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校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2019-02-03 11:41:58浏览:40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摘要:网格化管理对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高校社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网格管理思想融入高校

摘要:网格化管理对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高校社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网格管理思想融入高校社区管理,通过合理划分网格、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搭建共享管理平台、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构建高校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社区管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职责明晰、流程顺畅的工作局面,提升高校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高校;学生社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和后勤社会化,大学生的生活居住环境由原先的校内公寓逐步转型为公众社区,学生管理模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的时间不长,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都还不够健全,可尝试将网格化管理思想融入高校社区管理,构建高校社区管理的新模式,符合新形势下高校社区建设的需求。

一、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

网格化管理是网格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管理应用,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1]。因此,网格化管理的目的是解决管理中由于部门间职能分割造成的数据分散、信息内闭、流程“冗余”等现象,最终形成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管理效率。综合当前社会管理的成功实践来看,实行网格化管理需在原有管理体系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完善。实现网格化管理一般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构建规范化网格。规范化网格结构应该是条块结合,即在同一部门系统的“条”与各部门系统间的“块”互通,业务办理相互协助。而原有管理体系中,其管理功能“条强块弱”,“条”上同一部门内的业务沟通比较多,效率也较高;而“块”上部门之间缺乏联系,效率较低。实行网格化管理需在原有管理体系基础上,重新整合各职能部门,提升块与块之间的互通与协助,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建好信息化系统。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一站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必不可少。在具体建设中,网格内的各部门要根据业务流程情况,统一用户数据库、共享服务端口,做到流程科学化,给用户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完善服务机制。网格化管理思想是基于“用户需求”,体现“用户至上”的理念,目的是实现高效率、便捷性的管理与服务,这就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服务机制,是管理者在服务过程中有着一致的服务理念,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要求,为用户提供专业、规范的服务。四是加强服务监管。网格化管理的功能是各部门之间在同一“块状”网格中的协调与服务。因此,需要加强服务流程中各环节的监督,确保内部管理流程更优化,工作职责更明确,服务质量更完备,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高效服务[2]。

二、高校学生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主体多元化,使高校社区育人作用难于形成合力。高校后勤社会化后,社区内存在着学生教育主体的学校、学生服务主体的后勤公司和学生自治主体的学生自治组织三种多元关系主体[3]。学校虽然作为学生管理和教育主体,但学务工作者很难全程参与学生的社区生活,缺乏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育人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而作为学生服务主体的后勤公司,存在着公司效益与学校教育公益性之间的矛盾,难以形成育人目标的一致性;而作为自我管理的学生自治组织,主体地位相对弱势,且存在着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也很难在社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社区内的不同管理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很难在社区育人上形成合力。2、管理机制碎片化,使高校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盲点。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许多高校对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之中。在新形势下,原有的学生管理规范和制度不适应学生入住社区后的管理和教育,多元主体间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保障,从而使生活在社区内的学生脱离学校的管理,存在着各种不良隐患,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盲点。3、服务形式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当前高校社区大多还处于传统管理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提升学生的生活服务质量,对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考虑不多,管理手段单一,服务内容简单,没能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平台,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得不到满足,难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二)网格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社区中实施的优势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学生社区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社区管理要求,网格化管理思想适合当前学生社区管理的需求。1、网格化管理模式契合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创新需要。高校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可以使管理重心下移,管理位置前移,在原有管理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条块结合、权责明确、资源共享、内部协同”的要求,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利于从体制上解决条块矛盾、信息孤岛等现象,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契合当前高校社区管理创新的需要。2、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应合网格化管理技术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学校的数据共享中心,构建了360°视角的学生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等信息能够在数据中心实现查询、分析、统计,为高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3、社会领域成功经验为高校提供借鉴。网格化管理从最初的城市管理到目前的社会经济等多领域的运用,业已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同时,高校管理者也在学生安全、学生党建、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上融入网格管理思想进行探索实践,为高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

三、高校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

以笔者所在的浙江万里学院为例,作为较早实施公寓社区化管理的高校,2001年,学校开始实施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探索,根据两校区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年级学生入住回龙校区学生社区,实行书院制管理;其他学生入住钱湖校区学生社区,实行学院制管理。2012年,学校分析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谋划,将网格管理思想逐步融入社区管理服务,通过合理划分社区网格、科学设置网格组织机构、建立共享平台、完善服务机制等措施,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划分社区网格

高校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合理划分单元网格是系统构建的基础[4]。学校按照地域和管理特点的不同,将回龙校区学生社区和钱湖校区学生社区作为一级网格。在回龙校区学生社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院的基础教育功能,建立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书院制网格化管理模式,按书院所属楼为区域建立二级网格,在各楼内以楼层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在钱湖校区学生社区,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和学院专业特色,建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学院制网格管理化模式,按学院所属楼为区域建立二级网格,在各楼内以楼层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同时在各层级网格内,建立相应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组织机构,形成了“条”与“块”相结合的网格系统。

(二)设置网格组织机构

多元关系主体的存在,势必会因主体利益不同而使得管理目标不一,导致社区育人成效不理想。学校以统一管理、主体协同为目标,在不改变原有各主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工作委员会,作为社区工作的最高决策层,统筹社区发展规划及重大事务决策处理。委员会下按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功能模块分别由社区党、团工委、后勤公司生活服务中心及学生自治委员会等部门和组织负责,各模块组织间实行协同管理和信息互通,使工作全覆盖,不留“真空地带”。

(三)搭建共享管理平台

1、信息平台建设。目前,随着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建立了基于大数据技术基础上的学生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信息融通,有效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平台内容包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生基本情况、个人行为表现考核记录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学生生活服务方面的学生住宿服务、“一卡通”服务、维修服务、餐饮服务等数据库;学生网络舆情方面的如辅导员QQ群、值班在线、学生干部QQ群、社区微博、微信等。2、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站式社区学生事务中心”,采用协同办公、统一办理的形式,将学生在社区的相关事务和服务事项纳入中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单位派员入驻,社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中心事务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统一调配资源,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理清工作流程,实现工作内部协调,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四)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管理主体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应加强各管理主体间的联系沟通,定期召开会议,传达上级及学校的有关精神,研究社区发展重大事项,讨论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统一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建立“组团式”网格服务机制。网格化管理的特征之一是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因此,在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中,高校需要整合资源,开辟专门场所,引导专业团队入驻社区,分类指导,解决不同需求学生的困难,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一是建立教师团队联系网格制度,全员动员,实现每个网格都有教师参与,加强网格内学生的专业指导和思想引导。二是建立学生自我服务机制[5],社区学生自治组织作为学生管理主体的群众性组织,在学生中号召力强、影响力大,学校应加强学生组织队伍建设,指导和引导学生组织开展自我管理和服务活动。如建立社区党团组织,按照网格管理要求,设立各层级网格管理员,开展责任区活动,网格管理员每周按要求进寝室走访同学,及时掌握网格内情况,引导同学们参加文明寝室建设,劝说和制止寝室同学的不良习惯和违纪违规行为,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建立社区社团活动中心,积极引导各类社团入驻社区,社区开展“兴趣+专业”相结合的小型、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对于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营造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6.

[2]宛天巍,王浣尘,马德秀.网格化管理原则及网格结构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3):456-460.

[3]蒋建军.社会管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81-83.

[4]张孝永.高校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28(1):108.

[5]吴月齐.高校大学生社区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751(3):30.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思考

上一篇: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现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