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国有股份制商业 内部控制 优化 探讨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然而,回顾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业绩,不难发现,从银行股的表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到银行风险及的控制都不尽于人意。这除了受到外部、影响外,企业内部控制失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根据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布的2007年度报告,分析了产权结构、风险控制以及企业的不足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旨在增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促进银行在产品和制度创新、风险预警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进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僵化
目前,在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代替国家行使者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的是2003年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国家独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该公司实施及执行国家有关国有机构改革的政策安排,不从事任何其他商业性经营活动。从长远来看,汇金公司作为政府金融制度安排下的产物,能否有效解决一直困扰我国银行业的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问题还不得而知。毕竟,汇金公司高层者的产生、政策的出台、投资及监管一开始就打上了政府的烙印。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使得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只注重形式,缺乏深入改革的决心。表面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了“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公司治理框架,但其内涵和经营机制与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责权利边界模糊。部和汇金公司的绝对控股,国家必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进行干预,削弱了内控制度;其二,对内部不够重视。
(二)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现代商业银行面临市场、信用、利率、操作、国家和流动性等多重风险。银行作为管理风险、规避和防范风险的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十分重要。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第一,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工具。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缺乏计量和监测体系;对信贷风险度的衡量很难量化;对“短存长贷”增加的流动性风险不能可靠地计量。第二,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对于推出的理财产品,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品风险评估和客户风险偏好评估工作,或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与客户沟通不够,风险披露不全面。对于一些中间业务、信贷资产的风险评估,银行也只是走过场,没有充分利用银行间的共享资源,没有深入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第三,操作风险与日俱增。一方面,频繁发生的银行巨额资金诈骗案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多种操作系统和结算平台的共存也给商业银行增加了操作风险。大、小额支付系统,联行往来及资金清算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存在和更新对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银行不鲜明
长期的政府主导,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无差别化,使得国有商业一直以来不注重企业的培育,具体有以下表现:一是部分银行的文化多是“拿来主义”。的形成应该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而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还处于照搬国外银行和国内其他企业文化的阶段,不具有自身的特色;二是认为口号等同于文化,可操作性不强。这样的文化不能被银行的职员所认同,因此不会形成全行共同的理念和操守,不可能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团队精神,对银行的内部控制也缺乏促进作用。
三、增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深化产权改革。目前除了汇金公司,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其他内资股东主要是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中国华融、国家电网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国字号”的机构,它们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受到部和汇金公司的影响。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增加非国有法人股东及其话语权,保证董事会决策的客观性、效益性和安全性应该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其次,明确汇金公司的职能。汇金公司作为国家代表应该遵循规律,在银行的经营中实行市场化运作。汇金公司还应该着力于研究和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系统。最后,突出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地位。内部控制的级别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所以,内控委员会的设置应该隶属于董事会,平行于高级管理层。内部作为内部控制中关键环节,其重心应该是综合经营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以及经营执行力管理。同时,推行外部审计部门再稽审制度。由总行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审计师或师事务所定期对各级行处进行全面稽审。这种内、外部审计相互结合的方法将更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中的控制作用。
(二)健全银行风险控制系统
针对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风险,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针对不同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对各类风险进行动态分析与管理。如对信贷风险可以结合贷款五级分类法建立贷款风险移动预警模型,充分考虑各类贷款的增减变动及类别内部变动情况,计算出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第二,风险评估制度化。风险评估应该成为银行制度化和经常性的工作,将事前风险评估和事中风险监控,定期风险评估和随机风险检测相结合,提高风险评估的效用。第三,更新风险管理内容。我国银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新的金融业务、工具层出不穷,交易平台及结算体系也处于新旧更替当中,风险管理应密切联系实际,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风险及时更新,将银行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塑造银行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营造出尊重人、理解人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与银行发展高度统一。首先,打造银行“亮点”文化。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牌效应,而名牌则是通过文化的培育、渗透和打造而成的,因此各银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加强战略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树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通过形成“亮点”文化促进全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融合。然后,建立内控文化。内控文化更多的表现为银行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内控文化建设,将管理意识、制度意识和意识根植于全员的思想观念当中,实现时时关注、人人参与内部控制。最后,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培训是宣传和渗透企业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技能培训、法规培训、礼仪规范培训和职业培训,使员工对制度的尊重和坚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通过文化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相结合,有效地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促进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加强。
参考文献:
[2]赵朴,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与优化策略.现代金融,2006(6).
[3]戴新华,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金融论坛,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