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物流因其对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际物流学》这一课程,内容比较多,从纵向上来说,涉及到国际物流战略、运作和实务;从横向上来说,涉及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面对内容如此庞杂,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讲授好这门课,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技能,需要不断探讨。
1 课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三个专业开设《国际物流学》,授课方式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物流企业或物流园区观摩;教学互动方式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为主,辅以班级邮箱、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辅以平时成绩。《国际物流学》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没有体现《国际物流学》的特点,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授课。目前的课程讲授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1 课时较少,教学内容较多
《国际物流学》在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三个专业中,最多48个学时;在48个学时里要讲授国际物流战略、运作和实务等内容,涉及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7大功能。48个学时总共24次课,在这么短短的24次课里,单纯利用课堂传授很难达到效果。如何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借助信息化作为辅助手段。
1.2 学生学习基础个性差异较大
《国际物流学》要面对工业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三个专业开设,工业工程和交通运输以理科学生为主、国际贸易以文科学生为主;工业工程接触物流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这方面有一定知识积累,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接触物流方面的知识较少,这方面知识积累较少;这就给《国际物流学》的开设带来一定难度。
1.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被动听。学生自我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差。而《国际物流学》内容多,涉及面广,与许多学科都有关联,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较小,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4 现有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目前,《国际物流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对所有学生传授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单一化,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此同时,缺少信息化教学的手段,缺乏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首先自学,然后相互学习,最后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授课[1]。
1.5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物流学》的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方式比较单一,平时成绩主要以课堂点名的次数为主进行评分,期末考试以试卷得分为主,课程论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很少计入总分。采取这种考核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个性化区分不明显;而且还会经常发生即使学生对于知识没有掌握清楚,在期末靠死记硬背也能够勉强通过考试这类事件,但是这一点并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的。
2 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概念
混合式学习是指把不同的学习理论、方法、理念,不同的学习技术、手段、平台,混合起来实施教和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战略和策略学习方法。目前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把课堂授课与教师、学生互动学习和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平台的自学与互动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前利用信息化网络进行混合式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这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把课堂授课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采用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师学生教学互动形式,与基于协同理念的网络互动学习和以自我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在信息化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学资源共享化、教与学的互动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数据化和信息化等。
目前学界对《国际物流学》的混合式学习的研究还不是太多,王冠军对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3],邢苏利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对高职国际物流学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4]。
3 《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由自我学习阶段、网络互动学习阶段及课堂面授和老师、学生的互动学习阶段构成;混合式学习主要由四块组成。一是课程信息化、数据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把课程学习任务、目标、评价标准等导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二是学习活动实施,自我阶段和网络互动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讲授以老师为主体开展;三是学习活动支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系统,在线题库和案例分析等;四是教学评价,对每个阶段进行评价,检验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4 《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的措施
4.1 准确课程定位
首先要针对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工程等不同专业设计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其次,力争在专业模块中设计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评价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信息化
首先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化分解和设计;其次,对教学任务、内容进行信息化分析;第三,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学过程描述和评价。
4.3 设计《国际物流学》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录播教室,设计课程介绍、课程作业、在线题库、案例分析、物流软件应用、作业错题集等板块内容,建立网络《国际物流学》教学课程。
4.4 《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自我学习。利用《国际物流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第二阶段:网络互动相互学习。第三阶段:课堂讲授和老师、学生的互动学习。
4.5 《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的管控
从自我学习阶段、网络互动学习阶段及课堂面授阶段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管控机制[5]。自我学习阶段:个人自主学习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学课程、自我预习案例、自我做题等,检验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自我学习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1,如果通过测试,则要继续这一阶段的学习。评价1是依据自我学习阶段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根据本阶段学习目标设定。
网络互动协同阶段:小组协同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网络互动协同学习阶段,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并根据这一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2,如果通过测试,则要继续这一阶段的学习。评价2是依据网络互动协同阶段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根据本阶段学习目标设定。
课堂讲授和老师、学生互动学习阶段:小组协同+师生讨论是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画龙点睛式教学,学生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根据这一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3,如果通过测试,则要继续这一阶段的学习。评价3是依据课堂讲授和老师、学生互动学习阶段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根据本阶段学习目标设定。学生如果通过了测试,则还要接受本模块综合评估评价4,如果评价4获得通过,继续下一模块学习,否则返回第一阶段重新学习。
5 结论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学生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国际物流学》教学模式遇到了许多挑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断下降。通过混合式学习,可以把传统教学优势和信息化优势结合起来,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自我探讨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不过这种学习方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主要是按照课本授课就行,现在需要更高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