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以上问题,我国2006 年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意见》的提出促进了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到农村进行投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取得了成效,但是其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阻碍。因此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深化对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运营成本高、融资渠道狭窄、收益偏低,风险大
(1)小额贷款公司就其内部因素来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规模不大、运营资金较少,造成了经营风险大,同时风险管理跟不上企业需求,更加大了企业的安全隐患。
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几年形成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认同度低,能提供的服务产品少,盈利能力也较小;该类公司网点覆盖面窄,大多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能够吸引的存款少融资难,且服务的客户群是农村的农业小微企业和农户,导致客户群体对贷款的需求额度较小,发生贷款行为的频率高,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难度,同时这类客户经济困难、抵押担保物品少且价值较低,加上他们的经营较为依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低,这也会增大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降低其收益。
(2)村镇银行存款企业存款高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高于定期存款,且存款依赖于大客户。村镇银行网点大多设置于县城,县城居民的闲置资金有限,限制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与小额贷款公司一样,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服务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吸收存款能力较差,存款规模小导致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受到影响。村镇银行的设立需要较多资金的投入,营运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付的报酬较多,增加了营运成本,从而降低了盈利空间。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村镇银行运营机制较为成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较为完善。但村镇银行的内部运营情况良莠不齐,有部分村镇银行内控环境差、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制度,增大了其经营风险。
2. 人才需求缺口大
(1)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需求增加,公司需要进行规模扩张,也面临着对对口人才的需求增加。现阶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选相交大型金融机构来看数量较少,不能很好满足公司的需求,同时职工的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也较低,公司的发展现状难以吸引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加入。人才缺口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困难,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2)村镇银行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缺口,培养专业人才同样是村镇银行面临的艰巨任务。由于村镇银行的工作地点特殊大都在县级村镇,需要的从业人员经验、业务技能不足,专业性较差,但是随着业务不断扩大,需要逐步建立培养起自己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促进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3. 政府扶持力度较小
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但各地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还不能满足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需求,未能创造出适合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同时,我国关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的建立尚不健全,信用环境、保险和担保体系等的发展较为迟缓落后,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4. 服务对象偏离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服务的群体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帮助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此类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在县域城区,乡镇网点比例较低。这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仅有不到半数涉及农村贷款,大客户的目标定位也是放到大型企业上。以上经营方式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偏离了最初目标。
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调高自身发展能力
1. 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根据自身情况聘请专业人士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可以通过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强化人员素质考评、加强贷款管理、建立内审制度等方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 立足市场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变产品单一的局面。根据农村企业和农户的需求设计新型金融产品,吸引农村资金需求者在农村金融机构存贷,通过多元化、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留住客户。
3.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缺口,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使机构可以高效、安全运行,并能取得长足发展,制定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制定符合机构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专业素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和积极的员工晋升、培训政策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 打造企业品牌,提高社会认同度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调高自身服务质量,突出服务特色,打造企业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机构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走访农户和农村微型企业、在农村开展金融知识宣讲等方式提高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从而取得社会的认同。
(二)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1.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给予政策偏移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借助于政府的支持。我国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机构的良性发展: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适当对其放款融资限制等方式增加其资金来源;制定政策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现已成型的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拓展惠民政策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涉农贷款机构建立补贴制度,鼓励机构针对广大农村开展贷款业务,帮助机构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对市场利率的管制,提高机构的运营自由度。
2. 加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
监管部门应对金融风险设置预警、预防机制,维护安全、平稳的金融市场,预防、防止金融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强风险防范,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3.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促进地方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的建立,为小额信贷提供担保;设立风险补偿保险基金;建立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形成信用户头,制定信用标准;加强农村金融信用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