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现代金融领域中,一个金融机构经营能力高低与竞争力强弱,主要体现在它能否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能否积极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管理方式多以自发式自律为主,内部管理不完善,规制建设薄弱,稽核监督力量有限,执行力度较差,有禁难止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大量风险隐患产生,成为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顽症。
信用社的主要风险来源
目前,信用社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其所遭遇的风险也更多。其中既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既有人为造成的风险,也有制度带来的风险。综而言之,信用社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七个方面:(一)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二)市场风险,即利率波动、客户竞争、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资本市场、资金涌入房产行业等引起的风险;(三)流动性风险,即因资金短缺导致资金调度和紧急流动应变能力不足产生的风险;(四)操作风险,即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五)道德风险,即内部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监守自盗或外部人员伪造信息、套取资金带来的风险;(六)科技风险,即综合业务系统、卡业务、ATM等自助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风险。
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深化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级信用社的风险管理理念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方法持续完善,风险计量工具广泛使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由于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系统风险防范体系缺失,内部控制仍较薄弱,风险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战略。由于对风险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很多信用社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忽视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从而缺乏系统全面的战略规划。二是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完整的集风险识别、风险决策、风险计量、风险评估、风险补救和风险评价于一体的管理体制。部门间责任不明确,定位模糊。三是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度覆盖不够全面,执行力度弱化。内部监督多以事后为主,事前、事中预测及监督力度不够。四是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没有根植于所有员工的心中,没有贯穿于整个业务的全程。
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全面树立,风险管控落实不够到位。五是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在计量方法、硬件设备、客户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下,成熟的风险管理IT信息系统尚未建成,关键风险点识别、风险实时监控、预警、报告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对各类风险仍以主观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模型,精细化管控不足。
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
风险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要遵循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保障的原则。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应防患于未然,把重点放在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方面,而不是在事后风险处置上。因此,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风险管理。
确立风险管理战略。根据市场定位、发展战略和资本实力,结合经济金融政策、监管要求、股民价值回报、同业竞争水平等综合因素,确立整体的风险管理战略,进行总体筹划。应将风险体系指标具体化,明确承担的风险类别、承担程度及预期收益,将资本充足率、风险资本总量、各类风险资本占比等指标细化和量化,及时做好风险转移,科学分配风险压力。风险管理战略必须着眼于从董(理)事会到经营层的整个垂直职能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董(理)事会作为最终责任主体,要负责全面管控信用社的各种风险。包括确立整体发展目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监控风险系数,确定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根据战略规划,优化组合、配置资本提高收益;掌控风险环境,保护资本安全等等。
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完整的风险管理体制必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同行业与相关行业的历史数据及现实市场分析,及时、准确地提供承受风险的状况和市场风险动态的预警信号。二是风险决策系统。制定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政策并作出相应决策。三是风险计量与评估系统。对每项交易中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程度进行估量,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四是风险补救系统。对已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风险的恶化和蔓延。五是风险评价系统。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并对其风险管控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信用社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需要明确定位理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功能,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三位一体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业务部门、风险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分工合作,筑造风险管控的三重防线从省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逐级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配备专业风险管理经理,集中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实施,加强风险信息传导及联动处置,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风险管理整体合力和系统优势。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现有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和完善,尤其对新业务和新产品要预先做好可行性分析,根据实际修订或重订制度或流程,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所有操作置于制度的框架之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并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确保所有风险无机可乘。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财会业务、中间业务等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联社、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业务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进一步完善风险监管制度。切实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管理监督网络。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制度。让每位员工都了解流程的风险点是什么、如何监测和控制、潜在缺陷及改进措施、谁来负责、谁来检查、如何报告等。通过梳理,明确了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操作方式、规章制度和面临风险。
建设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风险管理理念的体现,又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信用社需要构建自身独特的风险管理文化。一是确立全员风险意识。控制和防范风险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警惕风险的存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教育和培训,大力宣传风险的危害性及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方法。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营造令行禁止、违规必究的企业管理文化和氛围,通过风险管理文化的宣传和制度的严格执行,提高合规经营、照章办事的意识和自觉性。二是建立公平的风险控制奖惩制度。对各业务、各环节、各岗位人员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科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从而将每位员工的收入与本单位风险管理状况、与本人的尽职情况联系起来,以此带动全员风险意识的形成和确立。三是建设风险管理队伍。如何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与使用,在企业风险文化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作为风险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的信用社,应优先选拔一批懂金融、识风险、作风硬、业务精的人员,抓紧建立专职的风险管理队伍,为提升信用社竞争力、确保生存提供智力保障。对风险管理人员可分批派送到其他金融机构或高层次培训班进行培养和深造,不断提高分析、识别风险的能力。
提高风险管理技术。信用社应结合自身特点,在采用信用评分方法等传统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强化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来度量和监控信用风险,促使风险管理技术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目前,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凭个人经验运用定性分析进行简单管理。而现代风险管理更加强调定量分析,通过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数理化、定量化的特征,逐步由简单的技术管理过渡到复杂的统计分析管理。在已建立的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稽核管理系统、1104系统等的基础上,从风险组织流程、计量模型、数据库等入手,建立系统缜密、覆盖广泛、信息全面,能准确、及时、有效地反映风险动态变化的IT风险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实时对所有机构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评价,以及时预警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