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胡仙芝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要求政府围绕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创新管理观念和方式,根据政府职能发展的需要和规律,改革人力资源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全面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公共服务理念,加强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要义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们共享”。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为新形势下政府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人是各种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一个国家中,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一种政府最为基本的公共服务。政府作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运用公共政策和有效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必须在人才的权利保障方面体现对人的尊重,在人们就业、发展和福利方面解决和人们实际利益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建立科学而完备的劳动者的培育、使用、管理、升迁、培训、退休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工资、住房、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权利的实现。 二、根据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及任务,适时调整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内容和重点 人既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第一主体。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集中体现为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是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都实行计划集中分配,一方面人事权力过分集中,另一方面对人的具体又区分不同身份,适用不同的政策,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分别进行管理。这种过度集中与分割管理,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活力,形成等级森严、死水一潭的局面,人才难以流动,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们作为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我国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化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的人事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1988 年,为了适应党政职能分开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强化政府的人事管理职能,组建人事部。同时,组建新的以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对象的劳动部。 1998 年机构改革,撤销劳动部,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突出了社会保障职能,加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社会保障的功能。这些改革适应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变化的客观需要,有着其历史必然性。 www.zhlzw.com 文章来源:中华 勵志网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 人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样就有必要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功能重新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界定。在经济生活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互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当初以国有企业员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