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被动与追赶型的大众化运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阶段性跨越。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高达37.5%,距离45%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门槛愈发接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教育部开始实施质量工程, 以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进高校转型,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随着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要不要转和应不应该转已经不是主要问题, 而如何实现成功转型以更好地建设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则成为更迫切的问题。当前,理论界讨论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尚集中在政府和学校层面,较少从历史的维度深入讨论具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微观层面。本文结合行政管理这一应用型专业, 探讨在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逻辑与职业视角的关系。
本文认为,我国行政管理教育恢复重建的30年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十余年是在学科逻辑主导下进行的, 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才开始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职业导向;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下, 未来的行政管理教育应该在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取得一种新的平衡。
一、精英教育阶段:学科逻辑主导着我国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
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行政管理历史, 但作为学科的行政管理学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均是泊来品。行政管理学作为应用学科是现代化的产物,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进步时代;20世纪30年代, 我国才开始出现行政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但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专业调整过程中,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与众多社会科学一起被取缔。
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特点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西方国家通常是以学科研究推动学科教育发展,而在我国却是学科教育先于学科研究,这就使得我国行政管理学科的教育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科教育成为学科历史的主要线索。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行政管理教育没有学科知识, 只是这些学科知识主要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相关理论。
二、大众化阶段:我国行政管理教育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职业化倾向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 行政管理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改换学科门类归属,搭上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快车之后,更是在专业点设置、在校师生规模以及研究成果数量上呈爆炸式增长,2000年,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仅40余家, 到2009年即达到321家,到2015年全国有公共管理硕士(MPA)点的高校就有225家,行政管理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 行政管理专业也成为一个热门的专业和招生大户。
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其研究和招生规模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扩张的同时,质量上的短板常常引起业内人士的反省。特别是2002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种就业问题逐渐显现后,我国行政管理教育中即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职业化倾向。虽然近些年对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反思要比行政管理教育深刻,且有更多的学界重量级人物的引导和参与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反思活动, 并在加强研究方法训练,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提高研究质量, 推进理论本土化以及最终走向国际化等方面形成了基本的共识,但对于行政管理教育的反思则比较迟缓, 无论是在培养目标、学科基础、能力要求还是在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上均存在自说自话的问题,不仅难以形成一致,甚至还出现了很多意见相左的声音。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校分化与分层的多元化趋势来看,形成多种观点与声音属正常现象;但作为一个专业, 如果缺乏基本的底线共识则会带来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三、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未来取向: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并重
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出台,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要求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
自2013年7月开始,教育部委托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了包括行政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任务。2013年6月,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成立。2014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中强调,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2014年4月,178所高校在河南发布了推进高校转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的《驻马店共识》。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适应人才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推动高校转型,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
四、结语
总之, 我国行政管理教育在经历了精英教育阶段的学科逻辑导向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职业化倾向后却陷入了新的困境。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 笔者认为, 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重新思考其与学科、职业的关系,既要注重学科知识,又要注重职业技能, 在不同的高校可寻找不同的平衡点;但两者缺一不可,最终如何落实,不仅需要相应课程体系的支撑,更需要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来保障。所以,这需要学界和教育界同仁的共同探索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