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建立银行个人基本账户系统的设想

2019-02-02 19:50:13浏览:52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随着我国的迅猛发展和WTO进程的加快,居民个人的经济交往和理财活动日趋频繁,抓住资金活动的源泉和规律,大力发展产业的综合性

随着我国的迅猛发展和WTO进程的加快,居民个人的经济交往和理财活动日趋频繁,抓住资金活动的源泉和规律,大力发展产业的综合性零售业务,就必须利用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服务手段,建立个人基本账户系统,实现信息服务共享,以最大限度方便客户,提高银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营效益。 一、建立个人基本帐户系统的必要性

个人基本账户是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综合性信用账户,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城市综合网络等先进的信息传导手段,统一个人客户的资产、负债等业务,并能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汇款、个人贷款、转帐结算、投资理财等一体化、多功能的服务系统。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实际上是要建立居民的“金融户口”,个人的一切资金往来,都以这一基本帐户为基础,并为银行开展分析活动提供快捷便利的通道。

第一、有利于客户投资理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和资金的分配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收入逐步向个人倾斜。据有关资料,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到目前达到6万多亿元,个人金产总额达到8万多亿元,广大客户对投资理财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个人基本账户,既可以方便地运用个人资产进行投资理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客户在银行建立真实可靠的个人信用,据以充分享用银行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特别是对一些中高收入阶层和个体经营者尤为重要。诸如对个人购房消费贷款、购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以及质押担保管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建立个人基本账户系统,就可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有利于实行存款实名制。推行存款实名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实施金融制度的改革,强化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明晰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关系,大幅度减少向社会的现金投放量;同时可以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强化国家,有效地防范隐形收入和腐败现象的滋生。由于建立个人基本账户是以实名制为基础的,因此对国家实施金融制度的改革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

第三、有利于银行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焦点主要是金融产品的竞争,而金融产品的竞争主要是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竞争。从银行的服务方式看,必须运用网络优势,打破原有的核算体制,实现生产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范化的管理。我国银行长期以来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核算办法,实行的是以科目为中心的帐务核算体系,即一个科目下面设若干个帐户,这样只能核算银行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而不能核算客户的资产、负债等情况,限制了业务的发展,也没有与国际通行的(既核银行,又核算客户)的办法接轨。同时,资源没能充分利用,推出的产品既单一又不联系。建立个人基本帐户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变以科目为中心的帐户组织体系为以客户管理为中心的帐务组织体系,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和监督个人金融业务的全部活动,通过评定客户服务等级,确定信用额度,提供差别化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其资产和负债,实现银行的商业化管理,推进金融创新的更大发展和综合经营效益的提高,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发展需要。

第四、有利于向国际银行惯例靠拢。国外许多商业银行都有建立个人基本帐户的做法。比如美国的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新加坡的华联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和韩国的银行,都实行了个人金融实名制,提供了面向个人的储蓄、信贷、外汇、活期转帐、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特别对开立个人金融帐户的不同信誉标准的客户,实行等级服务,受到客户的青睐。

二、个人基本帐户系统基本架构

(一)思想和基本原则

建立个人基本帐户,首先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整体联动,分户核算,集约经营,保证安全的指导思想。同时,应坚持以下四个主要原则:一是先进性。要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手段,不仅快速、准确地处理现有业务交易和信息服务的所有内容,而且要扩大电话银行、ATM、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工具的转帐和查询业务。二是便利性。一方面,要与现有业务体系并轨运行,处理好与现有业务的关系,为银行零售业务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和促进,以适应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利用电子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方便客户操作,减少柜台人员的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扩充性。设计个人基本帐户,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扩充能力,要能为未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接口。四是安全性。设计个人基本帐户,要贯彻强化基础管理,严格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控制,切实防范风险方针,确保帐户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业务的顺利推展。

(二)系统结构及目标

开发个人基本帐户,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综合网络系统。通过城市综合网络系统,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交易、客户服务和信息管理三个互为关联的系统。

从业务交易系统看,它应是个人基本帐户的主体功能系统,要实现对客户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同时为客户服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基础信息。

