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2篇

2019-02-03 11:14:06浏览:6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一、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一)职业道德风险这主要是说我国商业银行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而盲目的吸收了大量的

(一)

一、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职业道德风险

这主要是说我国商业银行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而盲目的吸收了大量的会计人员,而这些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与专业技术等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得这些素质不够高的会计人员在从事金融会计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发生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二)信息失真风险

应该来说,商业银行的几乎所有业务活动都是通过会计信息来进行反映的。但是,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金融会计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往往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无法全面、真实、客观的反映出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流动状况,进而影响到银行决策层在金融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失误。

(三)内控弱化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在不正当利益的诱惑下,坚守合法经营的底线。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营利润,而进行非法经营,从而造成了金融会计方面的结算风险,加之这些结算手段较为隐蔽,涉案金额还较为巨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决策过程中难以强化内部的控制与管理工作,进而往往由于一些内部程序以及人为的失误等而造成操作失误方面的风险与决策方面的失误风险,一旦不能够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措施

(一)逐步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在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出会计的管理职能,努力运用好现代化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针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经营范畴来说,一定要对那些具有高风险的经营信贷业务进行全程的监控,并努力主动的参与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当中去,尽快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与特点来建立一个集中且统一的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融合在一起的会计核算体系,真正强化银行的会计基础工作,治理那些假的经营现象,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环境,切实为他们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尽快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机制,尤其是针对那些风险与损失较大的经营业务充分发挥出会计职能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分散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有利时机,切实堵住一些违纪违规的金融业务行为。

(二)加强和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它们要想及时有效的控制与防范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会计信息风险,就应该从会计信息的质量方面入手,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内外部的金融会计风险,真正为商业银行提供更为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就应该对那些外部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与判断。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当前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各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进行贷款审批的时候,应该要让注册会计师承担连带责任,还要让贷款单位提供明细的现金流量表。如果贷款数额超过了一定的数额,则应该要求贷款单位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偿还贷款的补充会计信息,不仅要从银行内部来全面且客观的披露出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状况,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贷款风险的集中度、短期及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不良资产状况等内容,从而努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信贷资产风险。

(三)努力构建一个全面且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改进金融会计制度,尤其要让其充分体现出谨慎性的会计原则。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改进呆账准备金计提方法,尤其应该要进一步简化核销审批手续,尽可能的放宽呆账准备金计提范围,并改革现行制度中一些过于苛刻的呆账确认规定,从而对现行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核销呆账的自主权。那么,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尽快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着力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这里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就应该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这里的事前监督则是包含了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事中监督则是包括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等来对存在的各种风险与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有效的防范与化解金额风险,真正堵住各种金融会计中的风险漏洞,构筑起一道有效的屏障。

(四)努力实现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较为完善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

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突出抓好内控机制中重要风险环节的控制,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依据双人、双岗、双职的原则来强化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工作,重塑商业银行的金融会计三铁形象,可以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来增强银行内部管理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当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还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要求,积极推行责任会计和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根据风险控制的分散化原则来把相关的风险与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努力提升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水准,从技术方面入手,让现代化的电算化技术来真正为商业银行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作者:李焰单位: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宫支行

(二)

一、金融会计与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信息失真风险

会计信息是反映机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单位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诸如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问题。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作和提供虚假的、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做文章。这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评价分析,将给国家和金融机构本身带来很大风险。

(二)操作管理风险

这一类风险主要是会计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风险。金融机构中的会计、账簿经办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在经济业务办理中出现错误,给金融机构带来财产损失。金融机构中的会计专业性很强,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现金资产、相关凭证和票据账簿时要严格执行程序,否则一旦发生漏洞或失误,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损失。

(三)支付结算风险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支付结算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在金融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因支付结算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会计人员越权办理大额提现业务,如果审核不严,极易造成财产损失,从而带来支付结算风险。

(四)误导决策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的会计部门工作职责不到位,没能够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相关信息,或者忽视了核算分析造成了操作中出现问题,以至于领导层在决策上出现失误。决策上的失误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中的误导决策风险。

二、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与实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在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要实现经济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分离,其他反映会计信息的报表应当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防止人为改变会计信息的情况发生,控制人们故意行为造成的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二是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完善审批和授权程序,加强会计处理流程、支付结算程序、内部交接的管理,尽量从内部和源头防范或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的金融会计新体系

一是要加强统一管理,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净化金融会计风气。重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整治虚假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现象,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要统一金融会计管理体制,防止机构内部各部门因承担责任而相互扯皮、推诿。每个部门要责权明晰,部门每个成员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实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承担”的良好氛围,减少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三)完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

首先,金融机构在接受贷款申请时要严格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相关的会计报表,报表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对于会计报表不真实的贷款企业不予提供贷款,并且交由相关部门查实。其次,金融机构除了要求贷款机构提供会计报表外,还可以要求其提供反映会计信息的其他相关资料,提高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只有通过实施完善的会计信息揭示披露程序才能够有效防范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金融会计风险。

(四)构建金融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对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考虑。事前监督主要是对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对不符合金融风险指标的要及时更正,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比如反映金融市场风险的利率风险率,反映损益状况的资产盈利率等。事中监督也就是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动态监管,对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与金融风险指标的核对,进行控制和修正,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合理的经济业务事项;此外,事中监督还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是指在发生了金融会计风险之后采取相应措施,挽回一定损失,把金融会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比如通过对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再检查分析,发现其中的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以防范下一步的金融会计风险。

三、结束语

在金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日益多元化,这也将给金融机构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值得每一个金融机构管理者深思。

作者:于倩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物流管理基地建设的情况综述

上一篇:

探析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