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民营经济在我国各类经济主体中对发展环境最为“敏感”,发展环境成为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结合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对比来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起较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条件、市场空间等发展环境,认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经济由于面临更优的制度条件确保了经营行为的正规性,同时要以创新为引领来应对与以往有深刻变化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历史性目标奠定了雄厚的基础。3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几乎从零开,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截至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4436.3万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9.3万亿元和2.4万亿,从业人员分别为1.25亿人和0.93亿人。近年来,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GDP的65%~70%、我国新增就业的80%~90%,成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最强注释和最显著特征。
无论从经济理论上还是各国经济实践上来看,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是占绝对地位)的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同的历史阶段下,发展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空间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是同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的两个重要约束条件,甚至是决定性的约束条件。我国民营经济过去30多年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民营经济在各类经济主体中对以制度条件和市场空间为主的发展环境最为“敏感”,同时也是最能主动或被动地“适应”环境来寻求自身的发展机会,从而形成我国民营经济独特的发展路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动力都将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内涵也有了新的要求。可以预见到,与过去30多年的发展相比较,新常态下我国民营经济面临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空间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深入研究、充分认识这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的新特点、新特点,无论对新常态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发展还是提升政府等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常态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分析
1.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工作中的地位
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对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定位是事关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制度条件变化之本,是各种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之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87年中共十三大对民营企业做了“拾遗补缺”的基本定位,民营经济才有了一定限度的生长空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补充,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才有所显现;1997年中共十五大再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至此才进入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进一步进行了明确,说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在我党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从中央到地方,不断优化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将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以往各类正式制度安排中对民营经济的歧视设定将快速消除。
2.新常态下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相互地位
在我国以往的发展中,很长时期民营企业地位与国有企业地位呈负相关。比如在1992-2003年期间我国民营企业地位较高,尤其是1995-2003年,这几年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下岗潮、抓大放小等一系列阵痛期,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以把国有企业“卖光”为改革基本取向,民营经济得到了非正常的快速扩张;2003年后到2012年,国有企业地位重新提升,与此相关的是民营企业地位受到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越来越倚重国企的力量,把引进央企作为快速做大经济总量的捷径,通过给予更多优惠政策进一步抬高国企的强势地位,建立和引进的国企涉及业务范围广,同时有不少地区和部门以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整顿行业秩序等为名义,实际上对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政策上民营企业地位与国有企业地位此消彼长的制度环境,无论是对民营经济还是对国有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新常态下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地位愈加平等,将消除以往双方“零和”发展的现象,真正形成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3.新常态下民营经济面临的非正式制度条件
以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制度,对民营经济的行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民营企业要发展不得不通过非正规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去获得发展机会和寻求产权的保护,扭曲了民营经济的经营行为,形成了所谓“不找市场找市长”、“民营企业家原罪”等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加强法制建设的工作的推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非正式制度条件也将发生根本改变。
一方面是大量的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进行替代。法制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商事制度的改革、权力清单的明确、大量事权的下放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将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体制和政策体制,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权力和责任,规范各类主体的经济行为,过去一些针对民营经济的潜规则将再无生存之地;另一方面一些能激发民营经济正能量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会不断增强。如传统优良的商业文化、现代商业活动的职业精神、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良好的政商关系都会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导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健康的成长。
三、新常态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市场、投资领域和国际市场呈快速放大的特点,民营经济依靠与国有部门相比更为灵活的经营优势,在各类市场中快速成长,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将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市场空间及其拓展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1.新常态下民营经济面临的消费市场
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消费市场上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巨大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普惠式”的成长机会。如改革开放初期,长期计划经济造成我国日用消费品短缺,市场放开后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需求,成为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市场机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用电器在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中的快速普及,家电制造业成为这一时期得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热点;20世纪末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住房为引领的一系列消费迅速扩张,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十一五”时期以汽车为代表的城乡私人交通工具的快速普及,同样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进入新常态后,上述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民营经济曾经面对的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普惠式”的市场扩张机会不再重现。而在我国消费市场上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需面对消费市场的这种深刻变化。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生产,努力保证产品质量水平和安全要求,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更要不断通过创新,努力为消费者提供科技含量高、个性化强的产品和服务,来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激活引发一个又一个细分化的市场需求。
2.新常态下民营经济面临的投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本世纪直到金融危机,我国经历了一个压缩式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的重化型产业如传统能源、冶金、建材等行业的投资需求急剧扩张;十一五以来,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也不断形成巨量的投机机会;金融危机前后,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快速进入投资澎胀期;这一轮一轮的巨大投资浪潮结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投资机会,民营经济通过对这些行业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我国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一些新兴产业的产能相对饱和,行业产能利用率迅速降低,与此相应当的就是这些行业不再会出现以往天量式的投资机会,民营经济的传统投资渠道受到急剧压缩。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投资机会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随着我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京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交通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形成区域内外互联互能的重大工程将形成新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城乡公共工程和公用事业投资放开和融资方式的创新也会为民营经济带来新的投资执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将形成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上的新的产业投资机会;深入投进“互联网+”战略,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将大量涌现,一方面对民营经济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3.新常态下民营经济面临的对外贸易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我国民营经济部门充分利用了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发展壮大了自身。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仅次于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但金融危机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转变,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加上国际市场的相对饱和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对外贸易告别了以往的高增长,进入了低增长甚至回落的发展阶段,必然影响民营经济的外贸发展。
进入新常态后,一方面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表现在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将继续保持,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在一些领域和一些行业会获得新的竞争力,民营经济如能加快转型升级,仍会在新一轮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是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民营经济可充分利用机制的灵活性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引进来,利用其非国有属性避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限制,积极稳妥地走出去获得发展。
四、结论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民营经济将面临的制度环境将越来越法制化、规范化和公开化,以往民营经济一系列扭曲的行为将得到纠正,民营经济的合法产权将得到严格的保护和社会尊重,民营企业家们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同时,民营经刘的发展的市场空间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转变,这些变化给民营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民营经济将通过积极参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引领,走出一条与以往30多年不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吴敬琏,周其仁等.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M].中信出版社,2015年3月.
[2]宋文阁,刘福东.混合所有制的逻辑: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民企机遇[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年11月.
[3]林毅夫.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存在重大机会[D].中华工商时报,2014-12-29.
[4]厉以宁.新常态下民营小企业能做些什么[D].北京日报,2015-03-09.
[5]史贵禄.在“新常态”下促进非公经济健康持续发展[D].陕西日报,2014-11-10.
[6]胡宏伟.新常态下再谋浙商转型[J].浙江经济,2014年第19期
[7]2014年度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有关情况.国家工商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