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就业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9-02-03 11:47:31浏览:6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摘要:随着中小企业ERP软件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已无法培养出企

摘要:随着中小企业ERP软件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已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作为高职院校,应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本文阐述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学院为例,提出了改革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实践。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ERP环境;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不断增加,中国即将计入了ERP的普及时代。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ERP应用已经从贵族式消费演变成了企业普遍应用的大众消费,他们期望通过ERP的应用实现减少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销售收入的显著成效,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理想。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实施ERP效果并不明显,更多企业对ERP的应用还停留在财务核算模块。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的严重缺失。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除了要求其具有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的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和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作为以输送职业性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接轨。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应该随着市场的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专业与企业ERP联系最为紧密的实践课程,其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如何有效地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结合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会计环境,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道路。

一、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落后,教学内容不足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这是一种“重财务,轻管理”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体现会计核算软件的高效率。但是随着企业ERP的普及,获取单一的会计核算信息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企业需要通过ERP的应用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高度集成,从财务核算上升到信息管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只教授财务模块,应增加对采购、销售、存货等供应链模块的教学,改变这种教学目标滞后于企业需求的现状。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单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充分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才能掌握ERP软件的整个业务流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做,学生学”的“跟随式”模式,即教师通过多媒体将ERP的操作流程给学生演示一遍,让学生被动地去模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操作,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种方法忽视了任务驱动,无法使学生了解各个模块间数据的钩稽关系,使学生对ERP软件一知半解,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力量薄弱,考核方式滞后

教师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会计电算化教师过于年轻,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加入教师队伍,这批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企业实践经验不足,这会导致他们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脱轨。二是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能力不强,缺乏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课程,ERP软件融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供应链、会计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果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背景,不利于本门课程的教学。会计电算化考核方式滞后,闭卷笔试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该课程的考核,机考模式在教学中应用也并不成熟,不能够充分考查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

二、面向企业需求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学习与研究,对舟山旅游与健康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下是几点改革意见:

(一)改革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设置应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当前企业ERP应用普及,会计人员应具备以供应链、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以及一定的ERP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并熟练使用和维护ERP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学习财务系统的各个模块,还要对采购、销售、存货及决策分析系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钻研精神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除了采用演示教学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以任务驱动法为例,教师应因材施教,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探路式”的模式,引导学生去“分析任务”,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摸清数据的传递关系,清晰角色权限,探索业务流程。教师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及时归纳总结、调整教学方案,以任务为驱动,在引导学生完成ERP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对实际业务的应变能力。

(三)强化师资力量,更新考核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教师的实践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要求也需提高。一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二是培养一批具有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双专业背景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熟练掌握ERP技能的会计人才。在课程考核方面,我校可以采用实际操作与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期末考试与工信部联合用友新道组织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考试相结合,即期末考核采用与工信部一致的考核标准,考核通过的同学可以直接获得工信部颁发的证书,让学生轻松拿证,增加了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上所述,面对信息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出深受企业肯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专业应用人才,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顺利接轨。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

[2]杨会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

[3]滕建林,基于ERP系统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建筑工程招标阶段合同管理浅析

上一篇:

论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