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危机,暴露了外资风险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人受次贷危机的启发,分析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 风险管理 衍生金融工具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剧烈的震荡和下跌,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长期以来国外银行也十分注重风险的防范,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对风险分析,风险评定、风险控制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但此次的危机也暴露了国外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结合当前形势就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1.1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制度体系上看,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从管理体制上看,组织结构不合理,条块分割,环节众多,责权不明确,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各种风险管理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
1.2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缺陷主要是:
(1)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由于体制问题,造成长期以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目标不明确。
(2)缺乏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一些银行建立了与各类风险挂钩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但从风险管理流程看,对风险的识别、测量、评估和控制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和风险管理技术(如Var、Credit Metrics等)。
(3)风险分析工具不科学。一些银行业务没有信息系统支持,或者仅有在分行局部使用的系统,或者现有系统的功能不能满足要求,亟待改进;在风险分析系统方面基本采取以部门业务分工为边界,具有明显的部门割据特征,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造成信息重复、数据接口不一致、阻碍信息共享和顺畅运行。
1.3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方面
(1)信用风险评级理念尚未确立;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的重要性缺乏全面充分的认识。多数银行忽略了信用风险评级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尚未真正做到从风险识别、度量、防范、控制的角度认识信用风险评级。
(2)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不科学;目前现代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不完善,标准也不统一,影响分类结果可比性;评级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但定性分析主观性强,定量分析数据的质量不高,且可操作性局限,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3)信用风险评级组织体系缺乏完善的制度配套;国内多数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评级组织体系。客户信用风险评级流程简单、粗放。信用等级的高低一般仪与授权、价格等相关,与风险识别、管理手段等联系不多。
(4)政府部门参与信用评定的程度高,信用评级独性差。
1.4衍生金融工具方面
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理论的研究落后与实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列报、披露,确认与计量方面没有统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报表的风险加大,从而导致余融风险。
2原因
2.1的特点
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是人工培育和政府推进的结果。这个成长特点决定了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既有成熟市场的内在风险的一般性表现,又有因人工培育、制度健全导致的制度性风险的特征;既有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伴乍风险,又有旧体制下累积沉淀下来的性风险;既有由基础和结构性原因所导致的风险,又有由经济主体自身原因导致的风险,相对来说,风险的难度更大。
2.2企业准则与国际惯例差异
我国长期以来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状态,且带有较多的色彩,衍生盒融工具起步也较晚,对衍生金融的披露、确定与计量,与国际惯例不一致,根表风险加大,而的信用等级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数据来确定,金融风险加大。
2.3金融体系不健全
不健全的金融体系是诱发金融风险的要因素,而且不利于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最终不利于银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2.4信用体系不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包括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以及信用风险揭示与评价体系三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尚未真正确立适应r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恰恰是我国社会信用恶化的根源所在。
2.5形势的变化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金融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膨胀、投机性资金流动增大了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这也同样增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
3风险规避
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征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
3.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
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应考虑如何更好地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3.2要坚持“谨慎性”原则。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化的所谓金融创新中,不仅很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还被分配到的产品组合之中。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及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债有关的各种交易,这导致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放大了相关投资和交易风险,使金融活动背离'广“谨慎经营”原则。当风险集中爆发,再追溯原生信贷产品的发行质量时,为时已晚。因此,科学设计信贷产品,在产品设计与每一单合约执行过程中,应按照谨慎经营原则,合理评佶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潜在风险的平衡,防患于未然。
3.3加强客户信用风险评级
美国次贷危机的源火就是荚目房地产机构在繁荣时期放低了信标准的门褴,因此:
(1)正确认识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工怍的要性,转变风险评级理念。信用风险评级工作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正确地进,亍风险评级,合理地确定信贷政策、准确地定价、合理地授权,最终达到风险的目标。
(2)完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践证明风险管理可以通过精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管理。首先应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严谨的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完整与充分。其次,建立适合我国商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内部评级模型,开发适合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再次是打造一支风险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建设、实施和维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4完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内控制度应从控制、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等方面来设计,重点放任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佶、应对方面。同时内部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平衡积分卡法,结合银行特点从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发展方面结合各行实际情况建立建立一系列绩效评估体系。
3.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3.6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趋同问题
国际的产生时间短,各国对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法规、准则等缺乏充分认识。因而,我国的金融创新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时,应结合我国金融业现状采取相应策略:
(1)理论上,准则要与国际趋同。
(2)实务上,要科学的设计衍生金融工具;完善各种工具的操作技巧、风险管理办法、会计处理原则等;有选择分步骤地采取逐步试点,使我国金融创新逐步走向世界。
3.7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加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高效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