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保基金管理中相关理论研究
(一)社保基金管理的内涵
社保基金管理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社保基金的筹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社保基金的支付以及社保基金的监督等行为过程。社保基金是一项特殊的公共资金,主要由企业和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金组成,国家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其管理目的主要有四个:①确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防止基金被挤占挪用。②就是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防止通货膨胀造成基金贬值。③要保证基金的支付能力,防止支付危机的发生。④就是要保证基金管理的高效率运行。社保基金从管理和投资运营主体以及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财政集中型。这种类型基金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或者政府,它通过财政预算或者购买国债和特种债券来进行基金管理。这种管理类型的优点是风险较低、易于操作,但缺点就是投资收益率太低。目前,欧美国家长期采用这一基金管理途径正受到基金投资市场化的严峻挑战。
2.多元分散型。这种类型基金管理主体是社会保险机构委托的各种金融机构,例如银行、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它规定最低收益率然后委托金融机构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投资。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透明度较高、收益率大大高于财政集中、型,但与收益相伴随的就是投资风险较大。
3.专门机构型。这种类型基金管理的主体是一些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专门机构,例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管理局,专门机构集中管理社保基金,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正是财政集中型的资金管理模式。
(二)社保基金管理的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因此如何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家都将目光投到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进30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飞速发展,而社保基金是社保制度的物质基础,对于社会保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社保基金规模逐步增加,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基金管理不规范导致基金安全性受到威胁。
(三)社保基金管理的发展趋势
1.社保基金管理日趋多元化。这里的多元化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将社保基金的管理引入市场化管理,拉美、东欧的社保基金管理私营化步伐加快、东南亚的公积金管理模式继续发展。
2.社保基金监管问题备受重视。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政府在民生部分的支出逐渐增多,各国都开始调整原先的现收现付制,转向了部分积累制,从而积累了更多的社保基金,从而这笔庞大的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如何防止基金被挤占挪用,如何有效监管都成了各国的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首要问题。
3.放松对社保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许多国家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趋势的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对社保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虽然购买国债或者存入银行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尝试将社保基金投入股市,使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了国际的主流趋势。
二、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现状
(一)基金筹集规模逐渐扩大,支付压力却未减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社保基金的结余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保基金的支出数额越来越庞大,但收入却没有相应提高,所以养老金支付能力越来越差。预测到2030年,我国社保基金缺口将达到2至3万元。此外政府缺乏关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一系列行为的法律法规,未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基金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管理混乱等。从而造成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二)基金管理基本安全,但违规操作仍有发生
我国先后出台了几部关于社保制度安全的法律文件,例如:《国务院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的规定》等。但这些政策属于临时性的,不能彻底全面的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具体违规行为如下:
1.违规投资。以养老金为例:1998年末养老金结余是510多亿元,截止2008年底增加至920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数额,一些地方政府私自截留,违规将资金投向当地房地产以及公路的建设等,造成放出去的基金收不回来,造成基金投资的安全隐患。
2.挤占挪用。以上海社保基金案为例,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以身犯险,违规挤占挪用了数百亿人民币的社会保障基金。3.资金运营管理不公开、不透明。官方网站上报道的都是运营的方式方法或者目标之类,一些管理数据很少或者发布时间很陈旧。
(三)基金投资运营多元化,但保值增值情况不理想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主要为在银行存款与购买国券,也有少量的股票投资,购买企业债券等,但保值增值情况仍旧不理想。据2005年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养老金缺口将在2075年达到9.15万亿元,大大高于现在的1.3万亿元。社保基金规模的迅猛增加,且投资收益率不足2%,没有跑赢CPI,处于贬值状态。目前,我国的投资渠道主要如下:
1.银行存款。社保基金筹集以后,通常会存在银行,然而存款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当存款的利率为负利率时,我们的人民币在缩水贬值,从而导致养老金的亏空,以及日后支付能力的下降。并且,通货膨胀率近几年一直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存款的负利率将会导致社保基金的巨额亏空,将劳动者的辛苦钱打了水漂。这种蒙着头图省事儿的做法是对劳动者的不负责任,并不可取。
2.购买国债。国债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其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集于一身,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重要渠道。其相比企业债券而言收益率略低,但其安全性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国家不存在违约的风险。
3.少量投入股市。自从2000年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开始,我国就开始探索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营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即购买股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这个“国家队”在2003年至2014年这十一年间,操作稳妥,紧跟形势与政策,在A股的牛市与熊市中均能把握好较好的时点,提前潜伏或逢高位立场,在除了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之外,均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四)管理制度逐渐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却仍不健全
从1992年开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就开始进入了改革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社保基金管理也开始逐渐完善,虽然目前我国逐渐开始实行社保基金管理的“收支两条线”,提升了社保基金管理的规范程度.从财政对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来说,一方面是缺乏预算约束。目前,企业社会保险基金逐步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列收列支,但财政对部分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无法制约,使得基金处于不受国家预算约束和管理状态。另一方面财务制度不健全。各类社保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都是各自有各自的习惯,政策和制度不统一,结果造成了管理的漏洞多多。综上,我国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需要制度的创新、法律的规范与其他各方面的监督。
作者:王雅男王少辉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