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宁为核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逐步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中心,给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需要以全新的视野与思路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改革,提升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物流中心建设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适应CAFTA区域国际物流发展需求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当前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CAFTA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发展需求。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CAFTA发展及其人才需求态势分析,适应 CAFTA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需求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素质要求:
(一)应用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CAFTA物流中心建设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发展需求,熟练运用GPS、GIS、BC条码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WMS、TMS、CMS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在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实训环节设计等教学改革和实施应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CAFTA国内商贸物流和国际港口物流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拓广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制度,使毕业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是能手。
(二)复合性。物流管理是以降低物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的物流规划、流程设计、信息控制、组织管理等工作,涉及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与技术,是一门复合性很强的专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向产供运销国际供应链一体化集约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相互交织融合,服务于广西北部湾和中国东盟物流中心所需要处理的管理事务和技术问题日趋复杂,涉及商品采购、物流设计、报关报检、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外语外交、经济法律等。因此广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必须朝着厚基础、宽知识、强技能、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才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区域国际性。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省区,将成为中国东盟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特色。因此,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要符合区域国际性需求,通过国际区域专业特色培养,使流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先进国际视野和管理思维,掌握国际物流运作业务,熟悉国际规则与惯例,能熟练应用外语进行交流。
二、面向CAFTA区域国际物流发展的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核心工作,也是开展有效教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其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需要研究明确以下几个问题:课程体系设置原则、课程体系设置思路、课程体系架构设计。
(一)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把握的原则。(1)科学性。课程体系设置要科学把握学科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2)实践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应以国内外物流行业企业岗位任务和技能需求,突出应用性。(3)特色性。广西高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应体现本专业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中国东盟区域国际物流中心的人才就业定位和专业特色。
(二)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实务技能为重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就业面向、国家物流职业资格标准,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突出实践课程教学地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系列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使课程体系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中国东盟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发展人才培养需求。
(三)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架构设计。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与思路,基于工学结合服务CAFTA区域国际物流职业导向思想,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岗位技能分析和职业成长过程深入分析,构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拓展三大课程模块构成。职业素质课程由职业基础素质课程和职业拓展素质课程组成,职业能力课程由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和职业专业能力课程组成,其中,职业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能力课程组成。该课程体系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认证、职业拓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兼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模块里,特别重视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点开展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形成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和严密的课程体系。
三、面向CAFTA区域国际物流发展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践性人才为根本目标,应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施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CAFTA商贸物流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实训方式以职业见习+课程实训+集中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进行,采取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导入嵌入融入实践教学模式。
(一)导入式实践教学。安排第1学期进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调研校内物流实训室和物流企业如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广西运德物流公司、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了解CAFTA区域国际物流行业企业发展态势及物流岗位技能要求,初步认识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与物流运作管理实务。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认知与专业兴趣,为日后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导入式实践教学具体课程可设置为专业教育或职业见习,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二)嵌入式实践教学。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包括专项实训和集中实训,专项实训是基于课程知识、技能、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根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课程进度安排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内专项实训,如现代物流基础、供应链管理课程,可分别选择物流包装、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供应链延迟技术、供应链企业联盟等教学模块,到物流实训室或CAFTA区域国际物流企业通过讲解演示、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开展互动式实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某项具体物流技术或管理实务。集中实训课程,是纯实训课程,第2~4学期每学期安排一门,分别为仓储与配送实训、港口物流、物流技能实操,前期安排在校内物流实训室,后期安排在CAFTA区域国际物流企业进行,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轮岗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具体物流岗位业务操作技能。
(三)融入式实践教学。安排在第5~6学期,分别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该实践教学环节可安排在CAFTA区域国际物流企业或学生自选单位进行。教师可通过布置毕业设计、企业调研等实习任务,通过有效的实习实训校企互动联合指导教学,开展问题教学、项目教学和企业轮岗实训,让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企业物流运作管理实务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即将毕业上岗,接受市场检验做好充分准备。
四、面向CAFTA区域国际物流发展的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是有效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作为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CAFTA物流发展的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采用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KAQ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良好社会公民规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课程考试等传统单一考核形式,灵活采取方案设计、项目管理、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考核形式;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以素质为目标,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现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评价的全面考核思想,采取进阶式、多通道、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方式,将学生课堂表现、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范围;突出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培养评价主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模拟经营和顶岗实习由用人单位基于中国东盟物流企业KPI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学生具体物流项目管理和综合物流运作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素质水平,衡量学生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CAFTA物流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