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会计准则是指对会计信息的加工、披露等具有约束作用的规则,是企业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的标准。随着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贸易和资本扩张变得尤为频繁,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变的极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与其它国家的贸易联系愈加紧密,受世界贸易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在此背景下,我国进行多次会计准则改革。2006年我国以IFRS(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蓝本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向着国际趋同迈出了一大步。当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国有经济的特殊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
1.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互动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资本流动,我国一直积极推进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从1992年发布两则两制到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建成,再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中国成为继欧盟各国、澳大利亚等之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重要国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另外,各国对会计准则的采用策略不一。一些国家使用直接采用模式,完全制定与国际报告准则相同的会计准则。而我国采用趋同模式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有关准则进行修订,并得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我国还不断完善相关准则,对一些国际准则中尚未明确问题加以补充,提高了我国会计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
2.完善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与世界经济融合
我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实施多年,实施范围也逐步扩大,全面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可比性,减轻了交易和监管的成本,满足了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完善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金融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的会计准则还得到世界其它资本市场的认可,为促进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我国审计行业的海外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困境
1.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不完善性和特殊性
国际准则的制定主要是为适应西方成熟资本主义市场国家,是以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跨国上市和筹资的财务信息为导向的,,而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资本市场体制还不够成熟,监管处罚机制也不够完善,这些市场缺陷也使得我国企业间的不规范交易、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有可乘之机,使得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阻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环境因素。
另外,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设置还要服务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主要局限在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而国有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所假设的会计环境差异很大。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与国际环境中倡导的竞争相背离,是一种与公允价值相排斥的行为。这种冲突在公允价值等其它方面影响了我国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制约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
2.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缺少主动性和主动权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一些方面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主动性。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以现行的IFRS为蓝本进行趋同,而没有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最新研究成果的征求意见稿为参照系进行趋同。这样就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而缺少前瞻性,没有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充分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的新的发展趋势,容易产生差距。另外,我们也很少有建设性的可行的建议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借鉴和采纳,这样一直尾随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增加了我国企业财会制度的变动和执行的成本,不利于我国的贸易发展,最终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丧失主动权,影响我国会计准则的贯彻和实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我国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成为制约因素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贯彻实施,从而真正发挥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作用。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依赖专业的会计人才,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经济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做出恰当的判断。而我国目前状况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对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精通的高级会计人才,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发展,制约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进程。
三、应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困境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市场和法律机制,立足国情与国际趋同
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中,我国应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另外,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增强准则的指导性与前瞻性,避免会计准则的变更带来的经济成本,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深入规范我国会计准则与实务操作。
各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还必须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坚持国际趋同的同时,考虑中国市场经济、企业的特点,立足解决中国实务问题,不能全盘照抄。对于某些具体的会计处理细节方面,由于其经济实质与国际准则并不相同,则应当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方法。我国会计准则是由权威的政府机构制定并保证其实施,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该坚持其强制性。
(二)加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积极互动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应当是双向互动的,我国应该积极发挥主动性,争取主动权和发言权,加大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预测,切实维护我国利益,推进国际趋同。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国应积极参与,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意见反馈,使国际准则能够更多的考虑像中国这样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益诉求。同时,我国还应该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预测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使准则的制定更具有前瞻性。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本身是一种持续和长远的过程,要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趋势,避免在制定和实施上滞后。
(三)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大挑战就是准则的实施,为保证准则的贯彻执行,我国应该加强对会计人才的相关培训,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培养出一批通晓国际会计准则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带动我国整体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为方便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立足中国国情运用准则进行恰当的判断,满足社会需求目标,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四)坚持我国会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应该遵循国际通行的经营运行准则,减少国际经济贸易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决策的效率。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与其他各国共同合作建立旨在提高世界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体系,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