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协调
论文摘要: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先后发生了三次冲突,给我国的国民造成了重大影响。正是这些冲突引发了我们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思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重点在于利率与汇率机制的改革及发挥两者联动作用及其他配套措施。本文就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短中期协调方案以及实现长期协调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进一步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账户的放开,目前的政策机制也将面临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新挑战。我国的发展模式将从现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管制”向“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浮动汇率”转变。内外部的不平衡矛盾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将集中表现为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和协调。
一、短期协调方案
(一)稳住汇率
提高汇率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面而深远。
1、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
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对金融稳定将会带来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在稳定人民币币值的前提下缓解升值压力。如果对升值预期过高,大量的投机性热钱流入,其本身就会导致升值压力。因此,必须稳定币值,减少市场遐想空间。如果大幅升值,那么一次升多少合适,这恐怕难以计算,如果一次性升值幅度不够,就存在进一步升值的必要,这必将在客观上强化升值预期,投机资金更会大量涌入。如果一次性升值幅度过大,国内经济形势就会急转直下,升值结束之时就是人民币贬值的开始。因此,在升值问题上动不如静。
2、着力疏导升值压力
首先,加快建立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黄金、石油、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一再飘升,我国的外汇储备正面临着不断缩水的风险,可考虑在适当时机适量购入黄金、石油、白银和铜等战略性储备物资,以有效化解外汇储备缩水风险。如果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主要战略物资的价格会上涨;如果美元升值,主要战略物资的价格会下降。这样,把手中的美元花出去以后,本币升值压力会相应减小,无论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至于成为牺牲品。
其次,小幅适度加息,鼓励资本流出。从2006—2007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来看,市场主体对资金运用不是很敏感。大幅度加息对有些地方以政府为背景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的成本影响不大。但是,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却很可能因为资金链条的断裂而被市场淘汰出局,这样会造成逆向淘汰的结果。因此,对投资的调控应主要着力于能耗、、土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不能过高地估计了加息的作用。此外,大幅度加息对吸引国际游资的效果比较明显,会进一步加大本币的升值压力。
(二)全面紧缩国内市场资金的流动性
1、可考虑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尽管央行在2007年已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累计5.5个百分点,但是下一步仍有提高的空间。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流动性较好的只需进行微幅的资产匹配调整,减少1个百分点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可。
2、应继续加大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的力度
应进一步加大央行定向票据的发行力度,虽然会增加发行成本,但比起直接升值后导致外汇储备缩水和出口大幅下挫的损失,这个损失是很小的。从上半年的政策执行效果看,发行定向央票不但有总量紧缩功能,还有结构调控的优点。建议适当延长票据发行期限,并照顾商业银行利润因素,适度提高票据利率。
(三)进一步加大央行窗口的作用
首先,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控制贷款投放。其次,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优化贷款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此外,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防范票据融资风险,实现稳健经营。
二、中长期协调方案
(一)完善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
1、发展货币市场
实现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传导货币政策,对于货币调控模式的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
(1)增加货币市场主体,鼓励货币市场创新,建立货币市场做市商制度。
一是通过增加货币市场主体,扩大传导货币政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使之包括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逐步增加参加外汇市场的成员。二是鼓励,发展新的货币市场工具。只有不断增加货币市场工具,才能满足不同和经济主体的需求,增大货币市场的影响力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三是建立做市商制度,活跃市场交易。做市商在货币市场上进行买卖双边报价和交易,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活跃交易活动,满足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和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
(2)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发展货币基金,形成完善的货币市场体系。
一是把票据市场的发展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重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落后,是限制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原因。应当从完善票据市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发展具有贸易背景的票据为重点,通过鼓励商业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扩大中央银行再贴现,整顿票据市场秩序等手段,加快票据市场的发展。二是调整发行结构,发展银行柜台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债市场。通过发展银行柜台交易,使中小机构和个人者形成与货币市场的密切联系,形成统一的国债市场,扩大货币市场的覆盖范围。三要研究借鉴国外货币市场基金的做法,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与货币市场机构直接交易,另一方面与众多的中小投资者、企业等直接交易,能够促进货币市场交易,并增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效力。
2、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1)发挥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调节机制。
一是要在推动货币市场发展的同时,在建立统一的货币市场基础上,形成有机的货币市场利率机制。我国货币市场相互分割,导致货币市场各个子市场利率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同时货币市场发育不充分,限制了货币市场利率对整个利率体系的引导作用。应当尽快消除各个市场之间的各种障碍,首先形成统一的货币市场利率,并确定出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
二是改革当前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办法。
三是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加快发行的利率市场化。
(2)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调整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的资产结构。
一要继续把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约束,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内在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称,在资金供求和利率变化时,做出符合市场规则的反应,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扩大货币政策的效应。
二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投资活动的利率弹性。在国有企业机制不能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利率难以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足够的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的比重和结构,使国有企业真正作为市场主体通过竞争获得资金,使利率发挥出对投资的调节作用。
三要调整企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居民个人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发展对居民个人的信贷业务,扩大居民参与金融活动的深度,鼓励,调整居民资产结构,改变居民过度集中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居民的收支活动也会相应增加利率弹性。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让汇率动起来,这样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任务就落到汇率政策上。采取灵活的稳定汇率政策是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内经济状况。汇率稳定政策不能以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要通过更为市场化的干预和管理来实现汇率稳定,同时应在人民币实现管理浮动的情况下慢慢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为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其他配套措施
1、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扩大远期外汇交易市场,规避汇率风险
银行间的远期外汇买卖主要是基于对客户的远期外汇买卖,主要起到平仓和补仓作用,远期汇价以即期汇率加升贴水表示,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并结合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的现实,远期汇率可根据即期外汇供求状况,参考央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来决定,我国央行应视市场实际运作情况,少“托市”干预,适度参与外汇买卖,更多地运用利率杠杆调控外汇市场。
2、调整外汇储备,改革结售汇制,促进外汇市场发展
必须调整外汇储备,增强外汇市场供求自我调节能力,加快结售汇制度的改革,由强制结汇过渡到按比例结汇,再过渡到意愿结汇,促进外汇市场发展。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外汇指定银行结算周转外汇余额上下限比例的方法,来发挥其“蓄水池”功能,增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自主性。国内企业结汇的比例也可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灵活调整。
3、放开货币衍生品市场,让商业银行成为稳定汇率的第一道蓄水池
汇率体制改革的“渐进性”不在于汇率制度本身在健全和完善上的渐进性,而在于银行体制(商业银行是否真正成为风险管理主体,并具备完备的内控机制)、衍生品市场建设等配套制度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汇率制度改革必然是渐进性的。
结束语
随着我国进一步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账户的放开,目前的政策机制也将面临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新挑战。在存在升值预期的时候,单一的货币政策或是汇率政策无法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也没有办法使人民币稳定升值。如何把握二者搭配的方式、顺序,以及调整的时机,本文试图寻找人民币稳定升值过程中实现经济均衡增长同时避免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2] 李姝炜.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利率市场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3] 唐建伟. 市场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与中国的选择[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06).
[4] 刘仁伍、黄革、戴鸿广. 我国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的述评及Shibor体系的完善[J].海南金融,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