经济体制、财税体制的同步与一致性,大学与政府、大学与企业、国家与市场、本地化与国际化、自主性与学习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等复杂的环境中,要处理多种变量和关系,这一切考验着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水平、大学自身成长能力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1、分类、层次、分步、逐步实现国际化战略对于研究型大学,保证财政资金的支持,但资助方法中可以引进招投标等竞争性机制。容许非211院校和非985院校入团竞争项目和经费。保证211院校和985院校的研究水平和其优势学科地位。倡导但和宣传私立大学也可以不是营利大学的理念。实施精英战略、学术自由和管理自治,使用211院校和985院校率先走出去,出口优质教育服务,吸引国外留学生。但一流大学的国际化的模式应本着各平、合作、互助的文化和人权宗旨,以学术国际合作、交流带动国家的和谐外交及发展是根本目标。

2、推进体制创新及大学自治及自生能力的成长围绕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市场权力之间的分割、制衡关系,推进体制改革,创建高等教育良好的法制和制度环境。推进校长负责制、大学办学自主性、内部人事管理机制、考评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产权改革及其国际化与财税、科技、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步性与协调性。培养大学和知识创新、传播上的核心能力及战略框架,为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机制保证及自生能力。

3、倡导中外合作办学的低成本国际化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是理性的现实主义的策略选择,当事国家和当事大学都能接受,易于实现,是不对称竞争条件下,人才国际流入流出失衡、营利与非营利、全球化与本地化、竞争与合作冲突中一个均衡点。这种中外增长率资源互补,无须出国留学,国际人才培养的本土化及低成本、低风险的共进策略应得到两种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的认同。我国大学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开始于80年代,后经不断完善,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教师培养、课程开发、合作模式、专业选择、质量保证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4、实施质量战略,坚实国际化和竞争力的基础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全球化背景下更是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和营利型大学的国际核心竞争力竞争所在。应支持大学引入严格而又合情宜的质量考核认证与评价标准,促进教学和课程质量管理上的国际合作交流和管理方法的移植,引进企业中产品与服务的ISO质量保证体系。支持营利性大学在走出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学习国外大学的经验和策略,包括在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基础上的优质、低成本、精细、顾客导向、充分竞争、连锁化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率、进行资本化运作、严格产业化完整的职业化培训等企事业化等企业化运行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每个环节,用优秀质量和品格构建、保证和维护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作了概括。本文认为,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1](P119)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经济价值,实际上要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示怀疑,自觉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反而是浪费时间。这正是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软、一手硬,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的认识根源。因此,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的问题,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1.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来看。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充分肯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指出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并往往决定着历史进程的特点和特殊的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理论说服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就是说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马克思关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明确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P840、83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即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精神文明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文明。这种反作用不仅集中表现在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直接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服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直接参与物质文明的创造,并使精神文明的成果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物质成果。

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力量的价值。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4](P14)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无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与转化,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2.从经济与文化、道德的相互作用来看。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价值意义,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道德的条件。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生活既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取向也对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马克斯韦伯曾对此作过深入而专门的探讨,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是这种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伦理、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当时并不发达和强大的欧洲产生。[5]他认为,在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背后都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与这种经济模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价值观念决定着这种经济模式的成败兴衰。

当代西方一些发展论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伦理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因素。正是在此意义上,发展论学者们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理论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一样,构成了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三大支柱。即使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学,也把人的价值观念作为重要因素纳入经济科学的视野。政治思想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整合、规范和激励功能等方面。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合理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构成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普遍可能和持久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诚实守信之于交易行为,勤劳节俭之于资本积累,团队精神之于企业的组织和发展,社会道义和人道精神之于经济管理等,就是最好的说明。

许多研究表明,道德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道德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通过对欧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社会信任度差异的实证审察和分析,揭示了诸如诚信一类的社会美德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6]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市场调节(无形之手)和政府调节(有形之手)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和调节手段之外,还存在着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的第三种调节,即习惯与道德调节。道德力量不仅影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活动的效率,规范经济行为和提供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包括分配公平),影响社会协调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他在《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一书中明确指出: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习惯与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7](P134)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德环境,提高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使命。

3.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

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不仅由人的数量来表示,而且也由人的素质来表示。在技术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7](P50)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

