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2-03 11:30:40浏览:22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技工院校作为专业培养实用型、就业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其生命力就在于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就业上岗能力,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技工院校作为专业培养实用型、就业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其生命力就在于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就业上岗能力,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电算化实践能力就至关重要。

在目前的中高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顶岗实习阶段也流于形式。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简单的上机实验和模拟做账,实践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简单经济业务上机操作为主。其结果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毕业证,但缺乏整体、连贯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如:上年5月,我校安排了三个11级会计班学生到深圳广鹏物流公司实习,该学生拥有高新技术用友软件员级证、中级Offic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但工作一周后,学生打电话回来,反应所在单位的电算软件不是所学软件,不懂使用。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所教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低。这就是技工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归根到底,其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如何培养、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重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双师型教师是技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素质要求教师既像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又像岗位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是: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没有专业技能证书。另一方面,部分来自会计岗位的教师虽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没受过系统教学培训,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这些现状增大了电算教学难度、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除了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教法外,还要求教师接地气。进入企业,以零距离贴进所教专业,摆脱光讲不练的状态。俗话说:八级工拜师傅长到老,学到老,没有永远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实实在在培养出适用型上岗型技能人才。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要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同时可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二、巧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说,它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下,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会计电算化教育工作者所提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用任务驱动设计电算化教学项目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及技能。

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人们对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束缚。

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实验证明,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能力。也是理论与实践直接挂钩的最有效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可以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均存在着三方面较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业课程的课时太少,合计不到50%。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二是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实践教材。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技工院校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实践教材没有根据中、高技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知识点设置未能体现中、高技会计电算化学习的递进关系。三是现在大部分技工院校都设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半数以上具备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大部分学校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教学设施无法满足实训需求。

技工院校当适应增加实训课时,选择实用、时用、适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设施的建设;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加大实验、实训的力度,对提高学生电算化操作能力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09年3月,4个财会班成绩较好,理论知识较扎实的学生被选出参加全市专业技能竞赛。但培训初期,她们的速度却一直上不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我仔细观察她们每次操作,发现她们理论虽好,但技能不淳熟,就如同一个人懂珠算口诀,却不会打算盘或打不快打不准一样。她们就缺练。熟能生巧,只要她们多操作,速度一定提高很快。我马上调整了方法,增加了实操课。果然,她们的速度得到了迅速提高。在5月比赛时,4位参赛学生,有三位分别获得一、二等奖,获奖率为75%。

同时,我结合高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上年起,除加大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活动的力度外,还尝试把ERP资源管理的观念融入电算实践教学中,把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等相关知识通过实践运用,进行知识的延伸、扩展。使学生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形成链条,进一步巩固专业技能。

四、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完善现有评价体系

考核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有效的考评标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多数学校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编制小型模拟案例进行简单上机操作,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效果的准确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目前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应试式的,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产生只要考试能通过就万事大吉的误区。造成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动手能力弱的严重后果。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打破一张试卷、一次考试见高低的传统考试模式,采用多次考试、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将会计电算实践教学的考核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阶段考核。主要是每个学习阶段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阶段考核中,不能沿袭文化科目的考核形式,而应将考评重点放在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上。二是综合考核。在所有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会计电算综合模拟实训考核,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全账操作。重点考核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融通,主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扩展能力。三是社会实践考核。在毕业前的一年中,让学生直接到实习单位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工作,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说,由于单位会计岗位有限,以及基于商业秘密的顾虑,单位很少能大批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实习的单位、时间、地点都较为分散,这加大了考核的难度。因此,学校应该专门建立会计类专业校外实习及考核制度,选派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从学生到单位开始全程进行指导并考核。四是毕业技能鉴定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由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电算化人员,会同学校会计教师共同组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技能鉴定小组,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行综合鉴定,成绩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五、加强校企合作,贯彻执行校企双制

校企双制是把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培养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发展的产物。更是校企合作步入成熟,形成开放、灵活的办学机制的必然结果。它的核心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即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校企双方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双制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产业园与技工院校对接的长远战略目标。企业解决了用工不足的难题,学生则更早适应企业环境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学校则能深入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方互利多赢。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校企双制不仅能大大增加学生实践课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很好地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让实践教学更因地制宜地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调整教学环节,缩短学生上岗磨合期。以我国校企双制试点学校山东省青岛市平度职教中心为例,该校学生3年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68%。第一学年5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第二、第三学年3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50%的时间在企业培训。实践课时大幅增大,造就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飞速提高。实践中相关会计岗位采用的师傅带徒弟岗位操作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传、帮、带,进一步强化了技能,在顶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为其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作为学生,可通过实战演练,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扬长避短,及时想方设法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运用的要求。

另一方面,派出专业技能教师到相应的会计岗位进行学习、学生辅导。可让校方走进生产一线,摆脱理论实践脱节的普遍教学问题。打破校方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的尴尬现状,让学校的教学活动围绕企业、社会需要开展。并按照学生基础和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年度和学期计划。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尖端技术。与时俱进地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

时代在发展,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改革、完善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1988年财政部制定会计电算化长期规划至今,我国电算化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但随着电算普及率、覆盖面急速扩大,也暴露出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尤其是细致到电算化教学中,软件的及时更新、通用性。教学的手段、方法的改进。先进技术、方法的学习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会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让我们群策群力,以期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相关问题研究

上一篇:

浅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社会保障的完善性(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