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基础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可以为企业正常运行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有效信息。我国由会计电算化发展至会计信息化,并不仅仅是概念的改变,而且还是会计发展趋势与改革理念的变化。会计核算在信息化时代中对大量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此外,会计核算对会计理论方法与体系也具有一定影响[1]。然而,会计信息化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传统会计理论,因此,在肯定传统会计理论的同时,又赋予会计信息化新的概念。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重组传统会计模型,以此构建会计学科和信息技术充分开放和高度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该会计信息系统对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予以全面运用,采用互联网系统,自动化处理相关会计业务,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可以适时、主动报告相关会计信息。从根本上说,会计信息化并不只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结果,会计信息化表示一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现代会计理念。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念的影响
就本质而言,具有客观逻辑关系的一些会计理论要素共同组合而成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起点为会计目标,并以会计应用理论和基本假设为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念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所谓会计目标,就是会计在某种社会条件下的工作必须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会计实务发展以会计目标为其方向因素。这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具体化会计职能是会计的根本目标。然而,因为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会计目标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会计目标而言,自始至终都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即:将有价值、准确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决策者。会计信息处理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帮助下逐渐向网络化、自动化以及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影响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响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影响主体假设、影响分期假设等。而对分期假设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突出。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若干短时期的划分,与会计报表、结算账目进行有效结合,将精准的会计经营成果和财务现状提供给企业决策者。现代网络技术为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现状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且直接关系着企业决策者所做出的相关决策。所以,相对会计信息而言,要保证其实用、准确,由此才能与企业发展需求相满足。从根本上说,会计信息系统本身为管理控制层范畴,将会计核算原则充分体现出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极为有利。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对核算措施的影响
因为传统会计核算系统相对较为复杂,所以一些企业在明确会计核算方法后,仅注重会计核算计量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简单性,却对计量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形成忽略。此外,对相关凭证报表数据进行抄写时,往往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解决人工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将会计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分析并不只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同时还是会计核算的二次发展。会计分析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其主要依据,与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资料进行有效结合,通过相关措施,对比与分析各项经济指标,以及时查明企业财务收支情况与各项经济活动。在会计信息化态势下,需要企业对各教训和经验予以不断总结,将更为科学、合理的措施制定出来,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不断改善,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不断提升。此外,在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整理与加工所采集的相关数据,通过在数据库中所储存的会计信息,与用户实际需求相结合,有效加工数据库,使会计信息极具个性化。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检查措施的影响
所谓会计检查,就是企业会计人员审查会计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也就是说,会计检查是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监督,被称为会计分析和核算的补充。由于我国经济技术在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的普遍应用,采用互联网技术自动化处理会计信息,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简化,方便企业管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企业各部门数据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这对企业职工而言,不仅是企业会计信息生产者,同时也是其使用者,能够有效检查企业会计信息。企业领导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科学管理企业生产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2]。但是,由于会计事项基本上都是计算机程序处理与操作的,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会计事项的错误处理。
四、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会计信息化不仅使传统会计数据存储形式与会计核算方法得以改变,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本身的会计信息质量,对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实务和理论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企业监管体制的改革也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