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理理论下的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2019-02-03 11:37:19浏览:1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公共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管理方式是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公共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管理方式是不科学的,进行公共管理的改革,需要融合制度、方法、模式、思维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治理理论与依据,最终达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目的。本文先简要概述了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治理理论下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治理理论;公共管理改革;管理方式

一、治理理论基本概述

治理理论最早由詹姆斯N罗西瑙提出,他指出治理与政府统治有着本质的区别,认为治理是一种基于共同目标支撑的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政府,国家没有权利强制实行。因此,可以但从理论上来区分治理与政府统治,前者的内涵显然要更加丰富,既治理既包含了政府,也包含非正式或者政府机构。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俞可平对治理理论延伸到“善治”层面,认为治理理论包含了五个基本特征:第一,治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提升公共利益;第二,治理的对象是公众在日程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活动;第三,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区域政府还包括一些集体组织,比如行业协会、慈善机构、学术团体等,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提高治理的质量;第四,治理的的机构具备相应的权利,为了保证治理责任的落实,应建立责任分担机制;第五,治理的方式与单纯的政府号召与权利运用不同,更多强调理念的灌输,使民众能够警醒,并自觉遵守,通过各组织或者机构的合作,不断创新治理方法与治理技术,以便更好的对公共事务或者活动进行控制与引导。这充分表明治理理论在制度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以协商、约定等友好的方式,达成实现地区经济繁荣的目标。

二、治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形势下,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治理理论来支撑我国公共改革,对提升公共管理质量与管理实践成效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具体实施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修正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目标,转变传统管理模式

治理理论强调善治,善治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共利益。而善治的本质在于政府与民众的联合治理,并非政府的一手管理,因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将以往单纯的政府统计变为塑造政府与公民关系上。在政府职能转变上,一定要区分职能转变与职能削弱两种理论,不能将职能转变理解为职能削弱,而是通过优化政府的结构与功能,以提高政府处理政务的能力。同时在政府行为上,要设置合理的边界,将政府不该自己办或者自己不能办好的工作交由社会机构进行管理,将权责转移,实现权责分担,通常而言,社会机构往往具有更高的民众基础,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远比政府强制处理效果要好的多。在公共管理改革中,要强调公共权利是分散化与多元化的,但是并不意味这政府权利的权威性缺失,而是权利分属政府与社会机构当中。通过公共权利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使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权利并且在权利诉求上具有同等的地位,这样保证在经济差异下,人们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在社会福利上,保障残疾人士、失业人群以及老弱病残等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基于治理理论的公共管理改革,还要求政府在管理方式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将传统管理方式主观转变为从控制到服务、从规则到协调、从法制到回应上的转变。

(二)国家资源不应被政府垄断,而是在社会群体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保证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被政府垄断,能够有效方式官僚主义的发生,并且将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通过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使市场竞争更加合理,并且逐渐形成完善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益与质量。因此具体做法为,首先,要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以及民间组织力量加入到公共管理事项中,通过项目招标、租赁以及公私合营等方式,最大化的提高政府管理职能,以满足公民的需求;其次,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改革与优化资源配置;再次,要实现权力下放,避免主要部门一手抓的情况,是下属机关人员能够有充分发挥的机会,通过层层管理,使领导决策更加合理;最后,要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工作人员的创新管理精神,以期逐渐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三)发挥社会多元合作的优势,强调公共管理的平衡

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加强社会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治理理论的体现,对公共管理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上,首先要培育各种非盈利组织、社区企业、行业组织、以及其它社会志愿团体等,鼓励政府与社会组织公职;其次社会组织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再次,要承认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使民间组织真正独立为一种公民组织,为百姓解决实事。在我国行政管理上,一直强调政府管理职能大于社会组织,这对公共管理不利,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应形成民间组织与政府独立的态势,使两者能够相互约束,最终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关系,使公共管理走向善治的道路。

结语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治理也为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提供良好的渠道,促进社会民主自治,也强化了政府的责任。公共管理适用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02:125-130+4.

[2]严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J].中国软科学,2004,06:130-135.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网络时代企业会计电算化创新实践探索

上一篇:

对战略联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