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金融学科的发展演化
(一)西方金融学科的发展历程
国际金融学科形成与发展,最初源于西方经济社会。金融学科的演进是随着金融业务发展演进而发展变化的。西方金融学科最初研究的重点是货币问题,之后转向信用和银行,随之建立宏观金融理论,其奠基人为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50年代,随着直接融资和金融机构迅猛发展,微观金融理论形成,其代表人物是马柯维兹等。6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加之部分国家尝试浮动汇率,使资本市场、金融经济学领域成为金融学科研究的重点。80年代,由于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和表外业务不断增大和衍生金融商品的出现,进而带来金融风险加剧,金融研究者开始关注企业财务安全运营、风险量度与预测、金融风险规避及监管等问题。近几年,由于网络金融的出现随之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金融学科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变化
从规模上看,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高校多达300多所。从发展历程上看,我国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承阶段(1949~1983年)、交融阶段(1984~1994年)和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传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的政治、经济各方面基本参照苏联的做法,我们的金融教科书也基本借用苏联的那一套。我国的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处于学习、认识层面,处于引进、传承阶段。交融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金融界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主要是评价外国金融学说,编写金融辞书,介绍和评价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信用、银行、金融的概念,以让国人了解和认识西方金融货币信誉学说。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决策的需要,我国金融界把西方金融理论和思想融入中国实际,树立中国特色的大金融理论和思想。尤其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修订专业目录,将金融学科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和投资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其中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由此可见,我国金融学科的建设应当说凝聚了数代前辈的心血,但是,迄今为止,中国的主流金融学向何处发展,依然没有明确的目标,高等院校当中金融学专业的定位也没有明确的共识。有学者还认为,凝聚着中国金融学界前辈们心血的金融学科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力面前似乎缺少吸引力。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的人深思的问题。
二、金融学科在国家开放大学学科
三、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科建设的现状
应该说,金融学科建设在国家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当中是走在前列的。国家开放大学金融系建于1999年承担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之际,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调任一名干部(吴国祥,现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筹建的,合作高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自然带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痕迹,除了浓厚的高校色彩和开放教育特色体现不够外,自身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培养目标
自原广播电视大学建立金融系招收开放教育金融专业学生以来,金融专业培养目标也几经修改,尤其2008年中央电大对教学计划做了重大修改,取教学计划以专业实施规则而代之,至于叫教学计划还是叫专业实施规则都无关紧要,不过是名称而已。就培养目标而言,几经修改也并无大变化,即金融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开放教育主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这里,前面的定语都切合实际,而定语后面的主语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我觉得有误: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应是专门人才,但是高级人才吗?目前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大概也不敢说是高级人才。遗憾的是不仅电大金融本科生培养目标如此,很多高校金融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均如此表述。我的意见是把高级二字去掉,因为电大目前的教育水平达不到这个目标,普通高校也达不到这个目标!事实上也不是高校本科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
总体来说,电大(也包括普通高校)不仅课程设置不完备,教学内容也不充实,尤其更新速度过慢。首先,从教材内容看,与国外教材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教材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教材内容的丰富翔实上,一些操作程序和分析工具的表述上都相差甚远。其次从更新角度说,电大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些是2004年甚至2000年编写出版的教材,不知道学生花30元钱拿到2000年的书是什么感觉?
(四)学习资源建设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资源与普通高校比具有多样性、通俗性、及时性等特点。多样性指学习资源种类和呈现形式多样,目前比较固定的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络课程、网上资源、IP课件、CAI课件等;通俗性指易读易用;及时性指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目前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必修课资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建,选修课资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省级电大共同承建。文字教材基本由普通高校的本学科专家或名人做主编,电大教师做课程组组长及课程主持人。经过2002年和2005年两次教育部评估,电大学习资源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限于人力及专业、课程繁多,仍然存在文字教材更新慢、部分网络资源粗制滥造(尤其省校)、音象资源形式单一、网络资源整合力不从心、资源建设的突击性与应付性等现象。
(五)队伍建设
四、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科建设发展思路
(一)合理定位
1.学科定位。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的学科定位关系到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金融学科的定位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争论很多,大致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经济学院模式和管理(或商)学院模式。前一种模式关注理论问题或宏观问题,把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构成,把国际金融学、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等作为重要课程来开设;后一种模式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观问题。把金融学作为管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工程、投资学、公司财务、资本市场、期权期货等课程是其主要课程。在国外金融学的学科建设实践中,后者更具优势。笔者认为,电大金融学科定位的思路应该是多元发展,宏微观金融结合,侧重微观。根据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结合电大多年来的办学经验、优势和特色,本着满足经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应将我们的金融学科定位于贴近实际的应用学科性质,也即侧重微观金融或称管理学院模式,这和电大培养人才的一个直接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吻合的。
2.培养目标定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必须随之加以调整并具有适当的超前性。总体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基础理论、实际工作技能、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
(二)完善体系
1.课程体系。开放教育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应顺应我国近年来金融理论及实务发展的微观化趋势,金融学课程体系应以货币经济学或者金融经济学内容为核心。总体思路是宏微观兼顾,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在强调宏观金融内容的同时,强化微观金融学中实用性课程的内容。
2.课程设置。针对国内金融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现存的问题,参照国内外著名大学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状况和变化,结合开放教育金融本科已有专科基础的现实情况,开放教育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思路:必修课模块(即中央电大统设课),在原有专业主干课程(本科阶段)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公司财务信托与租赁金融统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保险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金融中介学等课程,强化金融工程学课程(由过去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从而形成金融专业10门加系列选修课程的新体系。与此同时在核心课的基础上要依据国家开放大学优势设置(系统办学、行业协作、区域划分)特色课程体系;要制定核心课程的最低标准规格和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处理好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实务等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讨论、探究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员实际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资源建设
2.其他资源建设。这里主要谈谈网络资源建设。网络资源是开放教育主要学习资源之一。要改变目前网络资源建设盲目、无序、海量、低质的状况。盲目、无序是由于应付性和省级电大的无组织性造成的。应付性是短期行为,对发展有害无益。无组织性是由于全国电大系统庞大,中央电大无力统筹(也缺乏统筹意识);海量、低质是由于要求工作量而不要求质量造成的。为了有效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现有人力资源和网络资源,也为了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阅读到有用、有效、精品网络资源,国家开放大学要利用垂直业务关系以及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两条渠道,考虑建立网络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协调、统筹运作机制以及奖惩机制。
3.师资建设。开放大学的建设,为我们原本就薄弱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专业不断扩张的规模;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质量方面也存在问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学术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国家包括地方开放大学既要从数量上扩大师资队伍,也要从质量上提高师资水平,尤其要下大力气(包括政策和财力)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调整和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造就一支适合开放大学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修养的教师队伍。
(四)教学方式
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教、学模式的不同。第一是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包括网络互动)手段特别适合成人求学者工学矛盾突出、独立思考能力强、阅历广泛、语言沟通能力强。第二是模拟教学。金融业务由于其实务性强,而在教学当中不可能所有业务都予以介绍或者用课堂教学不好说清楚的业务,利用模拟教学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建设金融实验室,也可以采用网络模拟交易软件来进行。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手段,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五)素质教育
金融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此,必须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着力塑造培养对象的先进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这个问题看上去与学科建设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是学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首先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开放教育的灵魂;其次是质疑、探究、求解的能力;第三是创新能力;第四是整合金融信息的能力;第五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第六是应变能力;第七是人际协调与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