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探讨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应用

2019-02-02 21:15:17浏览:9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应用现状公允价值在我国当前己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会计问题,从我国会计准则几次修订的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应用现状

公允价值在我国当前己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会计问题,从我国会计准则几次修订的过程可以看出,对公允价值计量我国采用了先用后弃后又用的反复态度,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是有需求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与具体的运用环境是存在切合度和适宜度的,在我国当前的会计运行环境下,这种不协调的切合度表现为该计量方式存在着运行困境。

首先,与英美等国相比,我国法律对会计舞弊尚未有统一规定,舞弊主体的法律责任和对其惩罚机制亦不健全,这就为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了操纵的空隙。作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的国家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稽查力量很不充分,给利用公允价值造假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留下施展的余地,而且就算发现问题,惩罚的力度也很小。

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上讲,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控股股东往往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通过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选拔、聘任缺乏法定程序,很难代表中小股东履行治理公司的职责,最后形成控股股东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内部控制人现象。在关联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中之所以产生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内部人(包括管理层和控制性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命令和意图行事。而且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往往会有些偏离。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困难重重。

最后,有关损益的会计核算和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现行准则制度规定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引起各期损益的剧烈波动,成为经理人操纵利润的手段。由于这些减值是按照资产账面成本与各种形式的公允价值孰低来计价的,在企业持有期间减值额会不断变化,只要企业不出售这种资产,那么它就是已确认未实现的损益。

二、公允价值和金融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类如下:(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规定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持有时间较短,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回购或赎回,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为短期获利以组合方式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符合条件的衍生工具(套期保值除外)。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指在满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将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者在核算时的科目都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投资;(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三、会计核算处理比较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相关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在处置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如下:(1)初始确认时,都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2)资产负债表日,都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处置时从资本公积中转出计入投资收益;(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持续下降,或者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测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在确认减值损失时,应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值损失。从会计核算处理方式中可以看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管有没有处置,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公司当年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浮盈体现在资本公积中,持续下跌产生的浮亏作为资产减值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投资真正实现时才计入投资收益,体现在利润中。

四、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007 年上市公司全面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 年底沪深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2007 年4 月3 日雅戈尔公布了2006 年年报,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调整后的股东权益为73.7 亿元,较原准则下的45.5亿元增加28.2 亿元,新旧会计准则核算下的股东权益差异高达62%!其中主要原因是其所持有中信证券股权大涨所致。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雅戈尔将所持中信证券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调增了资本公积而增加了股东权益。虽然因尚未处置而没有影响到当期利润,也没有形成现金流入,但自雅戈尔公布年报后,其股价一路上涨,在不到3 个月的时间涨幅高达百分之百以上。类似的情况还有南京高科、江南高纤、哈宝热电、凯迪电力、盐湖钾肥等。不难看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股价的上涨功不可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对其持有的二级市场上的金融资产,除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之外,无论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都影响到企业的股东权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通过影响当期损益进而影响净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过影响资本公积进而影响净资产,推动股价上涨。但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处置时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利益,没有现金的流入,企业的盈利、净资产的增加均不能投资者带来现金的分红。

同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如果上市公司相互交叉持股,以往的证券分析方法和指标将不再适用,只有通过分析调整后,才能与公司的投资价值相关。但是,一般的投资者都不具有这种调整能力,往往会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五、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其公允价值的取得一般来自二级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价格一日三变,价格波动频繁,所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由企业拥有,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却不能由企业控制,除非金融资产马上处置,否则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就不一定会流入企业。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09 年4月28 日,已公布年报的1 503 家上市公司2008 年合计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75.13 亿元,2007 年则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82.47 亿元。沪深交易所规定每年4 月30 日前披露年报,而2009 年一季度上证指数又上涨了30%左右,投资者得到年报信息时资产已不是年报上的金额。投资者如果利用年报信息对企业评价并作出决策或预测,可能并不准确。而基本准则中规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所以,目前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方法并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

六、对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的影响

目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波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价上涨时,即使没有处置金融资产,没有实质的现金流入,公司的业绩却提高不少,从而进一步促进股价的上涨。在牛市中,上市公司的主营业绩没有任何提高的情况下,交叉持股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形成循环放大的效应,使股价上涨和业绩增加相互推动。反之,在熊市中则有循环放小的效应。这不符合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当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其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浮盈放在了资本公积,浮亏则提取减值损失,在谨慎性原则上可谓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略胜一筹。

七、两种金融资产对利润操纵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在2007 年带来了中国股市的疯涨。在2007 年的年报中,有一种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两种金融资产兼有。然而,在2008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股市一路狂跌,中国股市也不例外。2008 年的年报中,又有一种现象就是所有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两种金融资产兼有的上市公司,通通都卖掉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仅仅只剩下交易性金融资产。

看到这两种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上市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利用持有两种金融资产来调节利润。当股市上涨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使当期利润增加;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为下一年的业绩做个蓄水池,同时也可增加当期净资产。当股市下跌时,卖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使上一期的利润转移到当期,来弥补业绩的亏损。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最终却成了一些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合法权杖,当作平衡业绩的跷跷板。

八、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应用的建议

为了避免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应用中产生的弊端,我认为不妨对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处理做以下调整: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再区分,但仍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在金融资产上涨时,上涨金额不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而计入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在市价高于成本价格时,股价下跌的损失减计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避免由于公允价值的波动直接在公司的当期利润表中,也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

3.金融资产价格下跌低于成本价时,低于成本价的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价格回升但没达到成本价时,减计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体现当期损益,减少当期利润,也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

4.在处置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时,企业应将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5.由于资本公积可能还包括其他类型的资本公积,在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以一级科目的形式披露。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本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的类型,购入时间,成本价,报告期末证券种类的具体金额以及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或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具体金额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论公允价值计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上一篇:

探究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反收购制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