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高校资产使用和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深入研究对高校资产使用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得出绩效评价工具对高校管理资产使用具有很重要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绩效评价;高校资产使用;必要性;可行性
高校资产是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高校获得预期利益的基础、保证,更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因而为使资产的利用达到高效率,就必须对高校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高校资产使用内涵。要了解高校资产使用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高校资产的范围。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97)财文字第280号第二十九条规定: 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从高校财务会计报表的角度来看,高校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四个部分。
通常所说的资产使用是指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对资产进行验收、入账、领用、保管、维护维修等一系列的工作。高校资产使用也不例外,它是高校在拥有资产后对其进行日常管理的所有手段的总称。高校对资产使用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由此,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更为关注所拥有资产的流动性,包括折旧、损耗、增值、摊销等,以求提高自身资产运行的效率。
(二)绩效及绩效评价内涵。Bates和Holton(1995)认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绩效的内涵是不同的。
从高校角度来说,其对资产使用进行管理,一方面关注资产的流动性,包括折旧、损耗、增值、摊销等;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提高资产的效率、效益和效果,这既有过程的核算,又有对结果的衡量;同时,高校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部分,各自的目的分别是提高公共效益和保值增值,因而高校对资产使用进行管理需充分考虑各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性;再者,高校资产的利益相关者有资产捐赠者、求学者、政府等,他们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这也是高校资产的特点之一。
结合高校资产使用的特点,本文认为绩效是以多个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为使不同目标达到共赢而设立的,综合了过程及结果的一种管理框架,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的管理手段输出。而绩效评价则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高校为实现其资产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管理的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二、对高校资产使用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与投入不足事实相对应的是,目前高校对已获取资源的利用并未做到尽如人意,其对资产的使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低是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可以无偿占有、使用,各院系往往不顾实际需要,多占用资金,占用资产,引发部门之间的攀比,造成资产闲置;又由于缺乏必要的资产余缺调剂制度,降低了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率。
其次,资产分配不合理,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很多高校的资产分配制度不完善,没有统一的分配标准,使得资产配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资产分配和使用脱节,管分配的不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对使用进行管理的又缺乏对资产存量的了解,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在记录资产状况时,很多高校财会人员草率填写,未考虑到损失或者增值、折旧等因素,账实不符,使报表失去了经济上的意义。
再次,资产出租、出借混乱,缺乏有效监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部门为了多给职工发奖金、搞福利,总是将尽可能多的闲置资产对外出租经营,并且在出租过程中不按规定向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所获收益往往成为表外收益,脱离财政部门的监管,这就使得单位争相办经营实体,甚至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如何创收上,影响了高校职能的发挥。出借资产缺乏规范性的管理程序,有些部门的资产甚至会多次转借,往往导致该资产的权属不清甚至流失。
以上资产使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使高校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加重了财政负担,同时还会引发社会矛盾。根据目标管理原则,高校运用绩效指标体系及时评价资产使用的情况将会对资产使用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绩效评价是高校资产使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笔者认为,本文有必要引入绩效管理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资产使用中的各种问题。
三、对高校资产使用进行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根据本文对绩效评价的定义,高校对资产使用的管理与绩效评价二者是相互共通的。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资产使用强调资产的流动性,核算的是资产的折旧、损耗、增值、摊销等,这属于过程或行为;而对资产使用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资产运行的效率,提高资产运营效益、效果,又属于结果的一部分。由此,对资产使用的管理既应有过程的核算,也应有结果的衡量,这也是绩效评价所包含的内容。
其次,高校资产的来源有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学生缴纳及自有资金等多种方式;资产的使用者则包括教师、教职工、学生等多个主体,因而高校资产的利益相关者有很多。为了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发展,高校在对资产进行管理时,不仅应考虑从利益相关主体那里得到的贡献,还应当关注利益相关主体的满意度,否则在未来将再也得不到他们的支持。由此,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互惠的关系。根据绩效棱柱模型,高校资产使用绩效能够照顾到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再次,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分析,高校资产可分为经营和非经营性资产两个方面。其中,非经营性资产是为高校教学目标存在的,目的是提高公共效益;而经营性资产则是为校办企业或对外投资存在的,目的是保值增值。二者的目的不同,衡量内容也各不相同。由于绩效的目标可以是多维性的,高校在进行绩效管理时更能够充分考虑各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性。
由此,绩效评价是能够应用于高校对资产使用的管理的,而这种应用在未来又能够发挥如下作用:
第一,绩效评价能够促进高校及各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实现。高校管理的目标是多维性的,使用绩效进行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使不同的目标达到共赢。绩效评价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它在考核过程中更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有利于高校及各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共同实现。
第二,绩效评价能够促进业务流程优化,保证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统计资料显示:80%的组织战略不成功,主要原因不是战略本身的问题,而是战略执行不利。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发现高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高校管理层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绩效评价还可以将高校的战略目标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收集相关数据,清楚的观察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高校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第三,绩效评价能够促进管理流程优化,提高高校工作效率。要提升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就必须保证一切用事实说话,这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通过绩效评价的推进,可以加强高校内部的基础管理,建立起基础管理平台,为高校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绩效评价是一个沟通、反馈,再沟通、再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上下级不断地沟通与反馈,这一沟通机制的形成有利于高校内部的信息交流,使管理者随时关注下属的工作状态,教师及教学工作者们更为关注自己的绩效,从而最终提升双方的工作效率。
综上可知,使用绩效评价工具对高校管理资产使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且绩效评价能够推动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由此本文认为,对于高校来说,有必要将绩效评价应用于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当中,以推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3]金卫东.浅析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