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提高对策

2019-02-03 11:35:33浏览:74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会计电算化不仅研究会计原理、原则,还要利用电脑完成记账、算账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

会计电算化不仅研究会计原理、原则,还要利用电脑完成记账、算账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覆盖面在急速扩大,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某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缺乏全面的分析,没有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不了解企业会计工作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培养人才上跟随大流,从而造成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所学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岗位,而失去不错的就业机会。

2、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采用教师讲解和书本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通过口头授课将知识传递给学生,造成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即使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往往也是按照操作指导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进行会计事项的处理,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课堂实践和现实中的会计业务是脱节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无法将学校实践学习转换成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能力。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教会学生机械地操作某一款财务软件,不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多种财务软件。

3、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实践性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但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一毕业便直接参加工作,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流于表面。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环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学用的财务软件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但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购买了某种财务软件后,后续很少再投资,使得软件落后,不具备较强的仿真性。而且学校里很难实现一人一机,机房的共用也会导致每次实训的结果数据无法保存,使得实训课程难以连贯,影响实训的效果。

4、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虽然现在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学校中依然采用笔试这种方式来评价教学质量,跟原先的应试教育没区别,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规定只能采用笔试的方式,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只关心一时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以致高分低能、高能低分现象层出不穷,对于会计电算化一些注重实践的课程来说,这种考核方式难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软件操作的能力,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认知,深入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及技能需求,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除了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往往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避免学的太杂、理论脱离实践,使学生扎实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抽象、复杂问题的理解,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相关流程,让学生进行案例重演,使学生具有实战经历,使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善于决策的过程。此外,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比较法,增强教学效果,比如通过对不同财务软件的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软件的特点,触类旁通,更好的适应各类软件。

3、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工作

高职院校应适时的更新完善已配备的财务软件,教师也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软件开发商沟通,协助开发针对性强的会计模拟软件。学校还可以利用沙盘软件等方式模拟企业业务流程,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例如岗位模拟操作实训室、ERP实训室等,使学生更好的体验企业业务与环境。对外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建立企业学生定岗实习制度,或者定期聘请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4、加大实践考核力度

会计电算化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考核形式可以由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关注实训中学生的表现,从而更全面地考核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更注重自身的操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就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科学的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教学,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供应链系统下的茶企物流管理

上一篇:

有关建设效能政府中人力资源培训的研究(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