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以及频发的金融风暴,使得历史成本计量方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进入21世纪后,历史成本计量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渐渐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替代它的是公允价值会计。财务会计行业应用公允价值,可以有效缩小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会计制度之间的距离,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能够帮助财务会计制度确定目标。
一、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的产生源自于历史成本计量所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危机。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历史成本计量方法被抛弃,而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在公允价值的发展史中,历来都有经济学家对其进行定义,例如LASC在L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1995)中指出,公允价值就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引进公允价值的时间比较晚,正式将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做法是直到2006才开始的。我国财务部在2006年颁布财务会计相关准则时曾对公允价值做了这样的表述: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所进行的资产交换、负债清偿等操作,条件是双方不能在经营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二、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
所谓的公允价值理念是指会计信息要真实、公允地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价值。下面笔者就以公允价值理念审视财务会计理论。
1.公允价值理念与事项法会计理论
事项法会计是指根据经济事项(如计提折旧、领用材料等)来报告会计个体的经济活动,进而根据经济活动报告来重新建构财会会计的一种方法。公允价值理念下,事项法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反应会计个体的实际经济情况上更加真实,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会计个体的经济情况加以详细的了解,从而使做出的决策能够更加科学、理性。目前,我国的公允价值理念对事项法的影响还有待加强,只有在公允价值理念的审视下,事项法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先进的计量技术。
2.公允价值理念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在会计工作中,它可以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指导现有会计准则遇到的新会计问题的解决。在公允会计理念的审视下,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公允价值理念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具有、真实、公允的特点。
3.公允价值理念与会计基本假设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假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的会计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几个方面。在公允价值理念的审视下,这几种会计假设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遭受冲击的会计假设则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与改革,使会计假设能够在会计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方法
1.公允价值理念下资产类项目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资产类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是总额法、净额法、和折旧法。探究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资产类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主要从这几种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总额法是指将入账资金全额作为补贴收入进行核算,在利润表中作为补贴收入单独列示的方法。净额法是指将入账资金与其相关费用相冲抵的方法。一般而言,销贷款的公允价值是在折扣之后入账的,这种情况下,总额法不符合决策要求,而净额法更符合公允价值理念。而折旧法是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常它被分为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服务寿命法、全年折旧法、双倍余额法等几种方法类型。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对资产折旧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与了解,从而使折旧方法更加符合公允价值理念的要求。
2.公允价值理念下负债类项目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负债类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实际利率法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等。对于这类项目的会计处理,一些国家认为实际利率法要优于其他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因而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比较多。而我国在处理这类项目时,只是将实际利率法作为优选方案而加以应用,而将其他会计处理方案作为备选方案。然而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将实际利率法视为最优方案。这就说明实际利率法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理念的要求。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也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公允价值理念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运用是经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要认真审视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促进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