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分析

2019-02-02 20:14:52浏览:10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创新;金融监管论文摘要:爆发于2007年底的次贷危机对于美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通过对美国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创新;金融监管

论文摘要:爆发于2007年底的次贷危机对于美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了解这场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业造成的影响,对正处于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中国银行业提供更多的启示,促进我国的银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1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成因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简称次贷)是向信用等级较低和低收入的房屋购买者所提供的一类抵押贷款。一般而言,在美国抵押贷款主要有三种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一是优质抵押贷款,此类贷款的借款人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良好的信用记录、负担合理,还款能力较强;二是“另类A级”(Alt-A)抵押贷款,是介于优质抵押贷款和刺激抵押贷款之间的一类贷款;三是次级抵押贷款。在美国,低收入者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取得次级贷款,实现“居者有其屋”。住房抵押贷款机构为了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转移风险,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经由银行将资产化,并将不同信用级别的次级贷款组合包装形成众多的次级债券,最后通过社保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公司等机构向全世界发售。

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利率上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房市持续走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房产或者抵押获得新的,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进而使得由这些房贷所形成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大减,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其“蝴蝶效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金融创新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有密切联系的。美国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流程是:首先银行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的实质审查,才能发放贷款,然后,将贷款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之后,收取利息和本金,同时监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创新的住房抵押贷款流程是: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形式审查后就发放贷款,然后将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投资银行,之后为投资人收取利息和本金。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的住房抵押贷款一味追求风险转移,忽视了金融风险正在扩大,而相关机构并没有及时对这种创新的产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使得次级贷款的风险不断的转移给抵押贷款银行、投资银行、世界各地的投资人。

(3)机构内部缺乏风险意识。因为次贷的贷款利率很高,利润相当可观,而且贷款的时候规定了相当严格的触发条件,所以,贷款机构认为次级贷款是不仅有利可图,而且承担的风险也很小,于是纷纷降低贷款的门槛,放松审核条件,这实际上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最初的根源。住房资金的活动和周转是金融机构赢利的源泉,由于住房贷款属于长期贷款,影响了贷款机构的资金流动,所以这些机构把贷款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债券,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卖给者。在这个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这些债券的评级标准都比较低,评定的级别都很高,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只能通过评级的结果来判定债券的优劣,并不能真正了解债券到底优在哪里、劣在哪里,投资风险增加。美国的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金融风险的存在和扩大,使得这场源于美国的,演变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2 次贷危机对我国业的影响和启示

相对于美国“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国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由于股市发展不长,规模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也不高,因此,中国银行业仍主宰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中国银行业不仅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战场,而且也成为政府重点保护对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个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都在不断加深,但是对于金融业,我国政府一直采取谨慎的负责任的态度,循序渐进的开放,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这次次贷危机中遭受的损失比较小。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刺激按揭债券,而且数量比较少,并没有对这些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但是,这场次贷危机却为改革中的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我国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更多的从这场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

2.1 理性的进行

金融创新具有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等积极的意义。金融创新在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在更广的群体中进行分散,降低单个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水平。资产化向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投资工具,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收益需求。

但是,金融创新背后所隐藏的各种风险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转嫁和放大风险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在增强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基础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础资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扩散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影响到借款人、贷款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各个相关机构。

发生于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波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不得不“归功”于金融创新产品的应用。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在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金融创新。

2.2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监管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和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风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即使存在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的美国,金融机构也常常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视监管规则和相关风险,总是尽可能的创造出新的规避金融管制的金融产品。这种做法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一旦经济状况变坏,积累的风险就会暴露,并向外扩散。因此,应该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金融产品的产生、和特性等等,在整个金融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

同时,随着各国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监管边界的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标准的统一。如果监管标准不统一,就有可能出现套利的行为。我国的、、等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看齐。目前,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当局大部分都是区分开来进行监管的,所以,我国除了要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与央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

2.3 银行应该审慎经营,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房贷业务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对房贷人的把关较为严格,也没有针对信用级别低的客户的次级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是这个征信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不是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而房价一旦停止上涨,并且如果我国利率继续上涨,就难免会出现购房人不还款的情况。再次,美国从事按揭贷款的信贷公司的业务的扩张主要是靠按揭贷款证券化来支持,到危机发生时,信贷公司实际上只持有它们发放过贷款的一小部分。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来发放按揭贷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里面的假按揭贷款由于根本没有作抵押的房产,其可能的损失率与美国的次级贷款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要充分认识到审慎经营的重要性。

3 结论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我们庆幸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针对金融业坚持的谨慎的对外开放政策。正是由于政府的金融管制,使得这场席卷全球的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并未给中国带来直接的冲击,我国的银行业受到的损失也是有限的。面对现在的困境,我们首先应该坚定信心,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百年不遇的危机。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提高金融机构抗击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经济的繁荣。最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推进混业经营,同时加强对不同业务和不同业务领域间的风险防范,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李树生, 祁敬宇.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7).

[3]李大鹏.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J]., 2008,(1).

[4]赵中伟.直面[J].企业管理,2008,(11).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完善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核心

上一篇: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国际借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