智利知识界领袖萨拉扎班迪博士回顾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道路时,曾深刻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8]当国民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封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时,就会构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乃至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等,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8](P4)这充分说明了人的素质的改变是获取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就体现在通过人这一中介来参与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

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经济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所谓宏观作用层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和经济思想,即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宏观层次上作用于经济以外,还在微观层次上对经济的发展直接发挥作用。人是经济的主体,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他们的经济行为、经济生活总要受到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在现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人们确立现代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1](P120)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同人们思想的解放、理论的创新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紧密相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实现中华腾飞的宏伟蓝图,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民族自立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总是以其特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通过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邓小平一再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面向新世纪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度,告诉人们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揭示发展经济对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奋发图强的信念,振兴和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富而忘本、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使人们从思源中领会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富而思进,加快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为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阶段作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弘扬先进的经济文化、经济伦理和经济思想,在全社会倡导进步的发展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提倡科学合理的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经济精神。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适应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社会心理、现代经济精神的形成过程。

现代经济精神是贯穿在现代经济全过程,影响乃至决定经济发展方向的无形力量。具体地说,它包括经济行为合理、高尚的动机,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经济交往中的信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等。树立现代经济精神,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从五个方面实现精神转变,即:必须把贪欲财富的物质冲动、单纯谋利动机转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动机;必须把庸俗化的重商主义转变为一种实业精神;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观念转变为一种互惠互利观念;必须从只把自然当成劳动对象、资源对象的意识转变为人与环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生态伦理精神;在财富面前,必须把安逸、享乐意识转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意识。[9]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现代经济精神形成、倡导现代经济精神方面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10](P94)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先进合理的经济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率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经济模式。然而,市场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经济和道德上的两面性。

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虽然具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同时也内含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和道德风险。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单纯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效益最大化追求,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实利主义风气和个人利己主义冲动,而且难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更难以确保人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必要的社会规导和限制,它要求对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经济活动不仅有清晰的法律规范界定,而且有明确的伦理道德约束。换言之,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保障,而且需要伦理规范使经济行为更加合理、更加文明。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一旦缺乏良好的道德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行为不正当,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效率,国家经济实力也不能真正增强。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行为主体如果自身缺乏基本的诚信,而彼此之间又没有相互的道德约束,行为必定短期化,导致假冒伪劣、合同欺诈、三角债恶性怪圈等现象出现。最终不仅企业会失去市场,行为主体也会因缺乏稳定的预期而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

据2002年3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福建省企业家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环境和社会风气。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经济的进步问题,客观地、科学地分析经济形势,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发展观念,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公平竞争、精诚合作,讲求信誉、竭诚服务,崇尚奉献、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高对社会发展前景的认同与信心,同时揭示改革过程中的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风险,引导和调整社会心态,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形成有利于经济进步的认识环境、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和影响生产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视精神激励和潜能开发,不仅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共识,而且已成为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如果说,在战争年代,面对无数艰难困苦,需要一股决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一种战胜困难的拼命精神;那么,在和平年代,面对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同样需要理想和信念,激发起人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精神支柱。如海尔集团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长虹股份有限公司的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价值观;日本日立公司的和、诚及开拓精神的企业精神;美国杜邦公司通过化学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美好的东西的企业宗旨等,都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对于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企业道德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等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精神状态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从而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进取精神、开拓精神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不仅使人们有了明确的精神追求,还会营造一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融洽人际关系,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把个人生存劳动的目的同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自觉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效率具有双重基础,即物质基础和道德基础。在经济分析中,动力来自个人物质利益的假设是有局限性的。人是社会的人,除了有经济需求之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利益这一基本动因之外,还明显受精神因素的制约。在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物质利益对个人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会有所减退,而精神激励和道德激励的作用将有所上升。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原则,充分尊重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工作方法,企业、社会公共目标的激励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都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导向系统,为人们应该如何行为提供了价值信念上的共识,进而减少人们合作行为的摩擦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5]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6]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7]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9]孟宪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4,(6);张玉来.市场经济需要现代经济精神与孟宪忠教授对话录[N].人民日报,1995-01-19.

[10]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1]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行业经济论文10000字:全面预算

上一篇:

8000字行业经济论文:人才培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