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析加强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2019-02-02 20:33:51浏览:8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 资本充足率 公司治理[论文摘要]全球业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冲击,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 资本充足率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全球业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冲击,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银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我国银行业整体脆弱,要借鉴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加强健全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危机之所以如此普遍和严重,尽管和金融的剧烈变化等外因有关,但银行内部不善和内部控制力不强等内因是造成银行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1 我国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

我国银行业也逐渐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巴塞尔颁布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认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确保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通过实施银行内部控制,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1 银行业的整体赢利水平提高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银行业也想方设法地缩减自己的运行、扩大自己的业务种类进而提高自己的赢利水平。2007年,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4467亿元;资本利润率16.7%;资产利润率0.9%。从结构来看,净利息收入、收益和手续费收入是收入构成的三个主要部分。

1.2 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率下降,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2 银行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不健全

由于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间还不长,对它的认识还不足,没有把内部控制当做是一种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反映到银行业的内部组织架构上就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往往靠几个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但是这几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由于各职能部门的监管侧重点不同,他们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协调和配合,这就使整个银行的内控目标难以统一,难以达到预期的经营和控制效果;第二,由于我国的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的管理结构,总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在一些基层分行得不到全面的落实,部分分行存在内部控制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

2.2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的缺陷也影响了内控机制作用的发挥: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查部门由本级行行长直接领导,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其职能不能独立,难以对领导的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稽查的范围狭窄、周期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些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检查作用;第二,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一般是“控下不控上”,这就使银行内部长官意志严重,业务的审批和授权随意性较大,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使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2.3 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技术基础薄弱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受到利益的驱动会把发展新业务、开拓市场与加强内部控制对立起来,造成银行工作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情况,其结果必然是银行的内部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在银行经营活动中,贷款评级分类细化不够,分类界限过于模糊,各个评级级别没有与特定的违约概率或违约损失率相映射,主观因素对分类结果影响较大,评级级别也较少,贷款评级仅五级,而国外先进银行早已实施十级甚至更精细的分类;不少银行的贷款评估流于形式,审贷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3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3.1 健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解决代理问题,保护出资者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监管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当前要健全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推动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链条中的缺陷,强化交易过程中的产权约束;第二,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强化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性,建立董事问责制。董事要以保护广大存款人和人的利益为最终目标,履行好诚信职责和看管职责;第三,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明确制定监事会和董事会的工作职责边界和监事会独立议事的议程,在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有交叉的地方,应制定规则加以引导;警惕和防范股东关联交易风险,特别要对非金融类股东与银行的关联交易严格监管;第四,合理划分银行组织机构层次,改变银行过去的“科层机构”或“官僚性组织”形式,逐步实行扁平化,减少委托代理的层次,变过去的多极管理、一级经营为一级管理、多极经营。

3.2 强化银行内控制度

要实现稳健经营、防范化解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必须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营运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管系统有机统一起来,具体而言:第一,建立和完善对各项经营活动不同环节的控制制度。银行应该把各项业务活动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并设立不同的岗位,由不同的人负责办理,这样可以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第二,建立独立的、科学有效的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各银行要建立只对最高决策层负责的地位独立、监管权威的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管理职能并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银行还要把内部审计检查制度和非现场结合起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覆盖面,对银行内控制度的总体有效性进行连续性监管;第三,完善银行的内控。银行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能够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这样通过与管理、激励和约束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人”的问题。

3.3 建立金融产品风险预警系统

银行风险管理是控制金融体系风险的基础,应充分评估金融全球化影响的深度和联动效应,对的应用和推广作辩证分析。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我国银行要加快基础建设,注意内部机制的完善,努力提升金融创新的水平。完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注重分析跟踪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严密关注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传导和风险分散机制与渠道,推进银行风险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风险为本的监管能力与监管水平。关注单一产品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防止单一产品的非系统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变,加强金融产品的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提升金融产品的风险管控能力。注重“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夯实“虚拟经济”的发展基础,推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实选择

上一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