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其对农业的发展支持也相对不足。接下来,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我们明白问题所在。
(一)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机构布局不合理,资金缺乏。
大多数国有商业性银行退出了农业金融市场,承担起主要市场化责任的农村信用社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还处于生长期,由于政策制度的限制,信用社所面临的环境比较差。例如农信社上网拆解行为受到政策限制。目前农信社等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缓慢,网点布局较少,大量的地区没有营业网点,而资金实力雄厚的农业银行已经撤销绝大多数县级以下的银行网点。资金供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存款余额远远低于农业贷款的余额,也就是说需要依靠政策的支持,我们才能够维持目前的状态。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农村金融机构只能靠存款、贷款生存,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其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存在,其支持对象逐渐固化,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很少新客户能够享受到它的支持。农民活动的多样性,对金融产品也有不同的需求。在工商业市场上,需求市场的导向,金融创新能力较强,但农业金融市场却不具备这种能力,大量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获得市场支持。
2.贷款不良率较高。
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农业贷款的还贷能力一直是其忧心的核心所在。实际上,农业金融贷款的还款能力也一直较低。据银监局统计数据,截止2012 年底,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 56%,而同期涉农贷款不良率为2. 4%,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5. 4%。过高的不良率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新产品拓展能力。反之,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影响,影响到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服务的积极性,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受到影响。
造成不良贷款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不够完善,它内部治理结构、风险审核机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外界宏观环境,农业领域存在更大的系统风险,信息不对、抵押制度缺失等,都导致了贷款率的居高不小。
3.金融机构积极性不足。
农业贷款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单个资金需求较少、资金用途多样化、客户群体不集中等等。这些情况对商业银行而言,都存在风险,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大量的金融机构不愿意将三农纳入贷款放贷对象。中央政府虽然一再重视农业的发展,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地方也积极相应中央号召,但实际政策却长期得不到落实。在农业担保方面,农业保险制度迟迟得不到落实,农业资产缺乏必要的市场价值,贷款回收缺乏必要的保障,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极大。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金融机构都对农业金融市场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只留下少量的金融机构存在。
市场一旦缺乏竞争,市场将会产生垄断,这种机制下,市场的需求就会受到抑制,产品的创新会趋于停滞。因此,如果要想改变目前农业金融市场缺乏活力这一状况,必须引入新的竞争者,国家应当在政策以及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支持,完善农村信息交流平台,完善农业贷款保险制度,降低农业金融领域的整体风险性,推动其市场化发展的步伐。
(二)农业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受限分析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是存在正向联系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提高。接下来就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与农民人均收入不足相联系,做进一步的分析。
1.农业金融出现结构性偏差。
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工业化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量的资金也向工业化的方向投入。在农业领域,由于宏观环境的导向,大量农业资金并未在农业领域内进行流通,而是大量的资金由农业领域流向了农业以外的领域。从上文的统计中我们可看到,截止2013 年底,农村存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而同期农业贷款余额约为1500 亿元。也就是说,只有25%的农业领域的资金余额用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系统内的资金被大量掏空,农业发展甚至连内生性的成长都受到一定的打击。
资金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农业资金投资的不足,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缺乏,最终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无论是相对差距还是绝对差距也越来越大。虽然国家目前已经将三农作为首要任务,但其更多的是在税收等政策方面,在金融领域、资金流向等方面的政策缺乏,导致资金结构不平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金融布局缺陷造成的影响。
除了资金结构,金融机构的布局也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着一定的限制。名义上来看,农业金融机构比较多,例如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等。实际上,农业发展银行的网点几乎为零,他主要依托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来开展业务,而农业银行在县级以下地区是没有网点的。因此,实际上农民可以接触的正规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农信社主要存款来源是农民个人存款,缺少金额大的对公存款,存款成本较高。
在 这种环境下,一方面金融机构与农民接触的机会较少,信息不对称将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农民想获取资金的时候,甚至连正规的金融机构都找不到,更谈不上向其获取资金支持。因此,对于大多数需要资金的农民而言,非正规渠道的金融机构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资金来源。但是非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非常高,农民如果通过此渠道融资,偿债压力将增大,大多数的农民会选择放弃融资。这样,农村金融的发展将异常缓慢。
二、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对策
前文我们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市场本身发展问题,以及金融市场发展与农民收入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农村金融市场应当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他们之间的分工应当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应当在市场中起到支柱的作用。对于这些非盈利基础性工程,我们只能够让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入,将农业领域风险最大的部分予以承担。
对于农业经营业务,笔者建议国家要在政策层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允许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以金融机构的形式出现,将其纳入我国多元化的金融系统。这些诞生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可以完善目前金融机构布局,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留下的空白在监管政策方面。
(二)推动产品创新
农业活动存在多样性,这在全国更为明显,地域性是农业发展的特性,因地制宜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三农是国家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但其采用的措施大多是财政支持等,资本市场上的举动较少因此,笔者建议在政府在金融政策方面,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扶持,例如规定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逐年将涉农贷款的比重加大。这样的话,不止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农业领域的支持,激发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三)加强即溶服务建设
农村市场与其他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为主体以个人为主,其信息尤其是征信行为在市场上难以获取。笔者建议,政府应当将完善农民个人的征信系统作为一件重要的基础工作来处理,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来完成信息的采集,并与金融信息系统相联系,降低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降低农民融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