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及问题

2019-02-02 20:58:27浏览:72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性质与功能商业银行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

一、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性质与功能

商业银行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主要是事务资产,而商业企业主要经营的是金融类别的资产。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

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功能:信用中介功能、支付中介功能、信用创造功能、金融服务功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功能;支付中介功能是指商业银行代替客户对商品和劳务进行支付;信用创造功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洗手各种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金融服务功能是指为客户提供信托、租赁、咨询等业务服务。我国当前商业银行针对这四个方面业务功能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没有适应国际化的理念,没有学习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因此存在诸多问题。

(二)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监管结构

1.内部治理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权利机构治理、管理执行机构治理和监督机构治理。商业银行的权利机构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股东大会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负责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等事项;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负责召开股东大会会议,落实和执行商业银行的股东大会上面通过的决议。商业银行的管理执行机构是高层的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对董事会负责。商业银行监督机构是指监事会,检查商业银行财务,对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行为进行监督。

2.外部监管机构

为了弥补市场可能存在的失灵等缺陷,规避道德风险,防止经济混乱,商业银行在实行内部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外部监管。商业银行外部监管的机构主要为中国银监会。监管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对商业银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风险控制管理;对市场流动性的管理以及对存款保护的监管。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起步较晚,系统性不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政策与手段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实际经济情况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面临以下管理难题:

(一)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自我约束以及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而且受银行自身利益的驱动以及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干预,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或者将要成为坏账或呆账而丧失收益,甚至损失本金,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这一问题亟待改善。

(二)人事管理体制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在认识管理体制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至今尚未形成良好规范的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导致出现无法有效管理干部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官本位”倾向严重,官僚化作风十分明显。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的称为、职位序列到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充满了较浓的行政机关色彩。商业银行的分配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分配过于平均化,脱离劳动力市场价格。

(三)成本核算工作较为薄弱

在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上,成本的核算工作较为薄弱,尚未建立起分产品(不同业务种类分类,如银行卡、消费信贷等)、分业务领域的成本核算体系。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综合客户核算也尚未起步,没有根据不同的公司客户、按收入水平划分的零售客户群进行成本核算,导致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不能真正反映实际情况,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事前的分析与规划,没有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因此,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升成本核算的基本技术。

(四)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费用逐年上升

在整体效益并不乐观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用于内部管理的经费却在逐年上升。1999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除工商银行外)的管理费用支出比重大致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管理费用的支出显然成为了商业银行费用开支中的极其有分量的一块。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结构,受到了我国货币当局的严格控制,因此,管理费用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影响ROA的最大的可控因素。根据我国目前的银行会计准则,管理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坏账损失准备金、员工的工薪开支、业务的营销和宣传广告开支,以及日常普通管理费用。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自我约束能力低下,导致机构过度扩张,职工数量猛增,以及讲排场,奢侈浪费现象层出不穷。此外,政府在1996年调高了对商业银行所征收的营业税(由原来的5%提高到8%),也增加了银行的费用负担。

(五)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混业经营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巨大的,它不是分业经营风险的简单叠加。20世纪30年美国爆发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其导致了世界经济进入了噩梦般的长达10余年的大萧条时期。据美国经济学者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规范的金融混业经营。可见,混业经营模式比分业经营模式所能遇到的金融风险要复杂得多。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组建起了混业经营模式的控股集团,但其对于如何识别、控制与应对混业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还缺乏经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仍停留在分业经营模式下,这对于发展混业经营管理模式是极为不利的。不仅商业银行自身在应对风险方面力不从心,整个金融市场在风险来临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三、新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发展对策

新时期的中国商业银行,将遇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冲击将越来越大;二是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资本市场的发,新的竞争者将日益强劲地与中国商业银行争夺业务。综合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它们不仅存在计划经济体制特色和国家不当控制的问题,还存在经营管理机制落后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在逐步减少国家控制、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必须要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创新。以下,便是结合当前具体问题所提出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一)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重组银行业务

对于银行而言,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水平,关键因素就是服务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优质的服务又取决于规范化、人性化以及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这些产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无论是公司业务、结算业务还是零售业务都应如此。

为了更好地顺应经济潮流的发展,最大程度上挖掘顾客,提高提高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需要对新产品、新业务开发做出改进,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重组银行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产品开发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客户需求、竞争策略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市场情况,把握市场动向,从而有方向有策略地开发金融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要协调好各分行的新金融产品的开发工作,按照一定的区域性对新产品进行联合开发。其次,商业银行要注重对大客户服务的金融产品进行设计,为大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和投资服务、咨询培训服务,用优质高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稳定和发展银行大客户。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必须重视扩大金融商品设计种类,加强综合性金融产品的开发,如批发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的产品设计,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多的收益。

(二)机构重组与组织再造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习惯于建立全面、完整的组织机构,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想下,容易导致组织对市场的反应迟钝、资源无法实现高效配置等问题。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没有重视高附加值的业务活动,管理人员的精力花在了附加值的业务上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与外部建立系统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保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应突破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束缚,充分利用外部服务公司的作用,实现业务的外包,从而抽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财力来发展高附加价值的活动。其次,更要着重去发展信息技术,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去取胜。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审时度势,积极与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建立战略同盟关系,解决银行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同时,激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三)建立与健全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金融监管基本上还是属于分业监管模式,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模式在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独立风险的同时,也容易对其业务发展构成限制,从而无法对混业经营模式下的交叉业务进行有效监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新常态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新实践

上一篇:

中国金融租赁的创新和未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