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栽培思索 对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栽培思索对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栽培思索 文章来源教育网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技能、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的结合,辅以基本素质的培养,提升应用能力。在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开展实习实践,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基础
在探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造学生的创新能力[6]。在基于理论、实验、实训三大物流学习平台,构建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技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理论知识是指专业或行业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与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突出自身特色,授教切合实际的专业知识,使得整个理论平台体系面宽齐全。避免重复讲授和相互割裂,使得课程不成体系。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需求设置,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满足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从而更加认真、稳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在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对英语、计算机熟练掌握。这种方式对培养具有综合知识体系的物流“准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通过实验教学的物流综合模拟实验、物流实训实验以及相关的实验网络课程可以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一短板。然而要满足这一需求,建设实验平台,完善实验设备至关重要。支撑实验教学的各个软件如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软件、物流模拟教学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通过这些软件对物流实务过程模拟,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协助,结合课堂所学,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建立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参观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信息技术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在参观、认识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再通过生产实习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透彻地剖析问题,再以实验平台,仿真模拟现实岗位流程,找到症结所在,并尝试解决问题,提前为毕业实习进行岗位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构建
根据三大平台的作用,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提出了基于理论、实验、实训三大平台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促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优化理论教学。授教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书本内容以实验的方式过程化、具体化。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弥补理论教学单一死板的缺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论教学加深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强化理论学习。实训岗位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地从实践中了解物流的整个流程,不断地深化理解,使得学生的认知从实践切实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得益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辅助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细化实验教学。从模拟物流实务实验教学到实习基地岗位培训,实验教学让学生提前岗位培训,而岗位实习中更加细化了实验教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从实验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放置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加深入探讨和研究专业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理论、实验、实训的三大学习平台,相互促进补充,结合三大平台的优势,构建了“理论+实验+实训”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从理论上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在结合岗位培训,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岗位,在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开展实习实践,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让其发挥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社会效益。“理论+实验+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从各方面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具体建议
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模块和知识单元三个层次组成。每个知识领域代表了与物流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方向,知识模块则是在这些科学领域范围内对物流管理专业整体知识进行分解[7]。每一个知识模块由若干个知识单元组成,知识单元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课程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物流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科目交叉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8]。它不仅需要吸收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还需要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表现在知识结构体系上,与物流管理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领域(一级学科)主要有: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法学等。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从物流学科界定出发,结合市场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自身办学定位选择不同的知识模块及不同的知识单元组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得出一套真正适合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环境的变化,年轻一代的学生更乐于接受新鲜以及富于挑战的事物。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实验训练,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学习团队;二是基于各类物流竞赛平台,通过自主探索、老师指导、专家点评这样一系列环节,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竞赛的全过程;三是基于典型案例互动式教学,其目的并不在于陈述真知灼见,也不是提供唯一真理,而是通过营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经营事务分析与决策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学生对任何合理的答案都抱合理的怀疑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各抒己见。四是以实验室为平台,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将课堂学习导寓于真实的物流模拟实务环节和职业训练环节,学生相互讨论和协助,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操作。因此,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本着物流公司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物流行业企业,与企业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将企业引入学校,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性实训,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引入物流行业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验收标准;引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9]。考核方式不合理是制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的考核方式仅仅是根据平时到课出勤率和最终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弱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科学的考核体系由公共课考核模块、专业课考核模块、创新素质考核模块组成。在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应当赋予任课老师选择、创新考核方法的自主权,消除行政对教师考试权不合理的干扰,采用科学规范的督导制度,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考察学生应用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