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科,是中职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课程。它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三大部分。对于初次接触财会知识的职业中专学生来讲,对这门课程是感到好奇、新鲜,却又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它,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呢?笔者从事中职会计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要求,本文就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及方式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现代教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更不能体现会计专业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会计源于生产生活。可以说,会计活动已渗透到当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以某种形式运用会计知识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需要利用核算所得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管理决策。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的会计人员,却能做好成本控制。会计学不仅可以联系财、税、审等经济类学科来教,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我们应渗透职业道德,让学生树立严谨的职业人格,日后一旦选择会计职业,成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应以诚信作为做人的标准,把诚信视同生命一样珍贵,宁可不干,也不违背良知。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首先就要明白,会计就是责任,只要干了会计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和义务。
(二)进行启发归纳式教学
在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中,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的。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它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就事论事,就问题说问题,应该学会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教学,注意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找出关键点,同时注意其它部分与之的联系,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感觉。例如,笔者在讲授预付账款这个科目的内容时,抓住预付这个关键点,层层分析,让学生明白,企业在预付材料款时,通过此科目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1)当企业在预付差旅费、预付报刊杂志费、预付保险费等等,应该通过什么科目来进行核算呢?2)如果企业的预付款不多时,应怎样处理?3)它与企业的预收账款科目有何区别?4)当预付账款科目出现贷方余额又怎样处理?
笔者在采取这种方式教学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不断地问问题,可以说是大问题套小问题,小问题再套更小问题,促使学生不停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很难忘记,绝大多数学生,学完会计后,觉得会计很简单,就那么一些内容,无论考试、做练习,他们都不怕。
(三)利用多媒体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根粉笔加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中,笔者自制了许多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感性化、动态化。通过交互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从证、账、表全过程的会计实务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实用性会计人才的作用。另外,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添加背景资料以加深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还可通过投影、幻灯片辅助教学,溶缩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图表式教学
《基础会计》每一章节中,概念多,原理多,范围广,理论强。在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教师教的挥洒自如,学生学的轻松自在,笔者不时地采用图表式进行教学。图表结合,可读性、可操作性强,易懂易会,简洁明了,一目了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小节,把书本上讲到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的文字性描述换成下列的图表方式:
通过图表列示,直观,清晰,一目了然,学生兴趣来了,稍加解释、分析,围绕这四种基本类型,简单举例,学生几乎都能理解、掌握会计等式的内涵,并能举一反三。
(五)开展辩论赛式教学
在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尤其是对过于陈旧的知识点,他们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相关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使书本知识从理性转化为感性的。
例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开展过辩论。广告费作为产品销售过程发生的费用,会计核算中,通过销售费用核算,列入收益性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反映在利润表上。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为什么不能资本化为商标,看作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呢?学生通过激烈辩论,不仅深刻理解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进一步认识了资产、费用这些会计要素的含义。学生今天对广告费的属性进行了辩论,明天就将对企业的各种实际支出做出资本化或费用化的抉择,并为会计实践教学夯实基础。
(六)运用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它法。它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可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能不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学生,他所学的知识,并不全是老师手把手教给他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自学所获、所得的,正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目前多数中职生,素质普遍较低,本身的学习兴趣就不浓厚,上课时,多数学生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书是一种摆设,很多教师常说这样的学生是书在看他,他没看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每次让学生看书时都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回答得越准确。因此,看书之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问为什么?让学生抓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抓
重点就等于纲举目张,其他问题必将迎刃而解。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的重点,也有各单元的重点,还有各章节的重点。同时对于基本概念原理中的重点字、句也要重视。
譬如,《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贯穿始终的总线索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如下图):
这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那就是树枝和树叶。有树枝和树叶的大树才能够茁壮成长。
例如,笔者在上财产清查中银行存款的清查这一小节时,先让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通读该知识点,并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采用何种方法清查?它与现金的清查一样吗?它清查的目的是什么?2)若出现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余额不相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什么是未达账项?它有哪几种情况出现?当日记账余额大于对账单余额时,是由于哪几种情况产生的?反之,又是由于哪几种情况产生的?4)如何处理企业产生的未达账项?调节表如何编制?调节后的余额能否看作是企业银行日记账上的余额或是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5)调节表能否作为企业的原始凭证?
当学生带着上述问题把本小节内容看完后,每组叫一两个代表来回答上述问题,并适当地加以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登记造成册,及时给予肯定。老师对学生回答错误的或不够完整、准确的再予以详解。长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判断能力,还能促使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仿真实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基础会计》课程实用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讲授各章节时一定要将知识讲透、讲明白,还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这样,使学生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了理论原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办法有:
一是多联系、找机会到工厂、企业的财会部门观摩,向财会人员多请教,增加对凭证、账簿、报表等的感性认识。通过观摩,促使学生去认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由学会计的学生变成为会计工作的人员这样一种角色互换作好思想准备,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是利用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一般是在会计实训室,按照会计工作的要求,模拟会计核算工作对象,利用仿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注:实训资料尽可能来源于实际单位的业务资料,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利润和编制会计报表,以深刻理解会计理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将大大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的过程。
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会计事业是最严肃的事业,那么,我们所从事的会计教学正是精雕细琢的事业。以上观点是我对《基础会计》教学的点滴积累,希望与我的同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