从客户服务系统看,它是以业务交易系统为基础的后台服务管理系统,对系统内的有关信息加工分析,评定客户服务等级,确定客户信用状况,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并为前台交易提供服务与支持。

从信息管理系统看,它是以业务交易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为基础,为银行提供客户信息管理、资金管理、零售业务效益管理服务,同时为银行的资金、、效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的系统。

上述三个系统一方面满足客户的账户管理,一方面满足银行的帐务管理,从而实现对个人基本帐户业务信息的最大利用,将客户和银行的资产、负债、权益、成本和损益增减变化的情况和结果都反映出来。

(三)账务核算体系

个人基本账户系统,应按客户设置户头,以个人基本账户为核算基点,分类连续记录个人客户的金融业务活动。从账户组织体系看,一方面,银行应按照客户的要求,将其资产、负债业务归集在个人基本账户下统一管理。客户凭个人基本账户和款项代码,即可处理各类个人存取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等。同时,银行也要根据客户需要,为其提供信息加、报表和特惠服务。另一方面,银行要按照现行核算的要求,对个人基本帐户发生的业务进行帐务管理。在此基础上采集、加工、维护相关信息,建立信息资料库,形成银行和客户的有关会计报表。然后分析客户信息,评定为客户服务的等级,根据客户对银行贡献大小提供差别化服务。不仅如此,要按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管理好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现商业化管理。

(四)系统的功能定位

通过建立个人基本账户系统,最终应实现为客户服务的多项功能。当前至少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业务交易系统功能。包括在网点柜台实现存、贷、汇、结、理等服务,在ATM、商户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实现存、取、查、转等一般性业务和特殊业务。二是客户服务系统功能。包括客户信息管理,评定客户服务等级,确定客户信用额度,授权授信管理等。三是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客户的资产负债和贡献评价,业务成本效益分析,信息维护等。以满足客户对自身资产的管理及投资理财业务需求,同时满足银行培植优秀客户群体、提高经营效益的要求。

三、开发个人基本账户系统的主要措施

第一、更新观念,齐心协力做好开发工作。建立个人基本帐户系统,虽针是银行零售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一项任务,但它涉及到全行各个部门;不仅是目前账户核算上的一场改革,更是零售业务发展今后带有方向性的思路;不仅是各家银行迈向商业化道路上的一个举措,而且是一场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可以说,这个系统的建立,是银行对原有核算体系的一大突破,意味着我们的经营思路,服务方式和操作手段等都要有一个大的改变。作为各级行的主管人员,特别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这个项目的开发,并把此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项目组和工作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二、处理好与现有业务的关系。开发个人基本帐户系统,至少要处理好与以下三项业务的关系:一是与现有储蓄业务的关系。应当说,个人基本帐户对客户来说是独立的金融产品,与零售业务现有的产品并存,客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开立基本账户办理业务,包括对已开立本外币存贷款账户业务转入基本账户系统,也可选择现有的存单折办理业务。二是与现有信用卡业务的关系。我的看法,个人基本账户与个人信用卡账户可以相互办理转帐,两个系统可以共享客户有关信息。三是与信贷、房贷业务的关系。通过个人基本账户系统,为信贷、房贷部门提供个人贷款还贷业务,个人基本账户系统与信贷管理系统可以共享客户有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客户和银行,银行内部各系统的作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

第三、按照“五统一”的原则,早开发、快开发、统一开发。大家知道,对公业务系统有个基本账户,但它经营的业务范围品种十分有限,帐户结构设计也十分简单,各业务品种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从个人基本账户与储蓄账户的比较来看,储蓄账户在性质、功能、服务对象、开户要求等方面也比较单一,而个人基本账户则不同,是各种科目在一个账户的综合反映,也是各种信息在一个账户上的集合,其功能作用未可限量。开发个人基本账户系统,目前在国内尚无先例。这方面谁早认识、早动手,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在争夺信用最好的客户阶层方面取得优势。抓住了个人基本账户,就抓住了市场信息,抓住了发展客户的“龙头”,抓住了效益的根本。因此,应按照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软件、统一开发的“五统一”原则,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开发方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使这项新业务推向市场。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竞争力对比分析

上一篇:

浅析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进与整体优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