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国家与企业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国家经济、企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时代下,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企业产业升级。但是在企业实践中,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方面约束,即国企竞争力不足与产业结构转化升级动力不足;在理论研究中,国企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仍然不明晰。且管理会计一直是企业强化内部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明晰管理会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间的内在关系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首要途径。文章基于梳理和归纳国企管理会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间的内在逻辑,着重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企管理会计的影响和如何实现其创新发展。期望文章研究结论对新时代下国企转型升级、强化竞争优势有所启示。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而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核心就是创新,而目前国企存在产能多余、效率低下的问题,用管理会计的创新带动企业创新,进而提高效果,增加效益是目前国企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途径。目前国家在互联网背景转变为智能化背景过程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企业经济发展、会计改革。2015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之年,2016年是将这样的改革付诸实践之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国企改革一直在实践中,现在提出的供给侧是否与国企改革有重叠部分呢?且管理会计作为强化国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是怎样的?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呢?本文试图以国企管理会计为切入点,着重于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一、国企管理会计与供给侧改革间的内在逻辑
2015年是我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效益下行比例达到6.1%,这为国企改革开端提出了巨大挑战。众所周知,长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即出口、消费与投资,而供给侧的四大要素主要是创新、资本、土地与劳动力,但是自从2008年以来,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错配现象,供给端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端出现了对高端产品的巨大需求。管理会计与供给侧改革间的内在关系体现于供给侧改革为管理会计创新提供了三大动力因素,即制度因素、产业因素和质量因素。其中制度因素主要是为国企会计创新提供制度红利和制度保障;产业因素主要是解决供需间的错配,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国企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有效性和工作效率;质量因素主要是将创新战略作为指导管理会计的发展动力。实际上,需求侧、供给侧、潜在创新与显在创新空间形成循环关系,需求侧影响供给侧,而供给侧会通过潜在创新影响显在创新,进而影响需求侧。而管理会计是供给侧到潜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供给侧改革对国企管理会计的影响
国有经济是实现供给侧的主要力量,而供给侧是国企改革的环境支撑。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升工作效率。
(一)系统与文化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分享是国企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要供给侧对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会计形式,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自身负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分享已经成为企业各部门适应时代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系统对管理会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一是积极的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将财务系统与企业的ERP等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二是以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为核心,将管理控制系统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借助供给侧改革背景,优化管理会计核算,实现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由链式价值管理向网络价值管理转变;三是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财务数据收集、管理与运算;其次对国企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供给侧背景下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化、权变化的意识形态,因此它促使管理会计的核算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具有情境性,尤其是对管理会计这项会计分支;最后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供给侧促进管理会计由链式管理转变为网络管理,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模式,例如在信用社和部分国企银行中已经实现了财务+数据的联动模式,它使管理会计更加准确、快速的与其他部门或其他业务进行对接。
(二)研究方法与增值环节的影响
供给侧一方面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变革与整合,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为供给侧提供了技术保障。首先供给侧为管理会计创造了创新、变革与整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工作有效性,要将工作中的不同方法进行互动,同时借鉴供给侧思维进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其次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构建也为供给侧提供了技术保障,管理会计在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可以帮助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梳理国企和私企在结构性体系中的良性互动,乃至与国际一流企业的管理互动。实际上,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创新是微观层面方面,而供给侧是宏观层面方面,二者在实现创新过程中有良性互动环节。因此,供给侧可以为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思维逻辑支持和环境支持;最后在过去三十年高速发展中,我国始终占据低端环节,并没有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优势而提升竞争力,而是凭借劳动力等资本要素进行竞争。供给侧要求国企去产能、降库存,改变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去掉管理会计中低端领域的产能过剩,强化价值创造和价值创新意识,利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经济,优化和完善管理会计的现代化结构,构建价值增值体系。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企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根据两会报告可以提炼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一是管理会计需要提升质量和效率,而提升质量和效率的核心就是创新,将管理、业务和财务整合,拓展衍生出新模式,重视价值创造;二是找到国企改革发展与环境间的平衡点,在企业生态化中锻炼生态型管理会计。
(一)发展生态型管理会计,强化价值创造
结合环境与供给侧背景,建设生态型管理会计和强化价值创造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较好的途径之一。首先国企要建设生态型管理会计,国企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无效资源浪费太多,有效资源闲置太多,导致资源逐渐开始耗竭,包含环境中的自然资源。生态型管理会计不仅仅强调财务是可持续的,更强调企业是可持续的,一切财务活动和财务分析均是围绕企业的战略活动实施的,即更强调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性。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生态型管理会计的独特优点就是结合环境因素,对环境中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有效利用,优化配置资源;其次必须强调强化价值创造,国企与国际一流企业或者先进私企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产出比较低,资源投入大,产出效益小,因此在供给侧背景下,“僵尸企业”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市场结构,但是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创造价值,必须坚持市场、客户导向,将国企放入市场竞争中,解脱政府庇护,将业务、管理与财务整合,目前国企中国银行由于其业务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三者整合,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模式。
(二)实现管理会计多角度创新发展
根据以往文献总结归纳,发现学者们普遍提出管理会计的创新角度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信息支持系统创新、决策控制系统创新和价值增值创新。首先就信息支持系统创新而言,它是结合物流、财务与人力为一体的系统,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容纳量大大增加,必须将更多的信息置于信息支持系统中,例如将国企的资产编码管理、作业成本预测等。且要将此系统进行合理授权,一是在部门间可以进行信息分享,二是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及时的纠正信息传递及信息修正过程中的错误;其次就决策控制系统创新而言,供给侧可以为企业进行战略方案制定提供思维逻辑,但是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也要融合管理会计职能。决策控制的依据或者核心是企业的战略,只要管理会计的报告体系、业绩评价等能为战略做出有益建议,就可以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入战略制定考核方案中;最后就价值增值创新而言,必须由原来的财务管理需求端导向转变为供给端导向,由原来的收益指标导向转变为经营发展质量导向。总之,创新在现有环境下是有效实现会计职能的最便捷、最时尚的途径,只有会计创新、企业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创新发展。
(三)强化供给侧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领域更加关注“去产能”,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需求是什么,建立数据平台,进而更加有效的去掉无效资源或产出,强化国企对市场和社会的有效供给;其次就是实现会计职能的“去库存”,一是实质性的降低国企库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目前很多私企均实现了零库存管理,最大效度的减少成本,增加资源配置,但是国企中还是较少实现这样的管理;二是消化产能,盘活企业资金,国企资金资源较私企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均成为了“呆账”或“死账”,希望在供给侧与互联网下从生产端去除多余产能与库存;再次就是“去杠杆”,主要体现于资本结构中,目前国企的资产负债率非常高,例如我国五大电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85%以上,已经突破国资委规定的红线,因此要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严格把控资本结构,减少负债经营率;最后就是“降成本”与“补短板”,成本不只是包含库存成本,还包含税负成本、交易成本,甚至沉没成本,不要再单方面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成本管理和预算,而要结合供给率进行管理与预算。创新一直是国企的短板,必须加大科研投入,管理会计要更好的起到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便捷计算科技投入与研发产出的工具性作用,同时管理会计核算也要达到智能化要求。总之,鉴于我国2016年是落实供给侧的开元之年,必须将其作用很好的契入管理会计职能当中,不断进行智能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舒玉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浅析如何加强企业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29).
[2]李锦.正确认识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J].现代国企研究,2016(13).
[3]苗娟.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会计职能发挥[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